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七真传》连载:第21--24回 

Seven really turn hutchison(serial:21-24 back)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09-7-14

▲七真传▲

第二一回→孙不二洛阳显道术。马丹阳关西遇友人

第二二回→分蒲团大道不恋情。问相法当面把人量

第二三回→化强梁改邪归正。谈至理因死得生

第二四回→苦根尽相随心变。阴魔起幻由人生

021→第二一回→孙不二洛阳显道术。马丹阳关西遇友人

休教六贼日相攻。色色形形总是空。
悟得本来无一物。灵台只在此心中。

话说孙不二。将树枝化为一男一女。容貌类己。每日在街上。搂项抱肩。打也打不退。骂也骂不走。街坊无奈。夥同上了一禀。合城 户人等具禀。请正风化。以肃街坊事情。

因数年前。远方来一疯颠妇人。栖身城外。破瓦窑中。我等念其疾苦。不忍驱逐。常给与饮食。活其性命。今疯妇同一男子。每日搂肩抱项。嬉笑游耍。屡次驱逐不去。实属不成事体。洛阳乃通都大邑。南北冲要。何堪当此丑秽。贻笑外方。伏望廉明作主。殄此妖男妖妇。

那洛阳县的县主。见了这张禀帖。沈思半晌。提笔判曰。

所谓疯颠者。迷失本性也。以为不晓人事。故凡事免咎。今据此禀。是本性未迷。而故作疯颠也。男女同游。原干礼法。搂肩抱项。大伤风化。白昼尚敢如此。夜来不言可知。街坊非作乐之所。破窑岂宣淫之地。既驱逐不去。必殄灭形。俟其归巢穴。勿惜一车之薪。举火而焚之。使绝其种类也。判毕。 ■→未找被告于堂上对质。

衙役传出。街坊得了这个判语。便各执柴薪一束。向破瓦窑而来。正走之间。见那疯男颠妇。携著手儿钻进窑去。众街坊人等。呐喊一声。将柴薪往窑中抛去。倾刻之间。把这瓦窑堆成柴山。点起火来。烈焰腾腾。火星乱飞。忽一股浓烟从窑孔内冒出。化为五色祥云。云中端坐三位仙人。

当中坐著那人。正是在街上胡闹的疯婆子。颠女人。那疯婆子颠女人在云端上。对众街坊人等说。

我是一个修行人。家住山东。姓孙名不二。借疯颠隐身在此。修炼一十二载。今者大功成就。意欲借火飞升。故将树枝化为一男一女。牵引诸公到此。今承列位相送。当保合地安宁。将此一男一女。送与诸君。以作实据。
说罢。即将左右二人。推落云端。滚将下来。众人慌忙用手接著。才是两桠树枝。俱各大笑。再看那疯婆时。已入云汉。身渐渺小。转眼之间。止见一点黑影。如鹞子一样。直往上冲。渐小如钱如豆而没。众人望空礼拜。

果然一连几年。风调雨顺。物阜民丰。众人感他盛德。修了一座三仙祠。凡有祈祷。无不感应。这是後话。不题。

又说孙不二。回到山东宁海县。进得庄来。早被马兴一眼瞧见。忙来迎接。孙不二一直走入厅内住下。马兴即去报与员外得知。马丹阳即出来相见。说。孙道友辛苦。

孙不二曰。师兄何言辛苦。这苦字乃是我们修行人的考证。受不了苦。焉能修行。正言之间。众僮仆俱来参见。不二用好言安慰。是夜。同马丹阳并肩打坐。

马丹阳一夜之间。也要下来几次。■几次本作回把 孙不二坐到(日出)并未移动。马丹阳曰。我看孙道友的坐工。比我强。

孙不二曰。不惟坐工比你强些。更有玄妙比你强十分。马丹阳曰。你休小视我。我能点石为银。

孙不二曰。你能点石为银。我便能点石成金。但金银了不得生死。成不了神仙。原无用处。昔纯阳吕祖。跟著锺离老祖学道。老祖以锦帛裹一物。重有数十斤。使纯阳负之。背负三年。两膀磨穿。毫无怨言。

