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心印妙经》浅解两篇 

The inside Dan of Taoist (2) - ZhanShichuang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07-10-2

经文: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

默朝上帝,一纪飞升,智者易悟,昧者难行。

履践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绵绵不绝,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神合其气,气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强名。

神能入石,神能飞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神依形生,精依气盈,不凋不残,松柏青青。

三品一理,妙不可听,其聚则有,其散则零。

七窍相通,窍窍光明,圣日圣月,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自然身轻,太和充溢,骨散寒琼。

得丹则灵,不得则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诵持万遍,妙理自明。

 


【上药三品,神与炁精。】

    世人皆处轮回,皆有习气,故曰病。病则需药,法即是药,心病还需心药医。此药非凡药,乃自身精气神,故曰,上药三品。

    神主宰制,吾人平日行住坐卧,喜怒哀乐,屈伸往来,凡此种种,悉皆神主。以此体神,神乃灵明知觉也。在先天,曰元神。元神者,真一之神,不二之神,在佛为法性佛性,在道为元始祖性。在后天,曰识神。识神者,感知应对,灵动应物,轮回不止之物。修行即是去识神,还复元神,此亦炼己还虚,故还虚为修持之彻头彻尾之功夫。

    炁主作用,充周天地人身。吾人平日,凡所有行,悉皆炁之蠢动。在先天,曰元炁,曰祖炁,曰真一之炁,乃鸿蒙未判,一点元始。在后天,为口鼻呼吸,为风火运化。呼吸即是凡夫,息住还处胎定境。此可与玉皇胎息经相互发明。

    精主生化,未有生有,本有化新,已存复本,皆精之所为;生之滋润甘泽,亦悉精之作用。吾人但凡皮肤光泽,荣光焕发,亦或皮肤枯槁,暗淡无光,皆因精之亏盈。在先天,为元精,藏元炁中,随元炁之生而作用;在后天,为交感之精,在男女分为生殖之精血。故顺之生人,逆之生仙。漏尽不得,仙佛不生。

    修道全在此三品上药之作用,神之所至,炁亦从之,炁有作用,精亦随之。人之日用烦恼,损耗元神,必也致精炁之亏。故而,未修道,先补全上药三品,必先固后天之精,养呼吸之气,凝散乱之神,无此不可得神定,气通,精固,不如此不得先天元神,元炁,元精,修行难矣。

    然亦不可因筑基补亏而执于后天精气神,丹法全在先天,最忌后天,先天中有后天,苟能清静,外景不入,自然内外坚固,筑基得矣。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恍惚者,似有非有,似无非无,既有既无,非有非无之意。杳冥者,深兮无尽,广兮无垠之意。是故,恍惚杳冥乃鸿蒙未判之混沌态。凡人修真,乃是再造世界,重生复命之过程,必先体元始化生,生天生地之初。何以故?太上曰: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此精即是元始精,即是先天真一祖炁;此信即是祖炁发生之征兆。不能回归元始,难以体此祖炁,抑或祖炁发生,亦难以体察其信,反令其化生后天精血,流入欲想,诚可惜哉!

    此混沌元始态,唯有静中可得。因人平日流于妄想分别,思飞炁散,此为动,动为阳,阳为阴根,故而生老病死。若乎人反其道而行之,处无为之事,则为阴,阴为阳根,至虚极,守静笃,必生阳,此阳非凡品,乃先天元始祖炁也,不得此,不可了道。西派祖师李涵蓄真人更将此调药之事名之为钻杳冥,此语更为形象,此为钻入虚空窍子也。

【存无守有,顷刻而成。】

    存无,凝神之意。吾人日用思虑,无始无终,无停无止,此必致炁散精失。凝神,即凝平日散乱之意,不使之再散乱。神清方可炁灵,炁灵方可生采取,此一定之规。守有,善护念之意,护念己身之天地。己身天地即是心下肾上之中宫。双目回光返照中宫,即是日月照虚空,自然万物化生,世界生成。于此杳冥中,虚极静笃间,叻地一声,虚空震动,阳光一现,华池水满,面红耳赤,腹内炽热,痒生毫窍,此即是阳生之活子时,此间必不可起心动念,否则,先天真一之炁必落入后天,化生后天生人之精血,可不慎欤。此间急需采取,过则药老,不及则药嫩,总以中和为的。此即是顷刻而成之意。其间含有,辨老嫩,分清浊之调药功夫。采取法以后论述,此节只注丹经,不作多论。

