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宗教的精义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描述了专注音流瑜伽的主要轮廓,简要地检视它的特质。我们了解当上帝示现时,如何以音流、纳姆、夏白德、乌德吉特、卡尔玛、索特、斯拉欧夏等形式来呈现。这些名词不是指上帝意志的抽象概念,所指涉的还有更多,是宇宙和谐、光辉灿烂的的灵性小河。这条河流是所有造化的中心,存在不同的世界,赋予各个世界活力,并维持他们。在已经熟悉这条道路的人引导下,就能够与这个内在之流连结,超越物质世界,稳定地越过所有的相对世界,当与上帝合一时,会回归到上帝的源头,因此从有限的世界逃脱,进入无限的意识和绝对的存在。
这些教诲不局限任何一个民族或年代,而是一体适用的,每个层面都曾在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不同宗教的神秘主义者言谈中简单叙及。儘管如此,这些谈话只是作为例证的参考而已。如果专注音流瑜伽的教义真的具有普遍性,如果他们真正指出绝对真实,而且并非植基于教条,而是根据「事实」,纵使这些事实是超自然的,但任何准备好要进行这项修练的人都可以证明,这些求道者便会确切地断言,这些信条应该是以某种形式成为所有伟大宗教的核心,他也会想要得到更有系统的说明。若广泛、详细的探讨这个主题,会超出这本书的范围。因此我们顶多可以对那些想要进一步探寻的人做
一些建议。
此外,专注音流瑜伽是所有伟大明师反覆提到的主题,虽然他们教理的本质普遍可从世界上广泛的经典来证明,但只是局限在知识上的解释,会完全错失教理的真正含义。求道者必须从过去传下来的最古老真理记载中去求证,这样才会以全然的信心,毫无保留的接受这些必要的训练。最终的证明必须是第一手的直接内在体验,而不是书本上的学习。因为超过书本所能记载的极限之后,会自动设限,破坏了原有的目的,变成达到目标的严重障碍。
I 古代的宗教思想: 印度、中国、伊朗
印度教
印度的宗教是宗教思想的巨大海洋,源自最古老的时代,远在有历史之前,随著人类心智的成长,包含了层层多彩的肌理和无数形状、式样。从万物有灵论到对大自然的崇拜;从大自然力量转移到个人化、具体化的自然形式;从众多神祗到至高的上帝,先是个人的、然后是非个人的;从有形到无形。对于探求迷雾般古老过去的好奇者来说,印度万神殿是一个巨大、有力的探寻之处。崇拜太阳是世界各民族共同的行为。太阳从无始以来,始终是全世界人类尊敬、崇拜的对象。古代希腊、罗马人为他们那时代的太阳神阿波罗建造神殿。在他们所建的神殿中,太阳神的代表或形象佔了重要位置。在南印度科纳克有一间著名的太阳神庙;北方则有历史之城木尔坦(太阳的地方)。此外,玛雅庙遍佈整个印度次大陆。
古希腊人也提到夏白德(音流)。根据记载,苏格拉底曾说,他在内在听到一个特别的声音,无法抗拒地被这个声音拉到更高的世界。毕达哥拉斯也提到夏白德,他把上帝描述成「和谐本质的至上乐音」。他认为上帝是「带著光的绝对真理」。他命令一隻老鹰飞到他身上,指示一隻熊停止破坏阿普利亚。一些觉得奇怪的群众问他说,这些力量从那里来的?他回答说,这全归功于「光的科学」。
又,希腊语中,有一个神秘的名词「法则」(Logos)。它是由lego这个字根而来,意思是说话。从这个字根又衍生出一些名词,如monologue、dialogue、 epilogue等等。Logos这个字代表「音流」、「推理」。这个名词也出现在希伯来和基督教哲学、神学里,还被希腊文化研究者和新柏拉图哲学家使用在神秘的意义中。基督徒以它代表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
在西方,远在基督纪元前数千年,那时候的人就从祖先那里继承此一概念,他们对Surya非常的爱慕,把它视为全人类追求上帝巨大力量的最主要目标,也把它视同人类在地球上可以见到的上帝代表。他们带著这个观念到所有的地方,作圣歌、咏唱讚美诗,以讚颂这个荣耀的星球上所有生命之源。那些住在伊朗(波斯),后来成为祆教徒(拜火教徒)的人,他们仍崇拜地位伟大的神明,但是以另一种形式--火--来呈现,日夜不停在寺庙中点燃火燄,象徵人们心中燃烧的圣火,且总是向著天空。伊朗的生命和光的先知拉图.佐罗斯特以爱心和强力的信心唱颂光的上帝的伟大,并教导人们如此做。
火是与神明相随的秘密,神非常小心地守护这个神秘力量。如同希腊神话所描叙的,普罗米修斯偷了天上之火给人类,为此,天神朱比特让他受到永世的折磨。奥义书第四章说,火是「主要元素,它的创造使水、土等其他元素的创造变得可能。」。
亚利安人的一个支系向东边进入印度恒河平原,也被暱称为阿迪提亚。吠陀经中有对希拉亚加巴、萨维塔和乌夏的讚美诗,他们都代表这个维持生命的力量--太阳。吠陀时代值得尊敬的明师,每一个都讚美太阳神淨化、治疗的属性。因此,难怪我们在许多吠陀文献看到他们对太阳崇敬如神。在第十部、121章中说:
一开始希拉亚加巴出现,他是所有造化中惟一的上主, 在另一首讚美诗中,他被称为「自我发光的阿迪提亚」
呔陀经第一部第113章中,我们看到对黎明的讚美诗,特别是下面这几行:
光芒出现,是所有光中最清澈、明亮和传播最远的。
夜晚,因为萨维塔的上升而走避,必须为清晨让出地方。...
