返回网站      返回上一页

灵根不退转与灵根衰减[图]

Spirit roots do not retreat

作者:小北     发布时间:2022-7-12

    佛教讲真空妙有,有的是什么,智慧啊。智慧无相,表现出来就是光,那是不是就是道家的金丹啊。其实我看说来说去就是灵知灵觉,也是离不开轮回的,只是这灵知是不是也有差别?智慧有层次,境界有高低,那么灵根就有差异,所谓根器。所以,离开根本本有也不能修行。

    老道说凡人没有轮回。灵魂会灭,进入无知无觉的混沌,道家说魂飞魄散,佛教叫无明。除了大道在运转,谁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可是为啥要说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如果大道不生不灭,跟我们有毛关系?修不修你我都要灭嘛,所以佛教说有个八地以上不退转,得道了,就得了这个不退转的程度,相上还是生灭,得的这个所谓的“道”不会失去了,应该就是这个意思,想想自己能不失去的是什么,就知道了自己是否有底,至此万事才能说可毕。

    灵知是会灭的,你睡着了,昏过去的时候,你的灵知还在不?有一天你是否还能苏醒过来?你活着能做梦,你死了还能做梦不,如果不做梦了还能剩下的是什么?

   老道说的修行的人才有轮回,我想在修行的人都是所觉悟的,认清六道业力,却未必能真正转变。靠着这点觉性,死后还有灵知存在,所以修行再投胎是还有未能摆脱的福德因缘。只不过轮回这个先天之灵根是会衰减的,先天越来越弱,后天的负担越来越强大,就越来越难修,普通人苦到一定程度就灭了,因为没有灵根,修行人修得灵根,深浅不同,若不修行迷在世间,则逐渐降级消耗,恐怕也会消散,很多修行的人都希望通过丹道保此元灵不失。

    修行首先是心法,正知正见是修行的绝对基础。老道常说目标不是目的,要先问问自己修行的目标是什么?以修行用来满足自己容颜不老的虚荣,为满足长生不老的贪求,又将那点多劫修得的灵种付之于以财搏命后的残躯,待将那点先天元气消耗殆尽后,终了还能剩下什么?

    一场空。再想修行都没机会了。

    佛教讲八地,禅宗的判断开悟也是最低八地,只有那个程度才保险了,我想是这个灵根也好叫圆觉也好元灵灵知灵觉灵魂神马的,不退失了。道和禅没有什么不同,文字差异,道体无别,能退失的不是道,证道者不失此灵根。那个“真我”不动了,故名八不动地。西方极乐者,上帝之天堂,三清之圣境,皆为此灵所聚。刘圆慧师父曰:千佛万佛只此一佛,自己这尊“我”佛。佛教真空者,若无一“我”,如何得知?

    灵觉灭的说词不太对啊,不要认可我的名词,我对这些名词也很糊涂也不想弄清楚。神灭灵灭,元神也是修出来的,元神会弱会灭,就跟赚1000万又花光了一样。元神能毁灭也能助灵根增长,灵觉清澈也长养神,互利互惠,达到一个循环,不循环就是散,最终阴阳分离,所以道家周天也很重要,小周天是保存自我的一个功夫,到了大周天才能有增长自我的可能,需要菩提心伴随吧,失去菩提心,走入自我的小循环,这个时候才是大成小成,大乘小乘,楞严经两种歧路的分水岭。

    很多大师对道家的功夫修证有分别,达到不退的大成修证境界的人本来也凤毛麟角,与之相应的命功,就像八地上的菩萨更是难找。禅门丹道循环理,能悟不退有玄机,古典古籍里藏谜语太多,真麻烦。

    老道讲的专一,不简单想法多就不可能专注,专注还需要学习,学习的深浅跟专注度有关,还和智商有直接关系。爱,也是一种。这爱建立是有基础的,你爱到不退的那个,能成就你的道。帅哥,儿女,金银财宝,权利,美色,及之于任何事物,爱到不退失是什么样子的?问问自己最爱什么,有没有能让自己爱的心甘情愿,爱到永不放弃永不失去的?爱的三昧,不退不失。

   世间追求,不过人情,如果恩爱,夫妻,儿女,就一心的爱,佛教那个母亲因爱子而升天的故事,你能做到吗?

      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智能破万年愚。上帝下地狱,也是光明身。

   智灯常明,道炁常存。

 

再谈谈灵根衰减

   昨日午饭,提起这个魂飞魄散的问题。因为这个是最近年来追剧多了加上和老道师父学习提及后天魄力问题,让师兄们误以为若不修行,魂飞魄散岂不是更好,何况世事的苦修行人领悟更深,不想再来的人想必比比都是了。

   以前问过刘圆慧师父那个封神榜里助纣为虐的妲己,最后就是化做硭咬魂飞魄散了。妲己一世极恶之行,遭天谴惩罚,毁了千年的修为。修行人不精进,就象温水里煮青蛙,一世世的轮回磨难,并不是这一世结束你就能灭了的,灵根衰减的过程,是苦难与日俱增的过程。起心动念无非是业,名利不舍,恩爱不断,攫取不厌,不悟真不去恶不克己,看似好人一个,实则毫无智慧,滴水之漏,也是灵根消磨。刘圆慧师父说“想灭?我还想灭了呢,想的美”,修行那点灵性还在,这苦难没完没了。

   你让孙悟空忍住性子不要嗔,那就是白痴。嗔是猴子的本性,不用这火也在,非要他忍住不作为,就好比战士临阵发菩萨心肠,放下战刀让敌军灭了自己,这个时候那猴子要是后悔,恐怕那点嗔火想发也没机会了。我是想说,心性要看用在什么场合,是功德是罪孽,就是妲己那千年修为的结果。

   宗教适合老实巴交的人,修行适合有脾气的人。

   灵性的终极是什么?还是般若,唐言大智慧,不是世间聪明。衰减的灵根,还会有大智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