【回风混合,百日功灵。】

    风者,呼吸也。人之呼吸,凡息也。呼多吸少,甚或有人喜以口呼吸,抑或稍有劳作,即大口喘息,此则己之真气为天地所盗也,亦为凡人衰老之一证。回风者,非凡息,乃以后天呼吸带动先天呼吸也。所谓回者,返回中宫,回复胎息也。前以日月返照中宫,于虚极静笃间,得生先天真一之炁,景证前已论及。当此之时,辨得老嫩,需急采取,采在风火。风者意也,存意中宫,勿忘勿助,调和呼吸,进阳退阴,即是采取,进阳用九,退阴用六,十二时辰,前六后六,卯酉沐浴,一息间含进退升降沐浴六侯,此间景象,参赞天地,妙处无尽。

    先论呼吸,人皆有先天、后天二呼吸,盖先天呼吸与后天呼吸相反,后天吸降,先天吸升,后天呼升,先天呼落,修持调息,即是以后天息,引动先天息,功夫到处,己之阴阳必于中宫,随呼吸自行升降,不待作用,自然无为,于天地合,是为混合,如是不断,自然神气融合,打成一片,百日功灵。

    再论药物,前以先天真一之炁为小药,外药。言小药者,与大药金丹对言,盖小药乃真一炁,于己身尚不圆满故言小;言外药者,于内药对言,盖先天之炁从虚无来,吾人平日喜怒哀乐,思虑交加,无有静处,此则封闭三宝,反向内求,自然药自封闭外门口耳目生,故曰外。如是功夫,一般百日,即可修复漏身,回复先天,大药产矣。预辨大药所生,以六根震动验之可也。此间不多述。

【默朝上帝,一纪飞升。】

    前言炼精化气百日功夫,百日功圆,大药产生,复归纯阳之体。大药产生由六根震动判断,于百日功中,渐修渐补,得遇六根震动之景,即是大药产生。此时需行七日大药过关服食之功,法用五龙捧圣,大药方过三关,入昆仑,复降于黄庭。此七日玄功,至为关键,稍有疏忽,便功亏一篑。

    此后功即转入练炁化神,长养圣胎,婴儿显相,直至十月胎圆,三年九载,脱胎神化,上朝金阙。或有以自性元神为上帝者,涵养圣胎,即是默朝上帝。此间功夫,从十月胎圆,到三年哺乳,直至九年还虚,共需十二年之功夫,故曰一纪飞升。然人之业力,万端千化,无有业力消尽,亦难以于一纪解脱,故而修真之士,尚需日日忏悔,行己功德,方可功行圆满。

【知者易悟,昧者难行。】

    知通智,智者,即是上根之人,闻而旋解,精进行持,必得上果。愚昧之人,怀不信心,持己之能,毁谤真道,自以为是,必然难行。以机心即是愚昧,智慧非机巧也。须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履践天光,呼吸育清。】 

    此节复言修持之火候。履者,鞋也,足也。践者,踏也,行也。履践也者,行持实践,暗含符合遵守之意。天光,即是天有三光日月星也,确切言之,即是太阳、太阴(月亮)、北斗之运行规律。此节即是告知,修持需天人合发,法天象地,再造乾坤。太阳每日东升西落,月亮每月盈亏变化,天罡每岁周天历遍,皆是自然之行持,故而万物化生,此天地之丹法。吾人之修持,亦必遵循天道,自然进入虚空窍子,外其身而身存,心息相依,神炁抱一,性命得矣。详言之,日之运度,象以性制情,法性圆满如中天之日,故而法身佛号大日如来。月之运度,象周天火候。《参同》曰:“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朔旦屯直事,至暮蒙当受,昼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此进阳退阴沐浴火候暗藏此中。天罡北斗,指历周天,应年之十二月,亦即后六前六,以年之四季象周天火候。 