昇起!我们又再次找到呼吸和生气,
黑暗离开,光明迫近。
她为了太阳,踏上旅程。
我们已经抵达人类始终存在的地方。
所有这一切,在真实世界中都可以视为对大自然的崇拜,对太阳的崇拜。以农为生的人有这种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古代印度文献中有些难以捉摸的地方。它似乎在某个层面教导我们,但当我们调整好要接受它的说法之后,突然它又把我们转移到另一个层面。凡是能了解它绝妙之处的人,便可以发现它拥有在其他文献难以发现的罕见丰饶。它有多重意义,从物质到宇宙、灵魂;从真实面到象徵面和玄秘面。古代印度文献多重的意义在我们的多重体验上,冲击著我们,并使我们得到应得的奖赏。因此,当我们开始研读这些一再提到太阳的文字时,便能了解这裡所指的「太阳」未必是我们最初所认为的这个
物质宇宙中心。所以,奥义书说:
真实的太一之门覆盖了一个金色的圆盘,
打开它,哦 普香!这样我们才可以看见真实的太一。
在详细叙述这些之后,我们再读到「光辉灿烂的大梵」、「至上的太一时」,便会发现这些名词中早先为我们忽略的玄奥意义。当我们读到Gayatri时,梨俱吠陀第三个曼陀罗中的第十六部经的第十个咒语便浮上脑海:
低吟神圣的音节「嗡」,超越三个世界,
把注意力转向内在引入心弦的太阳。
专注这个太阳,接受它的影响,
将使你和它一样充满光亮。
在吠陀经中,这个咒语被认为是最神圣的。从远古时代,印度教徒就被教导诵唸。此处,「太阳」的内在灵性意思变得非常清楚,崇敬的对象不再是在外在世界给我们光的那个太阳,而是超越物质、星际、因果三个世界的本质,内在光明的源头。这个本质被称为「嗡」(Aum),这个字的三个字母是人类体验的三个方面:「A」是觉醒的状态,「U」是作梦的状态,「M」是深沉睡眠的状态。最终的真理包括人类体验的三个面向,但还要更超越。每次吟诵「嗡」之后的静默,是绝对存在的状态,是一切无法描述
的初始和最终。嗡是大梵、超越一切的太一,它的本质是光辉灿烂的,但它本身甚至超过这种光辉灿烂。因此,这个在原始吠陀形式中的咒语赋有另一个意义,只给予被挑选的徒弟:Paro Raj-asal Savad Aum(超越这个光辉灿烂的,就是嗡)。
Gayatri不只釐清吠陀经中一再提到太阳时暗含的意义,也强调印度教思想中另一个反覆出现的主题。Gayatri的丰富意象和普遍性,使我们对咒语产生疑问,并且想了解咒语在印度宗教修练中的地位。咒语在梵文的诗歌或散文中分成两类:第一是简单上口,不须理解的咒语;第二是神圣的咒语,为了使虔诚弟子保持注意力在神圣的事物上,这些咒语的意义必须加以了解。每个咒语具有不同的利益。一些师父使人与低阶的神通力量连结,一些则赋予弟子力量和勇气,还有一些师父则单单使弟子的灵性提升。在最后这种人中,Gayatri是最受尊敬的。
从太初以来,咒语就著重在声音。如果诵念特定咒语会产生神奇力量、帮助灵性进步,那麽声音本身必定有玄奥的力量。这就是语言女神娃克受到高度尊敬的原因。咒语的每一字都有独特的属性和地位,但在所有字中,「嗡」是最神圣的。我们已经探讨过它的一些象徵意义。除了这些意义之外,我们还可以加上一些其他的。「嗡」不只是代表绝对大梵的一个名词而已,也代表大梵本身。在梨俱吠陀中说:
一开始是梵天,与之相伴的是音,
音是真正的梵天。
这段文字明显的与约翰福音的开篇类似:
一开始是音,音与上帝同在,音就是上帝。
因此,嗡是示现于音流中的梵天。在奥义书中,它被称为「梵天的鞘」、意思是从梵天那里得到生命,自己也包含其中。这方面在沙摩吠陀中说得更清楚:
梵天既是音,也是无音,
独自在空中振动。
换言之,正如Gayatri所言,绝对的太一不只内在光辉灿烂,而且还要更超越。祂与音流、夏白德、嗡在一起,但还更超越它们。音和光是祂真正的主要示现。Gayatri推荐说,当专注在神圣的音流「嗡」时,我们把注意力固定在内在太阳。而在唱赞奥义书中,我们被告知,纳得、圣音源自梵天的宇宙太阳,这是吠陀仙人给予克里斯那的秘密。这个神秘的洞察在《天启》中被发现,天启这部经典透过内在的听觉揭露,引导出音流哲学的发展。这个法门的老师告诉弟子,绝对存在是无音、无影、无法描述、没有极限的。当祂示现时,将自己投射成音流,发射出光芒和不可描述的乐音。求道者想要超越相对世界到永恒、不变之境,必须与音流力量连结,透过音流才可以提昇到梵天那里,梵天是超越音流的。了悟上帝之路确实不容易。它难以接近、难以认知、难以遵从、难以穿越。但对古鲁忠实是惟一的可行之路。
这些的确是古印度丛林圣贤所教导和修练的真理。但还留下多少呢?我们找到的大部分只是像吹螺、摇铃、挥动火光和崇拜太阳等仪式。这些是对内在奥秘的证明,但了解真正意义的人极少。儘管上主克里斯那的影响力既强大又持久,把吠檀多派教理的最好部分带到一般人心中,但印度的宗教却堕落成只剩种姓制度和祭典而已。外在的光和音受到崇拜,但他们所指出的内在火光和响亮的音却不受注意。「光在黑暗中哭泣,而黑暗并不了解。」
佛教
佛陀的教理在许多方面是对某些被扭曲的吠陀经所提出的反动。但佛陀仍肯定许多我们已探讨过的吠陀基本教理。佛陀的生平以鲜明、惊人的方式具体表现,成为传奇,他将人类从外在的现象世界转变成内在的本体世界。
佛陀拥有尊贵的血统和所有一切东西,原本可以在皇宫过著快乐的日子。但他离开皇宫到了荒野,为了寻求真理,乞讨为生。这是前所未有的牺牲和奉献。他这样流浪长达六年之久,这真的是英雄般的追求,而且诉诸所有的苦行、身体折磨,使自己瘦骨嶙峋。我们不得不对佛陀产生深刻、持久的爱慕和敬意。但不管是皇宫里的奢侈生活或丛林里的苦行,都无法解决他在物质世界见到的人类生、老、病、死。当下便决定捨弃苦行的生活,就像他先前捨弃奢华的生活一样。在伽耶,他坐在菩提树下沉思冥想,使自己专注于自动运行的神圣影响。
当一个人彻底使自己顺从于自然中最神圣和最高的东西时,神圣的影响会自动运行。突然间,一连串因果锁链的生命难题答案闪现在他内在的眼睛中:(1)不容置疑的受苦事实,(2)受苦的因,(3)除去痛苦的可能性,最后是,(4)痛苦的解脱之道。这是自我放纵和自我禁欲间的中道,在寻找真理中,自我放纵和自我禁欲两者都同样使人受苦,却无法从中获益。因此,两者之间的路称为中道,即四圣谛,包括生命的八正道,在前面章节已经谈过。
简言之,这是这位明师第一次在鹿野苑对五位比丘的开示。这个简单、直接的教理,摆脱了诡辩的神职人员、婆罗门所造出的许多仪式和典礼,作为人类获得救赎的首要目标,对整个人类具有深远的影响。难怪随后许多人,从统治阶层到市井小民,纷纷转换到这个新的宗教,他们热切渴望穿上黄色袈裟。
这是佛陀之前、之后,世界上所有其他宗教的外在部分,他的教理很受大众欢迎,因为这些教理使他们对生命和生命之道有了清晰的展望。仅仅一次大扫荡就规避了错综複杂的吠陀问题、吠陀众神和吠陀礼拜形式。人们被要求进化,提升行为,然后,一切会自动随之而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严格遵守应奉行的行为和戒绝应避免的行为,这样便形成了正业(正当的行为),是往正确方向的道路中最重要的一步。
