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生命的桂冠》第七章 現代宗教運動.结语 

The Crown of Life [7.end]

作者:基帕爾.辛格      发布时间:2019-12-25

The Crown of Life
 
生命的桂冠
基帕爾.辛格 著
 
音流出版社
 
 
敬獻給
透過所有明師工作的
萬能上帝
巴巴.薩萬.辛格.吉.馬哈拉吉
在你的蓮花足下
作者得飲聖音甜美甘露

第七章:现代宗教运动
    科学对西方的第一个衝击似乎是逐渐腐蚀宗教的基础。已发展出繁複、严密组织的基督教对科学新知的要求无法自我调整。无可避免的结果是,两者产生正面衝突,宗教的阵脚不稳,科学则坚守营盘。
但是就如我们在前面章节所表示的,物质科学本身甚至不能完整、恰当地解释生命。当外在科学发表他们的见解之际,许多确切未知的问题仍不断使人类头脑产生困惑、麻烦。上一个世纪已经看到许多运动出现,这些运动以不同的方式寻求内在的生命,科学在某种程度上变得不全可信。
现在印度成为许多宗教运动的摇篮,他们大部分是复兴古人已知的东西,如斯利.罗摩克里斯那、斯利.欧罗宾朵、拉马那.马哈须的吠陀哲学一元论,或是我们已经详细讨论过的种种印度瑜伽。目前在西方盛行的许多宗教运动,经常都以东方传统为基础,受东方传统的影响,如果能略窥一二,会有很多收获。
   
蔷薇十字会、通神论团体、「我是」运动

    即使基督教在欧洲不可撼动,一些异端的神秘主义学派仍小规模地发展,蔷薇十字会是其中最早的一个。他们一直都是神秘的会社,一般大众仍以怀疑眼光视之。但当机构化的基督教开始受到科学的打击时,这些小会社立刻变得空前重要。欧洲人对基督教的信仰因达文西、赫胥黎而动摇,仍不能接受宇宙机械观的基督教徒便转而向这些团体寻求更多对生命的满意解释。许多人开始接受蔷薇十字会的教义,另一些人则从东方寻求灵感,建立了通神论团体。还有一些人声称受圣哲曼的引领,发展了所谓的「我是」运动。
即使拥有自己的教义,这些运动以传统观点来看并不构成宗教。他们是相当神秘的团体,具有共同的信念,那就是人类生命是受无法看见的宇宙生命或神秘的兄弟情谊所引导。这些生命不能在这个物质世界以肉眼直接看到,他们若不是生活在遥远的山上要塞,就是在高于这个物质世界的地方作用。儘管如此,人仍可以藉由信仰他们,遵循特定的教条,使自己受到影响,并因此获益。
虽然他们全都以不同的方式暗指生命的最终一体,实际上都只是沾到边而已。徒弟能够希望的,最多只是获得与宇宙存在的直接接触,但伟大明师所说的灵魂与时间、超时间源头的合一状态,很少可能达成。又,因为不是向已经了悟永恒的人寻求指引,而是向从未谋面的幻影要求,因此像专注音流瑜伽的必要特徵、详细的说明和在生命领域的各个方面逐步引导,也都付之阙如。儘管如此,这些运动还是以自己的方式将人类的进步往前带了一步,这一步并非无用的。因此,布拉瓦斯基女士在<寂静之声>一书中描述到内在声音时,谈到相当先进的神秘体验:

        首先是夜莺与牠的伴侣分离所吟唱的歌声。然后是迪亚尼叫唤闪烁繁星的银钹声。接著是囚禁在地壳中的灵性海洋悲叹的旋律。然后是古印度七絃琴音。第五个是像竹笛在耳旁吹奏出尖锐的声音。最后是像打雷隆隆的振动声。