    乾坤坎离立位,自然六十卦运度其中。神意神光,归于中宫,必假呼吸风火,引发先天真一之炁。故要呼吸绵长,息息归根,此谓之呼吸育清。

【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出玄入牝,即出入玄牝。玄象征天道,牝象征道之坤道生化,玄牝即是玄关,即是天地间虚无窍,即是橐龠。真息出入其间而不断,即无实有,即有即无,绵而不断,深而不尽。此玄关,非内非外,非身内非身外,乃祖炁生乎其间,故曰玄关。祖炁不生,只名天地间,非是玄关。故玄关乃与祖炁同一概念。玄关非伏气而不得,气即伏于踵,自然心息相依,神气抱一,此皆先天事,不可与后天肉身臆猜。玄关显现,参前征候,肉体空寂,非无非有,因身体空寂,故曰无我,即曰无我,故而神炁抱一,只言抱于玄关,不言内外。若言神炁抱与身外,尚存外,即有身,无身则何有内外。此祖炁初生言外药,实非外,第乃封闭色身,神不外驰,自然祖炁于静中化生,仿佛从无而有,从外而来,故名外药,而实为本来具足。待得祖炁圆满,大药生,又复言内药也,此外药内药之辨,同道详之。  

【绵绵不绝,固蒂深根。】  

    身空玄关现后,神炁抱于玄关虚空窍,自然绵绵不绝,于方寸径尺间,升降氤氲,此愈炼愈坚固,愈炼愈杳,故曰固蒂深根。 

【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人各有精,此精指元精,非后天交感之精,以丹法论,全在先天,最忌后天,若乃于后天色身上求,百求百败。此处不言炁而言精,只因元精藏炁中,乃是水中金,即是真铅,于虚极静笃中,真一之炁生于玄牝之门,自然元精藏于其中,精合其神,即是炁合其神。因先天真一之炁,通过辨老嫩,察清浊,不使之化为后天浊精,故言元精。至于精炁神三者关系,查首段注解可知矣。  

【神合其炁,炁合体真。】  

    此节点明丹法的纲为神炁抱一,即是凝神入炁。凝神入炁,不可做片面之凝神入炁穴解。丹法之神炁合一,前乃是心息相依于虚空玄关,后则是性命融一。炁穴非是气穴,炁乃先天炁,其发生之处,方可名之炁穴,此穴即是玄关窍,不可于色身求,亦不可于身外求,只在神炁交合之径寸橐龠。故而,先天炁不生,玄牝之门亦不开,玄牝之门不开,虚空玄关亦不现。人之识神属于阴,无能与先天炁抱一,片面凝神,仍未阴性,故为阴神。只有以真铅(先天真一炁)制汞(神),此汞方为真,方可圆满元神,成就阳神。故言炁合体真,无有合炁,其神不真。  

【不得其真,皆是强名。】   

    此节复可见,丹法全在先天。然先天之精补,炁伏,神灵,有赖后天之精固,气养,神凝。不得后天稳固,先天亦是强求,但又不可执于色身而喧宾夺主。故而,不明此真义,其神不真,则一切修行皆是强名修持罢了。

【神能入石,神能飞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此节言神之作用,所谓变化莫测谓之神也。此处之神,言神炁抱一,所生之阳神。其灵动虚明,无所待而游于无穷,故无有所缚着而能透石飞空,入水火而无恙,以其无所凭籍也。所谓阴神者,定中神灵,无有炁之圆满。此阴神亦有神通,然一般神通不过色界,尚有形色所限。人之处中阴之境,亦如阴神作用。此三者皆神之灵动也。

【神依形生,精依炁盈。不凋不残,松柏青青。】

    此节点明神形,精炁之关系。太上内日用妙经言,身是炁之宅,心是神之舍。 故而可见,形为吾人神炁之依托,色身是丹法修持之基础。无有色身稳固,难以凝合三品,出神入化。故而六祖离开五祖时,五祖特别嘱托,需保重肉身。此无为中之有为,但不可以此着于色身,落入后天。丹法之后天为先天中之后天,先天为后天固后之先天。

    精依炁盈,点明精藏炁中,先天真一之炁生而足,则先天元精氤氲润泽。能护此三者,自然色身不凋不残,常如松柏青青。若夫体弱多病,色身不足,皆非丹法修持有素者。

【三品一理,妙不可听。其聚则有,其散则零。】

    此节言三品精炁神同出一理,同出而异名,同体而异用。盖三品混荣,则三品常青,永固于一。若三品分散,流于后天思虑、呼吸、交感,则三品皆无,渐损渐空。

【七窍相通,窍窍光明。】

    人首有七窍,人心亦有七窍,三品融合,大药方得,自然过关服食,点化凡质。至此身之关窍开通,心结打开,智慧明朗,遍体虚空,项生圆光。

【圣日圣月,照耀金庭。】

    此节复言下手法,圣日圣月,左右二目也。二目凝神回光返照中宫,是为照耀金庭。金廷即是黄庭,外药调于此,大药生于此,元胎结于此,脱胎出于此。金者,坚固也,坚固圆满不离中规。