这并不意味佛陀否认上帝或灵性之路的存在。仅仅未公开鼓吹远比他那个时代价值更高、利益更重要,而一般人又还没有准备好接受的东西,并不意味否定它们。更高的灵性之路当然是留给少数被挑选的人,他们应该获得关于超觉听力的神秘教理,就如首楞严经中描述摩诃迦叶、舍利佛、普贤菩萨、优波离、摩诃目犍连、持地菩萨、琉璃光菩萨、弥勒佛、大势至菩萨和其他诸佛、菩萨、阿罗汉的最高灵性体验。在他们的谈话中,以不同的形式证明了紫金光、无上菩提、超觉感受、由内在心智体验到的超觉和内在的听力导向不可描述的神秘佛音,像狮子吼、鼓声等。火元素的渗透力量使直觉洞察变得光明清晰,让他们能够看到所有的提婆界(梵王界),最后是永恒不变的佛土,揭露平衡、韵律的乙太振动核心。他们也提到「至高、不可思议和完美的超觉三摩地」,称为「金刚三昧」,这是藉由内在听力获得的(首楞严经卷六)。当心智自精神的污染中解脱时,会使自己在「神圣之流」中浑然忘我。
在听了这麽多人的谈话之后,法界王子文殊菩萨非常强调获得「真觉圆明清淨、淨极智光通达」的重要,祂劝勉我们说:「反闻闻之自性、复性归真成道」。然后,祂以令人难忘的话语作了总结:
唯一妙修行路,过去诸佛如来,修此已得成就,现在诸大菩萨,今亦各得圆明,未来修学众生,亦当依如是法,即我文殊师利,亦从耳门证道,非为观音一人,诚如我佛世尊,问我诸法门中,何法最易成就、......、以观音法为最。
又,在佛教的小乘学派,冥想的人称为Shravaks,意思是「倾听者」,也就是内在音流的倾听者。但在世尊往生之后,祂授给少数弟子的神秘教理逐渐消失,佛教也像其他所有宗教一样,在满足那个时代强烈的需要之后,现在保留下来的只是一堆教义和信条,提供真理的求道者些微的慰藉。因为真理只来自了悟真理的灵魂,来自具有灵性成就和内在真实体验的真正圣人。
道教
转到中国,我们发现佛教最好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的宗教思想。但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注意到中国神秘主义、道教之父老子所教导的信息。「道」的意思是「道路」、方法,代表潜藏的「宇宙之道」。
老子谈到道是「非常道」,是藏于中、蕴于外的「本质」和「精粹」(灵性的真理)。正如印度神秘主义者对我们所吟诵的「嗡」和无法描述、不可形容的无音之音的「嗡」作了区别。老子也告诉我们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有关道的本质,他进一步说: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又说: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
而又: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卷二探讨道的应用,提出了回归原则: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是一切知识之源:
不出户,知天下,不闚牖,见天道。
其知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当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
然后乃至大顺。
道的伟大和谐、宇宙神秘才示现。
有关这位伟大圣贤自己的教理,他说: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而最后,提到通向天国之道,他说: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言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
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由上所述,很清楚的,道是路、真理之路,也是不可名状、超越的、一切存在的根本,所有生命的源头,是透过寂静或心智的控制而来。这个寂静只有一些人能够修练、享受并传送给其他人。往内修练的过程在于将自我搁置,回归灵性的纯淨。
拜火教
正如印度教徒所称的嗡、纳得、夏白德;佛教徒描述的法界狮子吼;老子所称的道;古代波斯圣贤拉图.札鲁斯特拉(亦称佐罗斯特)则提到斯拉夏:
我引发神圣的斯拉夏(音流),
它给予灵性救助,是最伟大的上帝恩赐。
哈 第33章第35节
创造性的振动,
使一个人开展的自我与上帝遍佈的真理同化。
全知、自性存在的生命给予者,
造出神秘的振动和曼妙的旋律,
随著为宇宙自我牺牲的神圣律令,
成了自我昇华的灵魂。
具有开悟的至上心智,能够透过他荣耀的口,
同时给予人类神圣振动和上帝律令。
哈 第29章第7节
在哥大.尤须塔魏迪中,佐罗斯特声明:
因此我揭露这个音流,祂是由扩展的太一教授给我,
音流对人类是最好的。
服从、专注于我的人,将获得涵盖一切的所有存在和永恒,
透过对神圣上帝之灵的服务,将了解马自达.欧拉(神性)。
哈 第35 章第8节
但今天我们只看到象徵性的火日夜不停地在波斯神庙和波斯家庭中燃烧,并且吟唱圣歌、讚美诗,而不管这个生命的音流、斯拉夏或创造性的振动。这位尊贵的波斯人在阿尔布兹山修练这个生命音流多年,并把它教给人们,而非崇拜古老的巴比伦和尼尼微诸神。现在他们却都被绑在原始斯拉夏的代表--火焰上。无怪乎现在波斯人成为著名的「火的崇拜者」。
我们了解每位圣人、贤者,在他们的时代中把他们的体验给予世界,并以容易了解的形式使一般大众吸收。他们任何一个人对世界灵性知识的贡献,都值得我们高度尊敬。但从过去明师那裡并不能真正洞察这个知识和真实体验灵性真理,因为他们现在无法下到这个世界来,以活生生的一触给人圣音,使人与圣灵融合。这需要在世明师活生生的一触,在世明师像过去明师一样,经常与音流连繫,因为所有生命都来自生命,就像光来自光。
II 基督教
耶稣基督实际上是位东方人,他的教理也深受东方神秘主义影响。有人甚至推测他早年曾待过印度(耶稣的早年生涯,福音并没有交代),在四处游历中,他可能从瑜伽行者和佛教僧侣那里学到许多东西。甚至在印度时就开始传教,可能曾受过婆罗门或所谓社会高等阶层的迫害,他特别显现宽宏的胸襟,不相信阶级隔离,主张人人平等。
他对世界宗教思想的贡献,可以在两个地方看到:强调人类内在世界的爱和上帝王国的需要。这两个主要法则远古时代的人类就已熟知,但实际上却被遗忘、忽略。
莫想我来是要废掉律法和先知,
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
马太福音 第5 章第17节
我们检视这些言论,会发现耶稣熟悉古代宗教思想,修练生命之流的明师之道,但这些言谈经常被今天研究他教理的人所忽视、误解:
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成为一,全身就光明。
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
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
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马太福音 第6 章第22-23节
明显的,这里说的「眼睛」是「一隻眼睛」,而「眼睛若成为一」,这句话的意思是集中觉知在眼睛后方的这个中心。「眼睛若昏花」这句话相对于内在的集中,指的是外在心智涣散的状态,结果必将是「黑暗」。黑暗源于对生命真正价值的无知,因为这是灵魂最严重的病。
然后,路加发出警语说:
要留心,不要让你内在的光变暗。
路加福音第2 章第35节
我在暗中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明处说出来;
你们耳中所听的,要在房上宣扬出来。
马太福音 第10 章第27节
这些是耶稣对挑选出的少数门徒所做的告诫,亦即把人带到光明中。他们在「暗」中所听见的东西,意思是秘密打坐,并说出藉由超觉听力在耳中听见的神圣旋律。
他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
马太福音 第13 章第14节
这个观念传达有关灵性科学的奥秘本质,可以被人体实验室中的灵魂深处所体验,但无法为感官、头脑层次所了解。
因此,圣马太继续解释这件事情:
我实在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
要看你们所看的,郄没有看见,
要听你们所听的,郄没有听见。
马太福音 第13 章第17节;
路加福音第10 章第24节
这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话语,使我们对内在灵性的体验有了参考,并了悟光明、和谐的王国。这些都是像耶稣这样的真正明师才能够对徒弟显现的。像其他先知一样,耶稣把神秘体验给予诚心的弟子。对一般大众,耶稣总是以寓言的形式说话,像芥末种子、无花果树、十位处女等比喻充满在福音中。
耶稣用一个美丽的寓言解释植入人们心中的音流种子,并告诉我们,路旁撒下的音流种子,常会被撒旦从心中偷走。在石头地上种下的种子不会有根,过不了多久就会被痛苦和迫害冲掉。撒在荆棘里的种子,会被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和其他私欲所挤住。种在好地上的音流,就是听了能够领受并结出果实的。(马可福音 第4章第14-20节)
耶稣教导的法门是要自我克制和超越身体意识,此一过程与活时死亡的体验相同。
于是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是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人若赚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灵魂,那又有什麽益处呢?人还能拿什麽东西换灵魂呢?
马太福音 第16章第24-26节
这意思是一个人必须为了内在的人或灵魂,牺牲外在的人,包含身体和心
智。换言之,必须为了灵魂的生命,交换感官的生命。
又,必须让对上帝的爱成为生命的主要情绪: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你的上帝。
马太福音 第22章第37节
圣马可更进一步补充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你的上帝」(马可福音第12章第30节)
这是诫命中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
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马太福音第22章第37-40节
马可福音第12章第30-31节
路加福音第10章第27节
爱的法则被更进一步的加强:
要爱你的敌人;诅咒你的人,祝福他们;恨你的人,要对他们好;
利用你、迫害你的人,要为他们祈祷。
马太福音第5章第44节
为何这样做呢?为了获得像上帝一样的完美:
所以你们要完美,像你们的天父一样完美。
马太福音第5章第48节
路加福音第三章告诉我们,「撒迦利亚的儿子约翰在旷野里,上帝的音流临到他,」约翰当时正在宣讲悔改的洗礼,使罪得赦。他对游走的群众说,「我是用水给你们洗礼,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人...他将用圣灵和火给你们施洗」(路加福音第3章第2-3,16节)。
我们必须小心留意「以圣灵和火施洗」这句话,因为一个代表天堂的音乐(圣音),而另一个代表天堂的光,这是光、音两个孪生的法则、一切造化背后的上帝力量的主要示现。
知道如何「要求」、「寻找」和如何「敲门」的人,回返上帝王国的路是为他们开启的。马太福音第七章和路加福音第十一章,以三个简单的词彙(要求、寻找、敲门)作了总结,告诉求道者要如何做。不幸的是,我们还不知道这个必须敲开的门在那里。那纳克上师也强调:
哦!你瞎了眼,不知道这个门。
有关这个门,马太福音告诉我们说: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
找著的人也少。
马太福音第7章第13-14节
根本上这是一条转化之路,因为没有人能进入上帝的王国,除非受到转
化,变得像小孩一样(马太福音第18章第3节),亦即捨弃自大,变得像小孩一
样驯服、纯淨、单纯、天真。路加福音第18章第15-17节中,对这个主题做了
说明。有人抱著自己的婴孩来见耶稣,要耶稣摸他们。门徒看见就责备那些人。
耶稣却叫他们来说,「让小孩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上帝王国中的
,正是像这样的人。我实在告诉你们,若不能像小孩般接受上帝王国的,断不
能进去。」
约翰福音第一章对基督的教理有详尽的说明,并以令人难忘的话语开篇,
而实际的意义却少有人知:
太初有道(或译为音),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
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
万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著他造的。
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光照耀在黑暗裡,黑暗却不接受光...