基督科学和苏布


基督科学运动是另一种异端的西方宗教运动,但不同于那些我们已经谈过的运动,虽然它暗指神秘的根本,实际上却并不这麽著重,而是设法以自己的见解解读基督的生活,不过仅仅强调他所行的奇蹟。他们说,上帝(真理)是好的,一切邪恶和疾病只是由于与这个内在力量失去连繫的结果,凡是能与内在力量连繫的人,必定能治癒所有疾病。


基督科学便将注意力集中在这点,结果变成更近于医疗健康研究,而非灵性力量的研究,但事实上,透过自我暗示、催眠暗示的治疗和透过真理力量的治疗,其间的界线并不总是那麽容易划分的。许多人甚至质疑基督科学创立者玛丽.贝克.爱迪女士的动机。但可以确定的是,即使基督科学的治疗能力源于灵性力量,但这个媒介者并非意识的主人,也未直接、有意识的与更高力量沟通,只是作为
无意识的工具而已。


    虽然把基督科学和苏布归类在一起有些卤莽,但我们可以注意到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苏布是由印尼神秘主义老师帕克.苏贝所创立,现已成了国际运动。苏布的神秘根本较基督科学占有更重要地位,但经常指向相同的终点。


苏布透过称为拉提汉的一些练习课程,使信徒与潜藏的心灵力量连繫。这并非直接增进觉知,而是透过直觉力量间接加强。我们不论是看穆罕默德罗夫或是约翰.贝内的体验,都会了解苏布可以使一个人不需成为自觉的上帝合作者就变成高等力量的灵媒,能治癒人的疾病。其结果是,一个人会对可能不是高等的力量产生被动的接受力,而不是朝更高、更高的意识世界前进,一直到与无限融合为止。许多徒弟在拉提汉中产生奇怪的鸟兽体验,而非最伟大的神秘主义者所提到的舒适三摩地境界。

降灵术和通灵

    最后,我们必须将灵性、降灵术和通灵做一个区分,因为灵性与另外两者差异极大。降灵术灌输的是在物质之外有无形灵存在的信仰,相信的人不是被冥界的魔鬼、邪灵骚扰,就是被低等阿修罗界的天使、善灵纠缠。有时,他们甚至对个人的事务感兴趣,为了满足未实现的长期欲望,设法以所有的诡计来达成。那些涉猎黑神通的人公然宣称具有神通,并运用神奇咒语加诸在他们身上的力量。
但明师的徒弟不需为这些困扰,因为没有任何邪恶力量可以靠近与圣音融合的人:

          伟大的死亡天使是所向无敌的,
          但他害怕靠近与圣音融合的人。
          远远飞离神圣和谐的吟唱,
         以免成为上主愤怒的祭品。

    通灵比降灵术更进一步。它是一种信念,认为一个人在肉身死后仍然存在,而且活人与往生者可以沟通。通灵的提倡者时常举行降灵术以与所谓的灵魂沟通。他们的通灵方法可能是扶乩、可能是敲击桌子甚或使一个人失去意识,这样外灵才可以使用他的身体来沟通。这种关係通常仅存在物质世界和最低的次星际世界,亦称为磁性的区域。


通灵的范围非常有限,大部分不可信赖,对灵媒更是有害,时常会使他痛失智慧。因此,灵性的明师强力谴责通灵的修练。明师与灵性世界(第五界)的沟通、交流是直接的,自在愉悦地出入,没有任何阻扰、妨碍,完全不同于通灵者的主观过程。灵性明师使用的方式是相当正常、自然、直接而富建设性的。相反的,通灵者则是主观、间接、依赖媒介作用,通灵过程不但对要求通灵的人充满危险,也对灵媒充满危险。除了死后灵体复活的知识之外,通灵并没有给我们什麽体验,在灵性之路上也提供不出任何东西。

催眠
    上面的叙述同样适用于催眠。催眠是以强大的意识力量藉由挥手动作、加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东西上,设法影响精神力量较弱的人。有一些疾病,像歇斯底里等,医生也会使用这些方法暂时减轻病人的`疼痛,因为这些病没有适当的治疗方法。