【一得永得,自然身轻。】

    功成炼精化气,大药产生,过关服食后即入炼神,可谓一得永得,得一即得大药也。三品融一,过关服食谓之得一。得大药者,自然身体康健,全体透空,如凌空步虚。

【太和充溢,骨散寒琼。】

    功夫至此,周身太和。太者,大也,人得一为大,大得一点为太,一点者,先天祖炁。得此故而充溢,故而周身畅快,生机盎然,曰骨散寒琼,如玉石流利,冲虚净明。

【得丹则灵,不得则倾。】

    丹者命也,大药也。得者虚灵,不得则三品虚耗,耗尽则倾。

【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命不外求,自身圆满,阴阳神气抱一则成丹。非白非青者,言丹不可于名相中求,法本无为,不可落于后天意识境界。

【诵持万遍,妙理自明。】

    受持读诵万遍,口诵心参体行,自然妙理通达,体用兼备。

=======================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修炼内丹之法,其是模仿外丹而来,只是不从外界采取药物,而是进行自身内部的锻炼,炼丹需要用到药材,而人体内的药材,便是精气神。所以说,上药有三 品,一是精,一是气,一是神,这三者指的是先天之精,先天之神,先天之气,而并非是后天的精气神,能合得先天的时候,便是进入恍恍惚惚,杳杳冥冥的状态。 正如崔公《入药镜》中说的:“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

 

  “先天之精”,是与生俱来的,是生命的根本,同时精又是化形的根本,在《淮南子》中最早又以“形气神”称之,但此形非指身体,而古指“炼形”之术,其 实就是炼先天之精,而非指修炼肉体,不可混淆。如上清派修内雾之法,常以咒持“大雾发辉,灵雾四迁,结气宛屈,五色洞天,神烟合启,金石华真,蔼郁紫空, 炼形保全,出景藏幽,五灵化分,合明扇虚,时乘六云,和摄我身,上升九天。”然后叩齿七次,七咽而下,其实这是在调摄身中氤氲之气来炼形的办法,故又称合气之术。】

 

【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

 

  修炼之法,虽然是如鸡抱卵常为之,但修成其实只在瞬间,道家的功法只要按法修持,一通则通,一得永得,而其入要之口诀便是存无守有,故而能顷刻而成。 “存无守有”四字极为精妙,似有似无,若存若亡,顷刻而成。“回风混合”,指用的内息进行混合,这样在百日之内,便能功灵。

 

  此又同于《入药镜》中:“起巽风,运坤火,入黄房,成至宝。”

 

【默朝上帝,一纪飞升,智者易悟,昧者难行。】

 

  默朝上帝,此处上帝指的是高上玉皇,默朝是按道门心法中的秘窍,掌握默朝之法,行法只在一心之间,无须符咒符图亦可施法,正如虚靖天师所说:“元神直 捧一封书,一道寒光射太虚,径达玉京金阙去,玄恩星火下天衢。金光灿烁照云城,百万雷兵禀令行,不用符图并咒诀,旱天能雨雨能晴。”,常使默朝之法,积累 功德,勤而行之,只需要一纪即十二年便可飞升。这个道理与方法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但是有智的人很容易领悟,而昧而不明的便会非常困难。

 

  《道枢》卷一○《华阳篇》:“内观者何也?观己不观物,观内不观外者也。吾有观心之法,一念不生,如持盘水湛然常清焉。吾有观天之法,终日静坐,默朝 上帝焉。吾有观鼻之法,常如垂丝鼻上,升而复入,降而复升焉。内观之至也,则气入泥丸,神超内院矣。彼沙门入定,久而昏寂,止于阴神出壳而已。道家坐忘, 久而顽着,神气岂能成就哉。故内观之法,以 净心为本,以绝想为用,下心之火于丹田,不计功程。如达磨所谓‘一念不漏,自然内定而结元神焉。’夫气胎息易行难就者,何也?为有妄识心者也。真胎息难行 而易成者,何也?为有清静性者也。胎息之诀,闭其所入之气,留其所传之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可也。”

 

【履践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绵绵不绝,固蒂深根。】

 

  履践天光,何为天光?日月星三光是也,又何为履践?星辰为罡斗,即踏罡布斗。高明之士行走之间,默然契道,自然脚踏星辰足履三光。呼吸育清,重在一个 育字,所谓清者,为天清之义,出于玄而入牝,玄牝便是乾坤窍,所谓“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是最好的解释。“绵绵不绝”,常 有人将此处之绵绵不绝,解释为外呼吸,其实这是不对的。绵绵不绝者,非外在之呼吸,而是身内之息,唯此一息可沟通先天,息息归根,日益深之,故可深入先天 之中,又由此故而能固蒂根深。

