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王凤仪言行录》(序) 

The records of Wang Fengyi's speech and behavior (Foreword)

作者:王凤仪      发布时间:2007-2-3

王凤仪言行录(1)

    你想快乐么?你就会得到。 
    人生本来是快乐的,你为什么不乐?
    上帝的儿子是完美的,哪会有疾病?
    人性本是善良的,善怎能生恶?
    人人都有佛性,何须向外求佛!
    人有无边罪恶,一悔便消。
    认不是生智慧水,找好处生响亮金。
    认不是胜用清凉散,找好处胜服暖心丸。
    找好处开了天堂路,认不是闭上地狱门。
    观想极乐,尘飞障落。
    乐一乐天堂有个座,愁一愁地狱游一游。
    不会笑,照着镜子学笑,笑得比哭还难看。先是假笑,时间久了,弄假成真,快乐就从心里生出来了。
    笑口常开,就是得道!


  
 
王凤仪善人简介

    王凤仪善人讳树桐,热河省朝阳县(在今辽宁省朝阳市)人。从小给人放牛,长大为人扛活(佣工),自幼就很有孝心,作工忠实,三十五岁时,见义勇为,为救友人杨柏,誓死前往,行于中途"黑夜见白日"明道。自此,讲病、劝善、度人、化世,垂四十年之久。
一般人见人不好就生气,其实如果没有病人,要医生有什么用?要是没有恶人、罪人,就不需要教主,也没人可救了。不救人,怎能成道呢?有人问善人:"哪个教好?"善人说:"全世界都赞成五大教,当然全是真的。只要真信、真行,就能得道。"
    五大教主,全是心存善心、行天道,宁肯牺牲身体,保全天理,发扬天性,没有是己非人的心。各教教主,既然能忍辱,哪会有争强夺胜的心呢?不过各教信徒,以人心而体会不透圣意,才发生教争,这是最可惜的事!各教信徒,应当努力纠正是己非人的错误,教争不息,世界就不能清平。各教教徒,所负的责任太大了!
    各教圣经说的全是天理,耶稣讲"洗心移性,默祷亲一";穆圣讲"坚心定性,礼拜朝一";老子讲"修心炼性,抱元守一";孔子讲"存心养性,执中贯一";佛陀讲"明心见性,万法归一";善人讲"死心化性,万教归一"。"一"是天性,人成道时,全得舍了生命,性灵归天,才是真归一了。所以人类全是"一"个,不分什么你我。因之善人说:"有德的圣人,象电灯似的,不怕多,越多光越大。人是没把自己的教义悟透,才自找烦恼,论胜争强,自以为是护道,哪知耽误了自己成道,你说可惜不可惜!"
    要想明道,就请研究研究王善人所讲的道! 

    自古圣哲,率皆学无涯涘,以经典文章教人。惟善人王公凤仪,以清季诞生於塞外穷僻之乡,幼年失学,长尤不文。但闻道而能身体力行,得善而能拳拳服膺。因孝见性,自诚而明。
    乃以白话演述人伦,印证经传。用启庸愚,兼化才智。曾藉心理悟省,自愈宿疾,即以斯法使人疗病。兼更导之履善务本,各正性命。遂乃益展宏志,欲弥宇宙之穷。爰倡义务女学以济世风,阐明六教藉振人本。德声震铄,士庶相率而依止,家庭社会望风而从善,周流所及,华夏半蒙其赐,是可谓由旷黎以臻圣域,现凡夫身作大觉事。巍乎大哉!其行其迹,可谓前无古人矣。
    昔在少小,曾亲沐善人教泽,亦曾冒然学讲其道。今在宝岛犹梦寐前境。郑公子东讲述王凤仪善人言行录,付梓之前,幸先奉读,欣其文字素朴,笔墨迳映言容,迹似俚谫而不失其真,行见嘉音重播,其必有裨国运世风,功德无量,实不胜欢喜赞叹,爰又贸然献鄙辞,用志懿举云尔。

于纫兰  谨序  
中华民国六十二年二月

 