    相反的,灵性是灵魂的科学,当然会探讨灵魂的各个方面:灵魂之所在,与身体、心智的关係,如何透过感官作用、反应,如何与从属物分离。灵魂科学以灵性世界的财富、灵性力量和内在的价值描述灵性的旅程。灵性揭露神圣的音流,说明如何与之融合,并告诉我们终极的目标是了悟自我、了悟上帝、灵魂与大灵合一。就像前面的章节一样,教导我们如何藉由专注音流瑜伽来达成目标。

    

第八章  结语


    简单来说,前面章节是探讨世界所有主要的宗教和他们现在的情况,充分弄清一些共同根本假设的意义:(1)物质宇宙不过是更大全体的一小部分。(2)人类每天的存在,只是生命巨大、繁複形态的一个碎片。(3)在喧嚣的物质、人类世界之后,有一个绝对的真理、完美存在的状态、超越变改和破坏,它自身完整,对一切承担责任,并超越自身的创造。(4)这个真实、完美存在的状态,藉由有能力的人引领,透过圣音(辐射出光明和谐的神圣之流)的媒介,是可以接近的。圣音代表无形进入有形的主要示现,因为圣音往下坠落,所有的世界、区域才于焉形成。


    如果所有的宗教体验都是朝向同一方向,难免有人会问,为什麽在宗教圈里有这麽多的衝突和对立?为什麽每个宗教的信徒都视本身的宗教为唯一真正的宗教,而其他人的宗教都是假的?为何有这些灵性独佔的信仰,为何有十字军东征、圣巴托罗缪大屠杀、西班牙宗教法庭和1947年印度社区暴动?这个问题问得很恰当,答案却是多样而複杂。

    当开始著手宗教比较研究时,首先遭逢的是这个问题存在许多不同的位阶。每一个主要的宗教,其核心都是一些伟大圣贤的实际、神秘体验,这个核心周围聚集、生成了社会法律、习俗和仪式。现在这个核心或许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圣贤还是共通的,但它的体验和传达的内容却必会随社会的不同而不同。


西方人脱帽表示尊敬,东方人则相反。印度教徒所居住的土地上有许多河流,祈祷前,他们会先洗澡;而来自阿拉伯沙漠的穆斯林,则只要以沙子来乾洗即可;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欧洲人觉得根本不用洗什麽澡。像这样的不同习俗同样延伸到其他范畴。一夫多妻对穆斯林来说是合法的,但对天主教徒则是罪恶行为。偶像崇拜对印度教徒来说是可以接受的,清教徒却期期以为不可。


事实上,所有宗教领袖都强调维持高等道德标准的必要,但他们的道德标准从来都不是绝对的。他们考虑到他们那个时代人民的情况,设法将信徒提昇到最高的可能点上,像内心的纯淨、对人类和非人类的善意等,反倒不那麽在意外在习俗的标准化。匆匆听过耶稣话语的人可能无法领略他的主张,他不是来「破坏」这个律法,而是来「实践」的。摩西提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戒律,基督却教他的门徒要爱敌人,如果左颊被掴,就再伸出右颊。摩西根据他自己那个时代的情况说话,耶稣也根据自己所处时代的情况说话。虽然基督教的伦理道德观念是犹太教的延伸,但还是脱出犹太教之外。
    因为这些因素在宗教发展成为社会机构的过程中作用,我们发现每一个宗教都为自己创造出不同的习俗、教义和仪式。由于每一个宗教的形态不同,信徒也一定会觉得自己的宗教与其他宗教不同,不但服装、作风不同,社会观念和态度也不同。但所有伟大宗教的领导者,像耶稣、佛陀等,他们的行谊显示,当他们建立用以扩大自己宗派的律法、规范时,绝不忘记所有人都是兄弟姊妹,并像对待自己团体的人那样的尊敬其他团体的人。在不同的外在形式生命后面,他们看到相同的生命一体在脉动,从这个位阶上,他们尊敬所有的人类。