 

  从陈抟祖师的三十二字口诀中:“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上卧,世无知音。”,可进行参证。

 

  又可参证《道枢》卷二七《太白还丹篇》:“胎息之法,静意守志,去其嚣烦,专一而不乱。于是安坐,如前吞日月之法,然后想脾之上有地,地有金鼎,鼎有 婴儿,如吾之形,在鼎而跪。以左右手附肩,仰面开口,乃明日华月华之精,金液玉液之体,如前数吞之。夜或无月华,则以金液玉液三十六咽也。日月俱得其时, 则 以时用火焉。每七日婴儿一转,二十八日是为四转,于是一使火焉。火在鼎之下,想土以覆其上,火在地炉之内,地炉基于鼎者也。日行百八之数,火人下时,从鼎 灶之旁过焉。如是四转一动火,如养火之法满十过,则胎息成矣。大火一锻,先去玉盖,于是婴儿者为长生之子。如遭火必走其上,故自然在于顶门而飞,此大丹之成也。”

 

【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气,气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强名。】

 

  修真之道,实际上在于以气合真,人身之中,真精发生,此真精,合于人神,而神又合于气,此三者皆指真精、真气、真神,而非后天之物。

 

  正所谓“真妙妙也,真元元也,真神神也,真真真也,真道道也。道与德,德与物,万物得矣。”

 

神能入石,神能飞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神依形生,精依气盈,不凋不残,松柏青青。

 

  此处神指阳神,其能飞行变化,能入水不溺,能入火不受其焚。神可依形而生,精依气而盈,所以能够不凋不残,如松柏一样长青。

 

  《太玄宝典》卷上:“神炼之可以出形。何谓炼神?所谓守心。守心惟能定神不老,非可出神超生也。出神超生者,在圆神也。古今徒说圆气保真,未说圆神炼 真。夫圆神炼真者,先存心如明月,形中仿佛有人坐,炼圆不定,上抵泥丸,下穷丹海。久久身有光彩,自身中出,随其光彩出身外,无有身形,定洞自然,因神出 神,故曰神出神矣。”

 

【三品一理,妙不可听,其聚则有,其散则零。】

 

  三品即是精气神,虽然不同,但其实道理又是相通的,皆由一气而来,聚之成形,散之成气。故精气神虽分为三,其实为一,这称为三一之道。

 

  如《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卷》云“万物莫不禀道之一以生,及其所禀者,离则死。虽名为生,乃禀道之散至,所谓道则未尝生,未尝死也。由物不能得道之全,故为生死所囿。然依道不灭,故生生死死,得失相生,与道同为出入。”

 

【七窍相通,窍窍光明,圣日圣月,照耀金庭。】

 

  人身七窍,而窍窍相通,需要窍窍光明,以日月相照,朗耀金庭。此处金庭,代指头部,因为天庭在人头中。

 

  可参证:《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六:“凡卧,先展开手足仰卧,后存思五脏;讫,却存天尊在黄庭中凝然而坐,放大光明,十方辉照。当此之时,忘去 身心,留意内观,原我当来初生之神如何凝湛,如何日用役使我形,其神如何而寓,他日如何迁神,如何沉思。初觉神识昏昧,少顷心地豁然,觉得四气宁静,日月 垂光,双照玄宫之内,所存天尊 分明端坐,更无一点尘翳,历历听得仙宫妙乐,又见世界种种奇异可观之事。即不得著想,恐神流荡。此是本性之明,经中所谓朗然见玉情境也。仍须日日行混合日 月之法,可以养本性。贵得阳神强壮,可以倏忽万里。初有所观之时,须是把定身心。身心不定,却成颠风。”

 

【一得永得,自然身轻,太和充溢,骨散寒琼。】

 

  修炼之事,虽然需要下功夫,但一旦修成,便是一得永得之事,自然身轻,身中安泰。

 

 

得丹则灵,不得则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诵持万遍,妙理自明。】

 

  如果不能修炼得丹,则称不上修炼有成,同时也无法长生,而丹在人身中,它不是白也不是青的,这些道理,不断育持上万遍,自然就会明白。

 

(原创不详,仅作参考,实修需自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