一日。老祖命纯阳启裹。视之乃石也。纯阳亦不嗔恨。老祖曰。虽是顽石。可点成金也。不枉你背了三年。说罢。用手一指。那块顽石变成黄金。向纯阳曰。我将此点石成金之法。传你如何。

纯阳问老祖曰。化石为金。可保永无更变否。

锺离老祖曰。所点之金。与真金不同。真金始终如一。所点之金。五百年後。仍变为石。

纯阳吕祖便向老祖辞曰。如是则弟子不愿学也。此术兴利於五百年前。遗害於五百年後。岂不误了五百年後之人。故不愿学也。    

锺离老祖叹曰。子之道念。我不及也。证果当在我之上。以此论之。这点石成金的妙术。只好遗害後世。於道有何益哉。

这一些话。说得马丹阳默默无言。

又一日。孙不二烧了一锅滚水。用桶提入房中。倾在浴盆内。请马丹阳沐浴。时当八月。天道尚热。只见那水气腾腾的。不可下指。马丹阳用手探了一下。险些汤成泡。连声说道。难浴难浴。孙不二笑曰。你修了多年行。连这点工夫都没有。待我浴来。说罢。解衣就浴。扬汤拂水。毫不言热。浴毕。披衣起坐。

马丹阳曰。你我同师学道。一般用工。为何你的道术比我强些。

孙不二曰。传虽一样。炼却不同。我在洛阳苦修一十二年。方得这玄妙。你在家中乐享安闲。守著这几间房子。寸步未移。不肯苦修。怕离巢穴。焉能得此妙用。

马丹阳曰。师傅羽化升仙之後。无人看守庄廊。故未远出。今得道友还家。可以付托。我也要出外访一访道。是夜。换了道装。待天色微明。趁著众人在睡。悄悄地出了庄门。无人知觉。

孙不二见丹阳出外。此去必要成道。留此许多钱财何用。 来修桥补路。周济贫寒。又过继马铭之子。接起马钰宗枝。诸事停妥。遁入泰山玉女峰。修养数年。於二月十九飞升。这是後话。按下不提。


又说马丹阳离却宁海县。不知往那里去才好。猛然想起师傅坟墓在陕西。何不往陕西一游。主意打定。即往西来。

一日到了长安地上。远望前村出来一位道友。好像邱长春一样。心中想道。管他是不是。待我冒叫一声。於是大叫了一声邱道友。那人听见。如飞一般跑到面前。果是邱长春。当下彼此相会。见礼已毕。同坐路旁。

马丹阳问他。这几年走过那些地方。工夫炼得如何。

邱长春答以师傅坟台在此。不忍远离。炼性之工。未敢抛荒。

马丹阳笑曰。师傅是得了大道的。焉能得死。所谓死者。不过欲绝後人妄想成仙之意也。岂真死乎。

炼性者内功也。
德行者外功也。

先生曾言。内外兼修。方可谓之玄妙。汝今自谓未敢抛荒。岂不谬乎。

邱长春闻言。恍然大悟。忙向丹阳谢曰。微师兄之言。终身暗昧。今得一言开悟。实邱某之幸也。又将送灵柩之时。得见师傅之面。对马丹阳叙说一遍。

丹阳曰。师傅尝说。你不能韬光晦迹。一味逞乖弄巧。成道当在六人之後。汝今不可不戒。若能躬自思省。藏其智巧。敦其朴实。我当将师傅传我之道。尽传於你。

长春听罢。喜之不尽。遂引他同到大魏村。拜谒先生庙宇。又到终南山下。参过坟台。然後作伴共游荆襄。

邱长春深自改悔。潜形敛迹。不复逞乖弄巧。马丹阳果将道妙玄机。与他指拨。邱长春勤参妙谛。不敢懈怠。马丹阳见楚地风光繁华。不及陕西朴实。仍同长春由襄河而达斜谷。

一日天降大雪。二人困於冷庙之中。共一个蒲团打坐。你道二人为何共一个蒲团。只因邱长春到马家庄学道之时。并无道家器具。後同重阳先生下江南。马丹阳将自己所制衲衣。蒲团。便铲。一并周全他。後送先生灵柩之时。将这蒲团裹著衲衣。捎在棺上。带过陕西。这几年。把衲衣穿得巴上加巴。蒲团倒还未破。马丹阳在家中打坐。自有毡褥。故不曾重制蒲团。临行又走得慌迫。只带了几件换洗衣服。数两散碎银子。遇见邱长春时。几两散碎银子都用完了。