    王善人树桐,字凤仪,热河省朝阳县人,幼时家贫失学,以牧牛佣工维生,天性淳厚,颇知孝悌。三十五岁,闻大善士杨柏宣讲善书,因悟贤人争罪、愚人争理,遂痛悔己过,身患十二年之疮痨,一夜之间,霍然而愈。
同年五月,感世人男不忠孝、女不贤淑,世风难挽,乃萌厌世之念,绝食五日,突生灵感,认为徒死无益,应先尽孝,然后立志劝世化人。同年十月,杨善士误陷朝阳府狱,善人效法古人"羊角哀舍命全交"故事,誓死前往营救,途中夜间忽现光明,宛如白昼,豁然彻悟,明心见性。
    三十八岁十月,父死庐墓三年,洞悉性理疗病法,讲病化人,颇著神效,开古今未有之奇迹,当时均以王善人称之。其守墓期间,并明白姑娘是世界的源头,未来国民之母,欲期世界和平,必须正本清源,提倡女子教育,使其知书明礼,熟悉六步教育,始能加强母教,健全国民。
    王善人四十一岁守墓期满,即全力提倡女义学。四十四岁,创办女义学,翌年在朝阳县根德营子及锦县杨兴屯创立女义学,四十八岁在辽宁省海城县讲善功德三字之真义,感动张雅轩罄产创立淑贞女义学。王善人五十五岁在吉林省怀德县倡立女义学,五十七岁倡立吉林省德惠县女义学,六十岁倡立黑龙江省安达县女义学,六十五岁河北省乐亭县女义学成立。由腾鳌堡女义学创始,发展至东北河北各省县市乡镇,至民国十七年止,倡立男女义学,达四百余校,事闻于万国道德会建议人江希张先生,邀请与之合作。万国道德会,以改建社会、缔造大同、促世界进化、谋人群幸福,实行利民生、启民智、敦民德之计划为宗旨。王善人倡立义学,正是实行了启民智;讲演伦常道,乃是进行敦民德;王善人明道之后,知道创业世界孽为根,是互相依赖,亦即互相结仇的世界,因之,提倡储金立业,正是利民生;立业世界德为根,女子立业,助夫不累夫,男子立业,领妻不管妻,人人自立,互相感恩。以争贪为主是后天,以谦让为主是先天。王善人提倡立业崇俭结婚,即是往先天世界拨人。拔过去的即是净心人,心净神足,性定聚灵,便是先天人。小康是创业世界为后天,大同是立业世界为先天。这正是做的改建社会、缔造大同的工作。王善人所实行的,正与万国道德会的宗旨不谋而合。因之,欣然接受其邀请,加入万国道德会。自民国十八年迄民国二十六年王善人逝世,创立道德会千余单位,人才辈出,贡献社会良深。王善人之大仁大智,笃行实践,提倡妇德女道,改善家庭,推及社会之立德、立言、立功,堪为时代之楷模,谨略述一二以为序。