    这些伟大的宗教创立者做得到的,宣称是他们信徒的人应该也做得到。但我们观察他们的行为处事,却发现不同宗教间的相互沟通、合作和了解,即使有也是非常少。
神秘主义者斯利.罗摩克里斯那实际证明所有宗教内在的一体。(注:斯利.罗摩克里斯那为了验证所有宗教导向相同的灵性目标,依序修练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内外在条规、戒律,结果发现终点是相同的。)但我们却无法领略这个重点。


事实上,每一个主要宗教在他们的创立者往生之后,都发展成机构化的组织,以神职人员来维持教会事务:印度是梵文学者,伊斯兰教是神学家,犹太教是法利赛人,基督教是牧师和主教。这样的发展使这些伟大创立者的讯息可以拓展给那些未曾亲炙的人。佛陀个人只遇见过一些人并影响他们,相较之下,在佛陀往生两个世纪之后,阿育王创立了佛教僧团,使无以计数的人听到佛法。此外,这样也使佛陀的教理在数个世纪后仍然存在。佛陀来过、也走了;耶稣也已经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僧团和教廷持续传教,使他们的教理仍然存活。如果没有这样的机构,就无法如此发展。

    但,如果伟大灵性导师的教理制度化后能使他们的教理繁衍、永存,同样也会使他们变质。基督、佛陀教理最初的陈述是一回事,但在教廷和僧团的手中又是另一回事。


这些伟大的宗教领袖是受第一手内在体验的感动和引导,这也是他们教理的核心。他们视这些体验为人类全体的财产,潜藏在每一个人里面。他们把徒弟的注意力引到这个方向来,并以道德的进化作为灵性提昇的手段。在他们往生之后,这个工作便由快速扩张的组织所接管。随著时间推移,组织发展得更加庞大複杂。我们无法再期望他们所创宗派的每一个人都获得这麽高的果位,甚至无法期盼每个人都能瞥见内在的神秘世界。无怪乎随著像教堂这些机构的成长,每一个宗教的兴趣所在便从神秘体验转移到道德、仪式和教义上。简言之,是从全体人类转到独特的事项上。

    只有极少人能穿透内在的黑幕,其他千百万人,甚至亿万人只会讨论道德问题、外在仪式,对不同的问题抱持强烈看法,而这些看法并非受到个人体验的启发,也未藉由个人体验来验证,只是从生活的市场中捡来。我们在基督本身的教理中找不到仪式、教条或外在规范的严格架构,一切都柔如流体,充满弹性,随时准备用于服务神秘的讯息。严格的组织架构是随著基督教教会的成长而出现。当这个变异出现时,新的阻隔便在基督的追随者和其他宗教的信徒之间产生。这个阻隔在以前是根本不存在的。


    不只如此,神职人员的谋略更把教会带往另一个方向。在教会的成长阶段,大多数情形下都必须跟许多强大的纷争对抗,就像一切新的观念常会遇到强力反对一样。它只能提供危险、剥夺的十字架,而不是盛开的玫瑰。那些加入教会的人,只是因为信念,而非为了爱的力量。但是一旦教会被群众接受,便开始支配人民。他们提供教会礼物和头衔,使教会成为最后的仲裁者,不但在灵性事务上,也在世俗的东西上。因此,神职人员开始由内在生活转向外在;从自我弃绝到教宗拥有世俗权力。为了维持地位,教会发展出特定的教义和传统以加强威权统治。为了强化自己,教会为自己所服务的圣坛创造出光环,并抨击自己无法插手的圣坛。.这些人自称是耶和华或其他神祇的僕人,他们如要维持并且扩张自己的地位和统治力量,自然会谴责所有非利士人或异教徒的神。