一向全凭长春募缘度日。一人化来做两人盘费。那里还有余钱去办蒲团。故此二人共这一个蒲团。背靠打坐。修行之人。原不求安逸。只要能将就。便可以了结。这是前言。无非略题一二。搁下不讲。


且说马丹阳和邱长春。在斜谷冷庙内打坐。是夜下了一场大雪。平地雪深三尺。这斜谷又在万山之中。离人户又远。无从觅食。二人饿了三日三夜。邱长春忽起了一个念头。

但不知甚麽念头。且看下回分解。

(正是)

饥寒逼迫难言苦。怎不教人妄念生。


022→第二二回→分蒲团大道不恋情。问相法当面把人量

作善如登百尺竿。下时容易上时难。
只须勤力行功过。莫使身中胆气寒。

■功过→指功过格一类善书→内容某善功罪过可获多少分数■

话说马丹阳同邱长春。在斜谷冷庙打坐。被雪阻隔。不能出外化斋。邱长春不识马丹阳是有了道的人。只怜他是富家出身。又何受得如此冷冻。这般饥寒。焉得一碗粥汤。与他解饥渴。意欲去寻一个人户。化一碗斋来供养他。
走出庙来一望。只见云横秦岭。雪满千山。莫说看不见人户。连路影儿都被雪压了。不知从何下脚。若勉强走去。难免滚入雪窖。不惟粥不可得。而性命亦不可保也。

看罢仍进庙来坐下。因怜马丹阳饥饿。动了这想吃粥汤的念头。扰乱了神气。心绪不宁。坐不安稳。一夜之间。被这念头打搅。屡难止息。早惊动本境土只(土地)。慌忙到山凹(山坳)里。张老儿家中去托梦。张老儿正睡到神魂颠倒之际。忽见一个白发老翁。走进屋来说道。我庙里有两位修行人。被雪阻隔。饿了三日三夜。你快起来。造些饭食。送去与他们。解一解饥渴。
说毕不见。

张老儿猛然惊觉。便将老婆子喊醒。对他讲说。老婆子生平最是信神。听得此言。忙起来将火烧燃。又唤儿子媳妇一同起来。大家造饭。便将他老子之梦。与他们说知。这儿子媳妇也是欢喜。不一时将饭造成。天色已明。老儿也起来了。即命儿子将饭送往冷庙里去。请他二人用饭。

马丹阳以为是邻近的人。见他们挨饿。偶起恻之心。送这饭来。以解饥渴。也是有之。遂同长春将饭吃了。道一声谢。仍自打坐。张老的儿子见他二人吃毕。即将碗筷收拾。各自去了。

又说马丹阳坐到午後。方起身出外。看看天色。见那边来了一人。恐惹牵缠。忙进庙来。正欲坐下。

只见邱长春站起身来说道。看来修行之人。也有感应。我昨夜恐师兄难忍饥饿。偶起一念。怎得办点粥汤。来与师兄解一解饥渴。这一念头一起。今早即有人送饭来。岂不是有感应麽。

马丹阳勃然变色。怒曰。君子谋道不谋食。你不思进道之功。一味贪於饮食。岂不闻。

过去心不可存。 现在心不可有。 未能心不可起。

你今三心未了。一念不纯。焉能悟道。我今止与你同行。就此分单罢。

长春闻言自悔。错起念头。好言相挽。二人正言之间。庙外来了一人。此人因家内柴烧完了。是来剃庙前这几根树子的。马丹阳见他手里拿得有柴刀。即借来一用。

那人不知何用。即将刀递与他。马丹阳将刀接过。把蒲团拿来。砍作两断。将刀交还那人。对长春说道。一个蒲团分作两段。你一半边。我一半边。各自办功。勿得始勤终怠。自误前程。说毕出外而去。