那光是真正的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著他造的,但世界却不认识他。
道成了肉身,就住在我们里面。
约翰福音的以上叙述,使我们对音的本质没有任何怀疑。很明显,它是世界的光和生命、创造性的生命法则,我们在其中生活、行动和存在。它是上帝之灵、灵魂的本质,但现在却迷失在世界强大的漩涡里。惟有与这个圣灵接触,才能为我们指出回返上帝之路,这才是真正的宗教。这个接触被不同的宗教称为再生、复活或再次回到生命。一位名叫尼哥德慕的法利赛人,他是犹太人的君王,耶稣对他说:
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人若不能重生,
就不能看见上帝的王国...(注意「看见」这个词)
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而生,
就不能进入上帝的王国...(注意「进入」这个词)
不要因为我说你们必须重生,就感到奇怪。
约翰福音第3章第3,5,7节
耶稣将从灵而生的人比做风,「风随著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声响,却不晓得从那里来,往那里去。凡从圣灵而生的,也是如此。」(约翰福音第3章第8节)
耶稣到处都提到神圣的音流如「活水」,如涌进「永生」的水。(约翰福音
第4章第10,14节)
耶稣提到自己如同「生命的灵粮」,这个从天而降的「生命的麵包」,并要求弟子「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因为不如此的话,「你里面没有生命」(约翰福音第6章)。
这些是基督的根本教理。是基督徒明师的根本教理,而非机构化基督教的根本教理。大部分的基督教教义并非由耶稣制定,而是圣保罗。他把基督变成为世界赎罪的牲羊。这个中心思想是从当时在地中海区域十分盛行的犹太教取材而来,并产生许多仪式和典礼。
基督的教义仍是完美的道德训诫,并且毫无疑问地指向内在了悟之路,但教义本身无法把求道者送上了悟的路,因为现在缺乏生命的脉动和明师生命的一触。过去的明师在他那个时代已经完成上帝分配给他的工作,现在无法再为人印心、引领人,使人与真理面对面,让真理成为真实。基督的一切神秘教理,现在我们只看到教堂里象徵性的烛光和作礼拜时的钟声而已。少有人知道仪式背后的真正意义,他们是光和音两个孪生本质的外在表徵。光和音是上帝力量的主要示现,是宇宙一切可见、不可见造化的根源。某些教堂的重要人员被问到钟声的意义时,他们说敲钟只是要人祷告而已。对雅各书第1章第17节说上帝是光的父亲,他们回答说,这只是比喻,代表上帝(智识和推论之光)的最伟大恩赐。他们没有任何内在真理的体验,只是在字义上推敲,设法从理论上解释。
耶稣自己以明确的话语声明:
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著有生命的光。
约翰福音第8章第12节
太阳的光还不足以说明这个「生命之光」,即便太阳光可能是物质世界的生命能量来源。马太福音第13章第14节中,耶稣对「听见」和「了解」,「看见」和「感知」之间做了区分,并继续釐清,而且警告将他的话做字义上解释的人。只有觉醒的灵魂、与真理真实接触的真理明师,才掌握进入灵性王国的钥匙,并能把现在迷失于感官生活中的人拉曳向前,为自己再次发现一切生命和一切光明的伟大遗产。因此,以赛书第35章第5-6节说,「那时瞎子的眼必睁开,聋子的耳必开通。瘸子必跳跃像鹿,哑巴的舌头必能唱歌,在旷野必有水发出,在沙漠必有河涌流。」
真正能领会耶稣话里内在意义的人极少。我们只满足于他教理的伦理面。那些当然是灵性所不可或缺的。道德教义已经广泛地宣扬,甚至努力地遵守,因为自摩西时代开始,耶稣的教理确实标示出人类道德的准绳。但单靠教理无法对以下这些做出解释,像「审判日」、「要悔改,因为天堂就在眼前」、「上帝是灵,也必须以灵和真理的方式崇敬祂」。如果单从文字上的意义来理解,会变得没有意义。儘管「审判日」的预言并没有实现,那麽究竟是耶稣的无心之言,还是我们没有理解它真正的意思?耶稣的话背后总有内在的意义,对有神秘体验的人来说,这些内在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对想在头脑上解释甚至依靠直觉的人来说,则会使他们困惑。
我们没有直接内在的感受(不要与哲学推论或直觉洞察混淆),却想以有限的体验来解释教理的意义。隐喻的东西,我们却从字义上来了解,并把超感觉的描述简化成隐喻。我们轻易忘记耶稣说他是「世界的光」、「上帝之子」,不会离开或捨弃徒弟,直至世界的尽头。他不是以身体来说话,而是像其他伟大明师一样,与音流融合、合一。我们不追随他所指示的灵性之路,却把他当成代罪羔羊和逃避内在灵性挑战的管道。