    上面讨论过的这些因素在人类活动的每个领域里运作著。历史学者太清楚每个新运动的命运,不管是宗教的或世俗的运动都如此。这些新运动的兴起都是因为某一个有识见的人鼓吹,接著在受他直接感召的人手中快速扩张,然后逐渐老迈、衰退。这种从具有生命脉动的视野下降到机械化教条的情况,并不是只发生在宗教圈,在其他领域也一样发生。


这些独特的问题源于每个伟大宗教核心的神秘体验。如我们所看到的,这个神秘体验延伸到通常人类无法进入的存在世界。在任何时代,都只有少数人,甚至是非常少数的人才能掌握这种神秘体验。神秘体验因为拥有富足、广大、强烈、美丽等特质,因此本质上是独特的体验,地球生活没有堪与比拟的东西。在地球世界,我们只能以有限的尘世体验来理解它的意思。神秘主义者如果想把他的独特体验传达给我们(而不是像印度吠陀学者或十字架的圣约翰那样只止于沉默或採用否定的陈述),必然会选择用隐喻和寓言。


    毛拉纳.鲁米在《Masnavi》中说:

         告诉你太多并不恰当,
         因为河床载不下大海。

    当耶稣对最亲近的门徒谈话时(他能够直接传达第一手的内在体验),他对这个主题相当清楚的说:

          对你来说,它是给你知道上帝王国的奥秘;
          但对那些外在的人,一切都以寓言表示。
         马可福音

    然而直接的陈述通常会受到限制,比喻性的说法就没有这种困扰。诗人会以玫瑰、星星、旋律、火焰、月亮等等来形容他们对女人的爱。在谈到对上帝的爱时,神秘主义者通常也一样。听到情诗时,人总是会了解这是暗喻,知道女人指的是什麽。但未做这种比较的人,通常会忘记神秘主义者说的只是比喻而已。对人类灵性的比喻上陈述,经常会被认为是字义上的;而字义上的描述,则经常会被认为是比喻上的。

因此,当基督、穆罕默德声称他们是上帝的儿子、弥赛亚时(如同所有自己意志已经与上帝意志融合的人所说的一样),信徒都根据字面上的意义把这句话解释为基督或穆罕默德是全能上帝真正唯一的儿子。又,当耶稣说:「我将不离开你、捨弃你,直到世界的尽头。」虽然他并非以个人有限的能力说话,而是以身体里的永恒神圣本质说话,信徒还是从字面上解释他的意思。所以,耶稣之后,人不再能够从一位活生生的老师那里得到有生命力的灵性引导。寻求在世明师的灵性引导变成没有信仰的徵兆,因而被称为异端。但当耶稣以字面上的意思说「一隻眼睛」或上帝像「光」一样时,信徒却又将他们引申为比喻意识的统合和理智之光。


    由于这个缘故,无怪乎后来的人在解释耶稣的话时多有误解,所做的阐释是耶稣自己都从未想过的,而以耶稣名义提出的信条和教义,也与早年启发耶稣的内在体验几无关连。因此,不同教派间教义上的差异根本未在这些教派创建者的预料中。尤其内在世界是如此广大、多样,没有一位神秘主义者能够期望指出所有内在世界的全貌。他们顶多只能作某些暗示,而且这些暗示也可能未和其他人所说的完全相同,结果是,对那些没有进入内在世界的读者而言,不同神秘主义者的著作,可能显得有些矛盾。事实上这些矛盾是不存在的。


    再者,并非所有神秘主义者都到达最高的灵性目标。只有少数人完全成功地穿越内在黑暗的幕布,大部分的人从未超越内在的第一个灵性世界。而能够成功往前的人之中,多数也从未跨越第二世界。每个世界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本质,然而高等世界包含并且维持低等的世界,低等世界的居民则很少了解高等世界的存在。每一个世界与在它前面的世界相比,本身似乎更完美,每一位神秘主义者谈到自己神圣的体验时,都把他们的体验描述成灵性进步的最终目标。