邱长春那里肯舍。随後赶来。却被剃树之人看见。说这般时候。师傅往何处去。邱长春见问。忙答曰。要去赶我师兄。其人四下一望。并无人影。说你师兄往何处去了。我却看不见。

邱长春指中间说道。他往这路上去了。

那人曰。这路几十里无人烟。天色已晚。又在何处止宿。不如听我相劝。暂过一夜。明日再去寻他不迟。

长春曰。如此你可帮我喊叫几声。或者他听见肯转来。也未可知。那人即在树上大叫。道长快转来。去不得去不得。一连喊了十余声。并无响应。下得树来。收拾柴枝。回家去了。

却说马丹阳此时道果已成。故与长春分别。使他自修自炼。好用工夫。若在一路。反耽误他的前程。是日出得庙来。即借土遁。一直到河南。嵩山养静。於嘉泰甲子岁。十二月二十七日飞升。著有修真语录传世。

七真之内。了局六人。只有邱长春尚未修成。自马丹阳与他分单之後。深加勉励。立下几种誓愿。制成一首除妄诗。诗曰

妄念萌时不可当。饥思饭食渴思汤。
今将妄念一齐了。改换曩时旧肚肠。

妄得人财筋骨断。妄贪人食口生疮。
般般妄念总消尽。身内空空无所藏。


诗成喜之不尽。行了月余。不免有所遗忘。乃於木匠 要了一块板。板做成一个小小牌儿。借来笔墨。写了八句话在牌儿上。以便触目惊心。

你道那八句话。

妄念欲除除不清。今於牌上写分明。
妄言妄语齐除尽。妄想妄贪俱扫平。

妄接银钱身爪断。妄贪饭食口生疔。■爪指手→疔指疮
时时检点身边事。莫教七情六欲生。

邱长春将牌儿写讫。带在身傍。每日总要看一两遍。正是妄止一分。工深一步。将这除妄工夫。渐渐炼得纯熟。东游西荡。一日来在河东地方。见路旁有座庄院。甚是齐整。庄门大开。时当晌午。便去化斋。

见一个小厮从内出来。邱长春与他说。我是远来。特到善庄化一饭。小厮闻言。即入内去。去不多时。手捧一盘饭食出来。放在庄前石墩上。便请长春用饭。

长春正要来吃。忽见一位老人。有五十余岁的样儿。须发半白。从内出来。将长春瞧了一眼。用手在盘内取了两个蒸糖。■糖本作左食右唐→与饧同→或指糖糕 给与长春。其余仍叫小厮掇进内去。邱长春一见。心中不乐。对老者言曰。这小哥捧饭食出来。与贫道接缘。为何又叫他掇进去。莫非老先生舍不得。或者贫道不堪享受。请老先生明示勿讳。

那老者笑曰。一饭之缘。愚下焉结不起。因道长无福消受也。邱长春大惊曰。我连一顿饭都消受不得。其中必有缘故。望老先生明以教我。

老人曰。愚下自幼精通麻衣相法。在江湖游走多年。断人穷通寿 。荣枯得失。毫不差错。江湖上与我取个绰号。叫做赛麻衣。适才我观道长之相。是吃不得饱饭的。若饱吃一顿。便要饿几顿。不如少给一点。使你顿顿有吃。这是愚老一番好意。非舍不得也。

长春闻言。点了一点头说。老先生正言著我的败处。不差分毫。再请老先生。将我重相一遍。看我修行成道否。赛麻衣果然又将他相了一相。曰。不能不能。莫怪愚下直言。观你相上鼻端两条纹路。双分入口。名为 蛇锁口。应主饿死。其余别处。部位虽美。然终不能免此厄也。此厄既不能免。焉能成道。

邱长春曰。可有改乎。

赛麻衣曰。相定终身。有何更改。除非一死方休。那管你富贵贫贱。不论在俗出家。该饿死终该饿死。逃躲不脱。无法可解。我说两辈古人与你听。

列国时有个赵武灵王。是该饿死之相。他是一国之君。如何能饿死。因他两个儿子争位。动起干戈。也恐他有变爱之心。先将宫门封锁。以兵把守。两下砍杀起来。一连数月不解。宫中绝粮。宫人俱皆饿死。赵武灵王饿了七日。茶水未沾。看见宫前树上有个雀巢。意欲取嫩雀啖之。有长梯在侧。移置树间。勉强精神。上得树去。谁知嫩雀已出了窝。止有一个雀蛋。拿在手中。正欲食之。忽被大雀飞来。闪了一翅。赵武灵王手一松。将蛋落下地来打烂。只因相该饿死。一个雀蛋都吃不成。竟至饿死。