III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正如其名,是一个和平的宗教,对所有相信先知和遵循先知教理的人都怀有善意。每一个宗教的存在都是要完成上帝的目的、满足时代的需要、填补人类宗教历史的缺口。先知穆罕默德也在这样的时代和地方来临,那时威猛的阿拉伯人与近亲犹太人一样,正面临阶级迷信、偶像崇拜、社会腐败、道德沦丧的情况。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同样源于闪族,都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前者由以实玛利而来,他被放逐到东方;后者由他的兄弟以萨而来,仍待在巴勒斯坦地区。沙漠上粗野强壮的贝多因族(阿拉伯游牧民族)由于只忠于钱财和酒神巴斯卡,深陷于完全的无知之中,并热衷战争。为了拯救这些人,非常具有宗教属性的牧羊童穆罕默德被至高上帝挑选出来执行最仁慈上帝的命令。他在麦加郊外的蛮荒不毛洞穴中精进灵修多年之后,真主的天使来到他面前。
他带著真正的谦卑开始传道,而非展现神通、奇蹟,穆罕默德总是公开谴责这些事。只是像寻常人一样,传达上帝的话语。他的讯息基本上是有关惟一上帝的,因为他强调说:
没有真主,但真主、阿拉是祂的名。
穆罕默德只是祂的传信者。
在这个一神论的根本基础上,他建立道德的教义和民主的兄弟情谊。这确实是时代的需要,他也令人钦佩地完成了使命。对于这个野蛮、粗暴、有智慧的半开发民族,他几乎无法提出任何形而上的理论,连他简单的教理也引起别人嘲笑、愚弄和猛烈的诽谤,最终导致公开的敌对,迫使他和信徒逃到麦地那。时值公元622年,这群从麦加迁移出来的信徒,为了这个新生的信仰,经历了一段艰苦的奋斗。为了保存、宣传这个信仰,先知甚至必须拔剑自卫。历经一百年无休止的争斗之后,他们创建了一个东从印度洋,西到太平洋的强大帝国。
古兰经(伊斯兰的圣经)是伟大、杰出的奇蹟,极为不可思议,远胜过那个时代的一切。古兰经总共有一百五十四章,每章诗文长短不同,从286字到6个字都有,而且长度往下递减,以尊贵、洗练的阿拉伯文写成,是先知在深沉静坐时,真主的大天使加百列为不识字的先知所揭露的。加百列的说话声源于铃声的迴响,逐渐成为声音、形状、式样。
古兰经的简单教理集中在真主阿拉、阿拉所创造的世界、人和最后审判日。因此阿拉是真正、根本的善,一切都由祂所造。因为所有生命是个别的,所以每个人必须在有生之时为自己的行为提出帐目。凡是怀疑这条道路的人,必须在死后接受召唤的那天为偏差的行为负起责任。
根据伊斯兰教的界定,人类和平、正义的道路必须忠诚服膺(1)阿拉,(2)祈祷(拜功),不论站、坐、跪、躺,一天至少五次(代表持续想念)。可以在任何地方张开祈祷用的毯子,面向通常的礼拜中心麦加来做,(3)扎卡,每年要把四分之一的收入捐给贫穷、需要的人,这样所有人类才可以共同分享。(4)禁食,在斋戒月中必须禁食,这样穆斯林(回教徒)才会了解什麽是飢饿,学会缓和飢饿的痛苦,发展灵性的纪律、真主的爱、兄弟的友爱,(5)哈吉,到回教徒的耶路撒冷--麦加朝圣,一生至少一次,所有人都著简单的白衣,至少在这一刻没有贫富贵贱的分别。
简单来说,这些就是伊斯兰教的社会教理,为了使阿拉伯社会变得更好而设计。但古兰经对穆罕默德的灵性修练并没有太多著墨,只是描述单纯的骆驼骑士如何变成先知传教士、高等政治家而已。这时,古老的准则又再一次深刻的浮现:那就是有某个知识,了悟之后,就可以知道所有一切,在静坐冥想中,与宇宙核心完全融合。那位明师告诉我们,他在希拉山洞独自修练的正是这个音流(Shughal-i-Nasiri),也是作为通向阿拉天国的神秘咒语。
谢克.默德.阿克拉.萨布利告诉我们,在先知开始收到真主讯息之前,他修练与音流合一的法门达十五年。我们也知道先知骑在乳白色的闪电上,击坏了月亮。修练音流法门的人,对于内在灵性体验都得到清楚指示,知道灵修之旅必须跨越星星和月亮。今天,我们在穆斯林的旗帜、钱币和邮票等等上面都会见到星星和新月的代表象徵。另外,当人在Id days看到月亮出现,总是会高兴地欢呼,各地的回教徒会焦虑地等待、观看新月自水平线上昇起,但少有人知道它所传达的内在意义。由于谨守古兰经,他们被称为古兰经的子民。穆罕默德或许是最后一位来到人世的先知,但古兰经吩咐信徒,为了与真主连结,应找寻某位中间媒介。
除了这些可供我们参考,还有穆斯林神秘主义者苏非派的证词。他们以不可能被误解的话语提到这个救赎的生命线,如Kalam-i-Qadim、 Bang-i-Ilahi、 Nida-I-Asmani、 Saut-i-Sarmad等, 每一个都代表绝对音流、所有本质中的创造生命法则—创造了十四个世界的卡尔玛(Kalma)。这类神秘主义人士包括:沙马斯.塔布里兹、马拉那.鲁米、海飞兹.希拉季、阿布都尔.拉札克.卡西、伊那亚.卡恩、巴巴.法里德、布勒夏、沙尼尔兹、哈兹拉.阿布都尔.夸达、哈兹拉.米昂.米尔、哈兹拉.巴胡、哈兹拉.尼札姆德-丁和其他人,他们都修练这个最高的音流法则。这些人都在真正的智慧中游历,穿梭于经典与传统之间。
哈兹拉.伊那亚.卡恩在《音流的秘密》这本书中,提到造化就是「上帝的音乐」,并告诉我们,绝对音流是来自上帝花园中令人沉醉的葡萄酒。
他说,所有的空间充满了绝对音流。这个声音的振动非常微细,凡眼看不见、肉耳听不著。因为在外在世界,眼睛极难看到乙太振动的形式和颜色。穆罕默德在希拉的洞穴中修练到浑然忘我时,听到的也是这个绝对音流。古兰经称它为Kun-feu-Kun----做,然后成就一切。摩西在西奈山上与上帝融合时,听到的就是这个声音。耶稣在原野中专注于天父时,同样的音流也被耶稣听见。湿婆在喜马拉雅山上也听见同样的音流。主克里斯那的笛子也是同样声音的象徵。这个声音是给予明师启示的所有根源,从内在被揭露。因此,明师了解,并教导这个惟一、相同的真理。