  本溪 郑于东 谨识 
中华民国六十二年二月


  《王凤仪言行录》再修订始末

    本书所讲述之资料,为讲述者(先父郑子东)综合亲聆王善人之讲话以及追随善人之道德前辈等之讲演与记述,加以整理者。但因资料不足、记忆有限,加之王善人一生之嘉言懿行,浩瀚似海、笔不胜书,难臻完备。先严生前,言念及此,每每引以为憾。幸台北市道德分会理事长金涤凡,偕同仁郭隆植先生,于一九九0年返乡探亲之际,在锦州市曾会晤王善人之孙王觉民先生,携回周知根先生取材自朱循天笔记(尚未出版)及《笃行录》、《诚明录》,所编之《王凤仪略传》底稿(1984年12月完稿)。《笃行录》、《诚明录》二书,早已纳入本书讲述资料之中,而朱循天笔记,颇多珍贵之资料,乃据以对本书再加修订及补充,藉以完成先严未了之心愿。
    本书标明讲述,即在表示转述之内容,不免有所遗漏或以讹传讹之处,不过力求真实而已。是以一经发现错误,立即加以修订,以期忠实于读者及史实。至于修订之依据,将于书后详加说明,以就教于道德先进及读者并祈赐谅。
    本书于一九八五年出版修订本时,曾对窜改之版本,略进忠言,顺笔提及若水善书流通处版本中有二错字。此类错误,每当再版重校时均会发现,有行文时之笔误或手民之误植。因笔者疏失,夹杂于忠告窜改文字之间,易生误解,谨致歉意。实者,窜改者也许出于善意,认为可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亦确有人因阅读该版本而始知有王善人其人,笔者仅为说明事实真相——本书为人所写,并非仙佛乩笔所书,王善人名树桐字凤仪,不是名凤仪乳名树桐等等。实因名字不容乱改,如真像窜改本所说是王善人降坛,更不可能把自己的名字都写错。因之笔者不得不加以澄清,以免读者迷惑。
    昔年辽宁省总分会张老会长星南翁,曾倡导"远宗孔孟,近法王江"。近日苦水善书流通处,又以"远法老庄,近效王江"为目标,尊敬王善人如孔、老。王善人曾说:"我不是孔孟,也不是佛老耶回。我行的是人道,得的是天道。"也许尽人合天,才是王善人实践过来的道吧?
    根据朱循天笔记所载,王善人为蒙族人。笔者就此向在台许多道德先进请教,均云:"没听说过"。乃向现尚健在之王善人三孙媳房正坤女士求证,获其女王湘沅(善人重孙女)代笔复函,证实其家族确实系出蒙族,解决了一大疑案。
行文至此,颇有所感。六祖慧能生于岭南是"獦獠"(五祖语)为一樵夫。王老善人生于辽东,蒙族人,为一长工,均未曾读书,而成为大智慧觉者,救度众生。或许二人为有学识渊博者,尚不足为奇矣。是巧合呢?还是天意呢?

民国八十年(1991年)6月1日 
修订者 郑宜时 谨识    
 
 
前   言

    人类永恒的追求是什么?不是金钱之富足,功名之显赫,而是生命的完美和永生。古往今来,多少圣贤先哲,用自己毕生的血泪,求证生命和宇宙的真谛。释迦牟尼佛祖,太上老君道祖,至圣先师孔子,等等,用自己博大的智慧,教化着众生走出狭隘的自我,走向大道的永恒。本书要介绍的王凤仪先生,也是这样一位卓越的先哲,他用自己最朴实、最贴近生活的语言,用自己的切身实践,阐述真理,宣扬道德,教化百姓。
    在人类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类的道德水准却面临严重的危机,各类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滥、愈演愈烈,大自然遭受空前的破坏,人类在创造空间财富的同时也给自身带来空前的危机和灾难,这是人类盲目追求物欲、忽视道德所造成的恶果。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我认为,有必要大力提倡王先生的学说,帮助人类重整道德,净化社会,促进精神文明的进步。因为王善人的道,最贴近百姓的生活,从伦理道德、为人处事入手,对忙碌于现实社会中的人,最具有指导价值。王善人的道,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处处体现出他忧国为民的赤子情怀,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远见卓识。如果我们每个家庭成员能有良好的道德风尚,每个家庭成员间都能安宁幸福,每个家庭之间都能和和睦睦,那么,我们的国家还会不昌盛吗?我们的地球还会不安宁吗?
    王善人的道,随初看不起眼,细细品味,却回味无穷,其精粹深远处,与佛家、道家等宗教的精神一脉相承。所以,本书无论是对皈依各正道宗教的修炼者,寻找生命和宇宙真实的实践者,还是普通的寻常百姓,都是不可多得的指路明灯。
    真心希望每一位有缘阅读到本书的人,都能从得到有益的启迪,多认自己的不是,多找别人的好处,圆融生活,以自己的实行,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安定、国家昌盛,根除喧嚣争斗的后天世界,创建安和乐寿的人间净土。