不可避免的结果是,描述绝对存在的词句无法一致。耶稣称上帝为天父;斯利.罗摩克里斯那称之为圣母。数论派(印度六派哲学之一)神秘主义者说上帝、精微物质和自性永远分离;拉玛纽杰说他们彼此相关,但从不合一;商卡拉视他们为自性相同的本质,他们的分别不是真的,只不过是幻像而已。所有这一切对一般读者来说,简直是一团混乱。因此必须遇到已抵达最高世界、熟悉每个内在世界体验的人,所有的矛盾才会消失,因为他能够实际证明。虽然六位盲人对大象做了完全不同的描述,但能看见整隻大象的人可以使这些陈述统合。


    关于此点,『专注音流瑜伽』的教理拥有显著的地位。我们已经相当清楚地见到,要获得人类灵性目标,它是最快、最实用、最科学的方法。现在我们还可以加上一点,专注音流瑜伽可把人带到最高的灵性世界,带到无形成为有形的地方,使人到达可眺望广大灵性世界的最有利位置。那个会混淆、阻挠其他人的地方,是影响不到这个法门的大师的。矛盾在他的一触之中消失,过去混淆不清的地方,在他的解说之后,自动的回到完美。他了解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每一个灵性和类灵性运动,能够随意进入每个内在世界,他是评判每个世界相对优点的最佳人选。他不责难或攻击,不为仇恨、对立所动。在看了最高世界之后,他的目标是以最平顺、最快速的方法带领人类到祂那里。他知道内在生命不会被外在生命所干扰,他的讯息不是教条,而是科学。他告诉我们,「设法往内,自己亲自看。」


    明师所教的科学并不是新的,而是最古老的科学。但是过去这个科学与许多非必要的东西连结在一起,明师想以纯淨的状态和原始的荣耀来保存它。他得到符合逻辑的结论,那就是神秘的真实藏在所有伟大的经典里,并强调如果上帝的原始形式是光和音,为了回到祂那里,与之融合,我们必须往内朝向他们。在混乱的地方,他带来秩序;在失望之处,他带来希望。对我们每一个人,不论能力多寡,明师都会提供安慰和光明。


后记


这本探讨瑜伽的书非常独特、清楚,是由印度近代著名的圣人基帕尔.辛格所写。它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描述了帕檀闍梨八大瑜伽的目标和神秘主义者通常修练的所有瑜伽,解释了商卡拉的非二元论哲学和专注音流瑜伽的完整理论。专注音流瑜伽就是圣经中所提到的音流瑜伽。
   

 

书介

【生命的桂冠】是比较瑜伽领域的一本特殊著作。没有一本讨论瑜伽的书像它这麽具有深度、广度,也没有一本讨论瑜伽的书像它这麽简单、清晰,更没有一本像它一样,提供如此多的讯息和参照,道出了现代人类的问题和难关。【生命的桂冠】既是内容丰富的技术手册,也是发人深省的大师著作。读者将从中对这个迷人而又常遭人误解的瑜伽主题有完整的了解。

就像基帕尔.辛格的其他著作一样,这本书也带有作者直接体验的力量。因为作者本身就是实修的神秘主义者,也是著名的作家和学者。因此,【生命的桂冠】便成为一部最具启示和重要的书。

名师经典丛书MB004.
生命的桂冠The Crown of Life
作    者:圣基帕尔.辛格  KIRPAL SINGH
编  译:圣人之路编译小组
出 版 者:音流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地    址:台北市文山区景兴路222号4楼之2
电    话 : 02-29309173
划拨帐号:
E-mail:
网    址:http://www.santmat.org.tw/publish
印    刷:
总 经 销:
出版日期:中华民国  年  月   日第___版
定价:NT$    元
ISBN:
(如有缺页、破损、装订错误,请寄回更换)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Copyright © 1998 by Ruhani Satsang – Divine Science of Soul
17165 Von Karman Ave., Suite 102
Irvine, California 92614, U.S.A
All Right Reserved. Printed in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