绝对真理总是持续在人的里面和周围。能够倾听、静坐于真理的人,可以解除所有的焦虑、担心、悲伤、害怕、疾病。灵魂从感官、身体的监禁中解脱,成为全意识的一部分。
因为音流透过身体不同的经络示现,发展成十个不同的方面,像雷声、海啸声、铃铛声、蜜蜂嗡嗡声、麻雀叫声、印度七絃琴声、笛声、海螺声,最后变成来自所有人类、鸟兽或物体的声音,最神圣的Hu。
在阿布都尔.巴哈的开示中,他说:
必须感谢上帝同时赐予我们物质和灵性。给我们物质的礼物和灵性的恩赐。外在的视力看太阳的光;内在的灵视感受上帝的荣耀。
祂设计外在的耳朵享受声音的旋律;内在的听力可以听见创造者的声音。
在波斯神秘主义者巴哈.伍.拉的《隐藏的音流》一书中,我们看到:
哦!尘之子!倾听来自不可见世界的神秘声音...从你的监狱中,上昇到光辉的草原上;从身体的笼牢中,飞进无限的天堂。
许多其他苏非教派神秘主义者也同样地唱颂:
真主从天堂的塔楼,命令你回家,
啊呀!你却不听这个神圣的召唤,
也不晓得至爱的宅院,
但铃声确定是来自那里。
海飞兹
超越水平线,倾听神圣的旋律,
先知会注意祂,就像注意其他事物一样。
鲁米
哦!真主!引领我到无音之音的所在。
沙尼尔兹
所有人都以口吟诵音流,
稀有的灵魂则以思想之舌,
凡是在精神上与音流融合的人
几乎无法用言语描述。
哈兹拉.巴胡
伟大的神秘诗人兼声誉卓越的学者阿米尔.库斯罗解释了内在听见的十种声
音,他以下面几行话做了美丽的结束:
这真的是天堂的管絃乐,哦!库斯罗,瑜伽行者专注于这十种旋律,
库斯罗说,可以使感官沉静、心智休止,
藉著内在无限响亮的演奏声,
所有的身体欲望和不可赦之罪都飞去,
明师也有自己不可思议的世界,
而库斯罗现在正全神贯注在自身当中。
由上所述,非常清楚的,如果有胜任的明师,就能够将生命的脉动授与我们,
藉由打开内在的眼睛和耳朵,把人里面的意识带到存在的中心,与上帝的光和音
连结,这样,一个人就能获得音流的灵性体验。
这些蛛丝马迹现在可以在某些穆斯林的音乐和舞蹈中找到,他们带著脚环叮
噹起舞,进入忘我的状态,作为进到内在更高之路的方法。
IV 锡克教
锡克教是世界宗教中最年轻的一个,可以溯源到十位伟大古鲁中的第一位古鲁那纳克上师。像其他宗教一样,锡克教只在随后的时代中扮演显著的宗教角色。锡克教明师从没有宣称他们的教理有任何新奇。事实上,他们非常强调他们教导的是太初以来就存在的真理。阿将上师(第五任古鲁)编纂锡克教典本初经时,为了强调灵性讯息的同一性,他取材所有信仰、教派的圣人所写的神秘讚美诗和虔诚文字。这些圣人包括穆斯林的织布工卡比尔、杰特(印度西北部一支亚利安民族)的达那、鞋匠拉维.达斯和肉贩萨纳等等。
锡克圣典在宗教史中佔有独特地位。他们不仅第一个设法刻意呈现所有宗教的同一性,而且是以目前还存在的语言编纂。因此,它没有失去清新纯淨,没有完全葬送在理论解释的渣滓中。本初经主要是以虔诚的抒情诗呈现,但引人之处不在于只是解说而已。他们谈到全人类,吟唱人类的问题、弱点、世界的空虚和绝对存在的永恒,召唤人类更加努力的朝向神圣的家园前进。本初经所使用的语言,借助于本身的压缩性,完全免除了连接词,因此,诗歌的属性得以发挥到最大,每个陈述均隐含深邃的哲思和形而上的意义,不仅如此,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更直指人心,深刻隽永。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锡克教的信仰不是只来自一个人的教理,而是来自一系列伟大明师,几乎涵盖人类灵性探求的每一个层面。如果佛陀强调中道和不执著的必要;基督强调爱;锡克教的教理则集大成,强调所有的面向。此外,由于它的起源相对较晚近,十位伟大古鲁的个人生活记录仍保留著,因此,我们知道他们的许多行蹟。他们不像授予印度教徒奥义书的著名明师,他们只像远方的声音,从遥远过去的神秘中抵达我们这里。
内在的路是实修的路,人类需要的不只是哲学,而是生命的实际范例。无论我们读到的是那纳克上师带著灵性的火炬徒步从一处到另一处所显示的谦卑,或是十位古鲁的最后一位古鲁戈宾.辛格上师从国土的一端到另一端,将追随者组织成兄弟般的团体,以武力对抗武力,成功地抵抗暴君对他们的威胁,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了解上帝的生命是内在的完美、是存在的模范、自我完成,不与智力上的哲学或是形而上的难题相混淆。灵性解放的人,外在的行为无法碰触、损害他们,因为他们使上帝的意志成为自己的意志,没有丝毫个人的意志。因此,当戈宾.辛格上师领导他的战士对抗蒙兀儿帝国时,他还唱颂说:
我实实在在对你们说,
有爱的人才找得到上帝。
为了说明锡克教伟大古鲁的神秘讯息,必须重覆大部分我们在前面章节说过的一些东西。对于那纳克和(与他同时代的)卡比尔来说,他们代表内在看见和内在听见的神秘主义的最终发展,进入到专注音流瑜伽的法门。那纳克是锡克教的第一位古鲁,卡比尔是瓦拉那西(旧称贝那拉斯)的织布工,这两位伟大明师不厌其烦的强调,外在仪式、头脑诡辩和瑜伽苦行没有用处:
明师之道是不同的,
让微细的头脑离去吧!