正航 谨识   
佛历 2545年初春 

    有关本书的印刷本信息>>>>


学习王善人 

王明皓 

  疾病只是某种器官的病变吗?医学包治百病吗? 
  为医者如何看待医术的盲点,是否该做点什么? 
  儒家的“忠孝”到底指什么?如何解读《论语》? 
  何为“善”,如何做个善人? 
  世上竟能有这样一本书么——它对我上面 的“毫不相干”的问题都能予以启迪,它还必 须没有板着面孔的说教,能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并足以影响我的生命轨迹,读着又亲切……《王善人行谊选辑》就是这样一本书! 
  王善人树桐字凤仪,生于一八六四年,辽宁省朝阳县人,幼时家贫失学,以牧牛做工为生,天性淳厚,颇知孝悌。三十五岁,闻大善士杨柏宣讲善书,(当时一些有德行的知识分子用“说书”的形式给老百姓讲解做善事的道理,使未进过学堂的人也能了解善法,以淳民风。) 因悟“贤人争罪,愚人争理”(后文详解),遂痛悔己过,身患二十多年的疮痨,一夜之间, 霍然痊愈。同年五月,感世人,男不忠孝,女不贤淑,世风难挽,乃萌厌世之念,绝食五日, 突生灵感,认为徒死无益,应先尽孝,然后立志劝世化人。(此事怕是孔子也行过,否则怎么会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同年十月杨善士,误陷朝阳府狱,善人效法“羊角哀舍命全交”故事,誓死前往营救。途中夜间忽现光明,宛如白昼,豁然彻悟,明心见性。三十八岁十月,父死守墓三年,洞悉性理疗病法,讲病化人,颇著成效, 古今术有之奇迹。之后,全国倡办男女义学。当时均以王善人称之。 
  正象《论语》等许多圣贤书一样,圣贤的言行是由其弟子而非本人记载的,此书非善人亲笔.每一小题目下的第一句都是“我听善人这样说过”,以示其传自善人本人,源流纯正。 
  王善人是如何以自己的行为解释“仁义”的呢?书中写道: 
  善人做工从不争工价,给多少算多少,干活还特别卖力。这样一来,开始时工价似乎少些,到第二年就高许多。善人常想,我这样瘦,东家给这许多,还真不少! 
  善人说:我说我行过君臣道,你们以为奇怪吧?人都把书上的字看死了,其实道是活的, 凡俩个人在一处,就生出一条道来.就拿我来说吧,我给人家扛活,我就是臣,东家就是君。世上的事,无论大小,都是一个理。我病倒时请雇了一个人.讲好工价一百吊,我又另外多给三十吊说:“这三十是心力钱.我的牲口、农具尽管用,我为的是不管你.”我这样做,正是行的“体群臣”的道。这也是“君为臣纲”的作法。 
  细读全书,发现此处的“凡是两个人在一处,就生出一条道来”是说:两人相遇,必然产生出一种关系来,同时这关系的本质中也蕴涵着处理好此关系的最好的办法。这关系、这 办法就是善人所说的“道”。这是儒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很好的解释。儒家的本质就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长工和雇人做工在那个时代是很平常的事,可当好东家和伙计同样需要智慧。善人说得好:“世上的事,无论大小,都是一个理。”仿佛可于孔子所说“仁远乎哉?子欲仁,斯仁至矣”互参。善人曾说:“道是行的,不行总不知‘道’啊!”“人只知道读书要多,要熟,不知照书上说的去实行。这象熟记地图,知道各地方位,没有亲临其境,又怎能看见庐山真面目呢?又象看熟了菜谱,没有实际吃过,又怎能尝得真滋味呢?” “我虽是个极蠢笨的人,没念过书,可是听人讲一个字,我就行一个字,在加上格物的工夫才贯通了的。”善人是以所行而非所言教化世人。正应了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顺氏家训》释曰:“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善人自称没念过书尚且学得真、行得切,识文断字、读着大学的我又做得如何?反思后才惊异地发现:关于仁,关于善,我并未学以致用,也就是还未学得一个字!今后应如何?不能再学叶公,要做善人那样“极蠢笨的人”,谨行其道。 
  善人又是如何行孝道呢? 