卡比尔
即使思考数个世纪,
也无法透过推论理解上帝;
即使呆坐数个世纪,
也无法获得内在和平。
人无法以世俗的钱财买到满足,
也无法以头脑的聪明抵达上帝。
那纳克
两位圣人都谴责教派的分别,同样强调生命的一体、灵性的合一。两个人都重覆提到音流法门是最高、最容易与上帝合一的方法。真的,没有其他经典像锡克教和卡比尔的作品那麽强调存在一切的音流。他们的言论都收录在阿将.德夫上师所编的本初经中。内在的光和音(也称五旋律的音流,它的音乐是无垠的)几乎是本初经中反覆出现的主题。
那纳克上师所著的迦布吉是本初经的序言,用来描述深植锡克教经典中的灵性财富。这是非常美妙的抒情诗,以美丽的诗文著称,而它的神圣更高于此。一开始,迦布吉就强调绝对真实的本质与现象有所不同:
有一个真理,不可示现的示现,
始终存在,祂是音。
创造者遍及一切,
没有恐惧,没有憎恨;
这个无始无终、未诞生、自我存在的音,
在自身里面完满。
这个真理超越人类的推论和理解:
即使思考数个世纪,
无法透过推论理解。
第一节
但是,上帝是可以抵达的,通向它的路只有一条:
哦!那纳克!有一个方法使上帝的意志成为我们的意志
上帝的意志早已锻造在我们的存在中。
第一节
上帝不在外面,而在我们里面,是我们存在、本质的一部分。所需要的是与祂调合,为了与祂调合,必须要从我执和玛雅的绑缚中解脱:
所有存在都在上帝的旨意下,
没有不在祂的旨意中的,
与祂的旨意调合的人,完全自我执中解脱。
第二节
如何与上帝旨意调合呢?答案隐藏在一开始的地方:
经由祂真正僕人--古鲁的同意,
他才可以了解。
这个主题在第六节中有详细的探讨:
圣人(音流化身)在上帝的法庭中被接受,是那裡的主要选民。
圣人立在上帝的入口,甚至受到国王尊敬。
圣人遵循上帝的音流而活,并专注于它。
真正明师的礼物是音流的礼物,他自己则是音流的大师。音流是上帝旨意和命令的示现,是所有创造的中心:
藉由上帝的一个音,广大造化开花存在,
一千条生命之流于焉形成。
第六节
与上帝旨意合一的方法是与音流合一:
与音流融合,能够成为所有美德的住所;
与音流融合,能够成为圣人、灵性导师和真正灵性的国王;
与音流融合,灵性上的盲人找到了悟的路;
与音流融合,能够跨越物质幻想的无垠之海;
哦!那纳克!祂的诚心者活在永恆的狂喜中,
因为音流洗掉所有的罪恶和悲伤。
第十一节
至此,那纳克说:
要讚扬的是上主,要讚扬的是上主的住所
更要讚扬的是神圣的音流。
第二十四节
在描绘绝对存在的本质和与之融合的方法后,那纳克继续告诉我们在这条道路成功必须的条件。他指出,不需要变成一位外表上的隐士,而要成为灵性上的隐士。可以没有外在的形式,而代之以内在美德教诲:
让满足成为你的耳环,
让对上帝的追求和对更高自性的尊崇成为你的行囊,
让经常对上帝的静坐成为你的死尸,
让对死亡的准备成为你的斗蓬,
让身体成为纯洁的处女,
让明师的教理成为你的支柱。
最高的宗教是提昇到全人类兄弟般情谊,
永远想到所有众生与你平等。
征服你的心,战胜自己就是战胜世界。
欢呼!欢呼!只对祂欢呼,
这个在所有世代中,主要、纯粹、永恒、不朽、不可变改的祂。
第二十八节
最后,在迦布吉的结尾部分,那纳克上师给了我们灵性朝圣的鸟瞰。第一个必须超越的世界是因果世界,其次是知识世界,充满神祗和半神祗的第一个内在天堂:
无数它的本质,空气、水、火,
无数的克里斯那和湿婆,
无数的梵天形成无数形式、色调的造化,
无数的因果领域,无数的金山,
无数创造根源、无数和谐、无数倾听之人,
无数的音流诚心者,
哦!那纳克!这个世界是没有止尽的。
第三十六节
但「更高的」是恩典世界,恩典来自正确的行为和静坐。
这里音流是一切的一切,再没有其他东西,
这里存在著美丽中的美丽,心智的征服者浸染了上帝的爱。
所有的心充满上帝,超越死亡和幻象。
第三十七节
这是灵魂最终逃离喧嚣的相对世界所到达的地方。时间、死亡和变改的束缚不再影响它。灵魂虽然居住在这个上主始终存在的地方,但还可以更进一步,与上帝没有定形的状态融合:
真理的世界是无形无状的太一所在的位置,
这里,上帝创造了万物,为创造而欣喜。
这里有很多的世界、天堂和宇宙,
数不胜数。
这里,从没有定形中,
生出天堂高原和其他所有的一切,
所有一切都依据上帝的旨意而行。
凡是受到这个异象赐福的人,在静坐中欣喜。
哦!那纳克!要设法描述,就像要完成不可能的事。
第三十七节
这个世界会依循受善恶行为的轨迹运行,受到业力的限制,但是:
与音流融合的人,他们的劳苦即将结束。
脸上泛著荣光,
不只他们得到救赎,
哦!那纳克!更多人将和他们一起找到自由。
终篇
不只那纳克上师提出这样崇高的讯息,其后所的古鲁亦是如此。他们的话语像夏天的烈火,燃烧整个旁遮普平原,吞噬颓废的婆罗门所建立的种姓制度。那个时代,宗教偏见在印度教徒和统治阶层的回教徒之间滋长,但锡克教古鲁的教理显示所有真正的宗教是一体的,洗除了印度教对外在仪式的屈从,并为伊斯兰教重新建立遗忘在外在名称和形式中的更高内在理想。
苏非传统和锡克宗教运动在同时代开花结果并非偶然。事实上,历史在许多时点都显示两者积极的合作。某些锡克教古鲁,特别是那纳克上师、戈宾.辛格上师和诸如白那拉等追随者都是波斯人的明师,并以波斯语留下优美的作品。那纳克上师据说曾游历到麦加,并和后代的其他古鲁一样,有许多信奉回教的徒弟;而苏非神秘主义者像哈兹拉.米昂.米尔与阿将上师则有密切的往来。这两位分属苏非教派和锡克教的明师都不拘泥于教义,教导人类普世的兄弟情谊。他们彼此互动,尤其有意义的是,苏非教派和锡克教的伟大经典中同样强调专注音流瑜伽或音流瑜伽。此一事实在伊那亚.卡恩的<音流的神秘>一书中已经提到。
但所有伟大明师的教诲,在他们往生之后都渐渐减弱,成了类似教会的组织和生硬的教条。这些锡克古鲁的教理也没有例外。虽然他们仍在发挥向上提昇大众的影响,但已不再能像过去一般,催促人进行神秘的努力。他们一度曾想超越所有宗教的分别,现在自己也成为宗教;他们一度严厉批评种姓制度,现在自己也逐渐发展出阶级意识;他们一度破除所有外在形式和仪式,现在自己也制订出形式和仪式。每当进行宗教仪式时,人们都会听见诗歌吟唱,唱讚内在的荣耀:
所有知识和冥思源于音流,
但它是什麽?难以定义。
那纳克上师
真正的音流由古鲁赐予,
正迴响在顶轮中。
阿将上师
这个听不见的声音,藉助明师的恩典听见,
但很少人与祂融合。
那纳克上师
完美的是无垠之歌,
钥匙在圣人那里。
阿将上师
儘管我们吟唱这些诗歌,却没有留意、理解隐藏在背后的深层灵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