  善人说:“(小时候)我妈给我做肚兜,弟弟非要不可.妈不肯给,惹得吵吵闹闹.我对 我妈说:‘我不爱肚兜,给弟弟好了.’心里暗自立志—我一辈子不带肚兜,因为它使我妈为过难.流过眼泪。” 
  想起自己从小到大无数次令父母“为过难,流过眼泪”,无数次伤害最亲近的人,却从未“暗自立志”,这全书的第一页便让我流泪,也让我确认这是本真正的善书。因为父母恩重难报! 
  善人十八当小工时受一个伙计的欺负,善人不理。另一个伙计抱不平,当众说:“王老二 (善人行二),你大老实了!你不用怕,和他斗一斗,我帮着你。”善人说:“我哪是怕他呢?我离开家好几十里,在这扛活(做工),我好好地做活,我妈妈还挂念我呢!若再和人打架,万一传到我妈耳朵里,不就更不放心了么?我是怕我妈惦念我,着急上火,才学老实,我哪是怕他呢?”欺负善人的人听了,当时就面红耳赤的,以后再不欺负善人了。 
  这就是“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吧。善人是孝子,愿做母亲所喜欢的事,而母亲最喜欢的当然是儿女做个好人,过得幸福,所以善人能行忍让,谦恭待人,日后行善济世。善人的母亲临终时,对善人讲了家族的善恶之行,劝其多做好事。把“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讲得明白。最后,善人的母亲说:“我有你这样的儿子,我很放心。” 说罢,含笑去世。善人能让母亲安心,此为至孝。后来,善人与四弟一起过,帮弟攒钱、娶亲,而四弟一直不务正业,别人劝善人分家算了。善人说:“我只知他是我妈最疼的老儿子,别的事都没放在心里。”这就是由孝生悌。善人还赡养爷爷。他说:“当初我妈不留我爷,我爹不讲话,是丢了夫纲,我这样办,把爹妈的罪都赎回来了。现在的人,知道爹妈有过,就隐瞒起来,不知替老人赎罪,正是陷亲于不义,才是不孝。”《论语》有云:“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善人的行为是这句名言最好的注脚。
  善人伦理疗病是怎样一回事呢? 
  善人对世间的事认识得很清楚,就比别人想得多。“因为愤世嫉俗,所以一面做活一面生气。常生气,二十四岁起,肚皮上长了疮,二十九时病已很重,后经医治,却留下了病根。 ”善人三十五时,去听讲善书“双受诰封”(三娘教子),知道了三娘与小东人不和而吵嘴,又各自认错、言归于好的善事。善人奇怪,“他们娘俩不是在吵嘴吗?怎么又都各认‘不是’呢?” 想来想之,明白了:怪不得人家是贤人,贤人争“不是”,愚人才争“理”呢!(贤人争罪,愚人争理)怪不得自己是愚人。大声斥责自己,又痛哭悔过。第二天,善人肚皮痒,发现十二年的疮痨,一夜竟痊愈。于是善人悟出,人若把过悔真了,就会好病。以后,善人给人讲病,讲论理,讲孝悌,讲做善事,活人无数。这伦理疗病启发我们中医讲七情致病是有道理的,甚至七情的力量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得多。还有些疾病,是要靠病人行为的改善,才可能好转的。后善人创办女义学。善人说:“现在最好是办女义学。因为妇德女道,早已失传。一般的风俗大都是重男轻女。周有三母才生出圣帝名王。女子不读书,怎能明理,不明理,怎生孝子贤孙。将来,女子也能做官治国。”后来,男女义学大兴,善人对女子的预言今已应验。看来在近代,中国文化本身就有广兴教育的因素,中国自己就有善人这样高瞻远瞩的伟人,从前我竟以为中国近代的文明全都是舶来的。办义学,其实也是善人为百姓治病之一法,欲治其身,先治其心。道德沦丧的今天,舍弘道而利生,难。治疗我们自己身心的疾患,舍孔子、善人诸圣贤所开良方不服,难。 
  善人还有许多教导与行为,但不容详述,让我们体会善人下面的话,有助于理解善人因何而能行人所未行,有助于我们去躬行善人的足迹。。 
  人人有个我,只要把我的良心翻过来,拿爱我肉体的心,爱父母妻子儿女。以为己的心,为人。能敦伦尽道笃信宗教的人,就能弘道利生。将来大道弘开,全球受福,大同世界,定能造成。 
  编者后记: 有一句话叫“好书如圣药”,对于那些整日在名利场上拼争得身心疲惫、精疲力尽的人,这样一本好书不能不说是一味愈病的“灵丹妙药”!  

摘自《中医之魂》第2期第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