又有汉成帝时。有一位官长名叫邓通。遇相士说他该主饿死。他一日见了汉成帝。奏曰。臣邓通。居官清廉。家无余积。相士说我应该饿死。臣想我家如此淡泊。恐後来当真饿死。

汉成帝曰。朕能富贵人。也能生死人。相士之言。何足为凭。朕赐云南铜山。铸钱使用一年。可得十余万铜钱。十年之中。家资百万。焉能饿死。邓通自谓。可以免饿。谁知成帝不久晏驾(死亡)。太子登位。众文武刻奏他狐媚老王。希图肥己。敢将国家铜山。私自铸钱使用。其罪非小。这後生皇帝。见了本章。心中作恼。使刑部官将他家私抄没。姑念先帝旧臣。不忍诛戮。打入天牢。又被多官复奏一本。断了水火。饿了七八天。临死要口水吃。狱卒偶起恻隐。取水来到。被狱官看见。大喝一声。狱卒心头一慌。
偶而失足。将身闪了一下。把一碗冷水倾泼在地。活活饿死。水都吃不到一口。此两辈古人。富贵之极。终归饿死。岂非相法有准乎。所以伯夷叔齐。二人知命。情愿死於首阳山下。梁武皇帝与後秦王符坚不知命。一饿死台城。一饿死五将山。知命不知命。该饿死终要饿死。岂能逃乎。

赛麻衣这几辈古人。把邱长春吓得吊了魂。将这热念化作冷灰。一团悟道之心。顿成瓦解冰消。即辞了赛麻衣。也不往前进。仍归西秦。一心要学伯夷叔齐。两位贤人。知命顺天。一日来到秦地一道溪谷。两边都是高山。中间一条深溪。溪两岸乱石纵横。是个山僻小路。少人来往。

他即拣了一块大石。偃卧其上。饿了七日七夜。水都不吃一口。安心饿死。
只因他是修行人。神气饱满。轻易饿不死。若是平常之人。早已呜呼。饿到第九日。不知何处落了骤雨。平白涨了一河大水。看看淹到身边。他是求死之人。要做安命听天。以验相法。不肯寻别路而死。故有此迟延。若不安命。另起一念。跳入水内。岂不省却许多困苦。

古人之心。执一不二。不以生死移其心念。故称良淳也。

闲言少叙。且说上流溪水。打来一枚仙桃。其大如拳。随著水势在长春面前。浪来浪去。一股香气。闻入鼻孔。长春本无意吃他。心想武灵赵王临死不能吃一个雀蛋。邓通临死不能吃一碗冷水。我今也是临死之际。不知可以吃此鲜桃否。

未知长春吃得到吃不到。且看下回分解。

(正是)

命不该死终有救。天赐鲜桃口边来。


023→第二三回→化强梁改邪归正。谈至理因死得生

富贵由来水上沤。何须骑鹤上扬州。■沤指水泡
莲池有个收心法。静里暗吟一笔勾。■一笔本作七笔

话说邱长春。见水打来一枚鲜桃。以为命该饿死。恐这鲜桃不能得食。今且试之。看是如何。想罢。伸手将鲜桃拿来啖之。

香美非常。吃毕。精神大振。饥渴顿解。溪水亦消。一轮红日高照。晒得浑身汗流。睡不安稳。翻身起来。自思命不该死於水边。必要绝於高山。

正是

一念著魔。
终身执迷。

所以修道之人。总要把生死二字看得空。不可一定贪生。不可一定求死。生也由他。死也由他。不可执於有。不可溺於无。如此则魔不能入身。心自得宁静也。


又说邱长春来到泰岭。见一座小庙在山梁上。是个荒僻去处。人迹罕到之所。即进庙去。将蒲团铺下。偃卧上面。又饿了八九天。水都未吃。一日看看命在须臾。忽听外面有人谈话。长春略睁饿眼视之。见有十余人坐在庙前。又见一人走进庙来。将他看了一眼。问他从何而来。长春心不耐烦。那肯答应他。缘起眼睛只有一线之气。这人见他要死不活的样儿。不再问。

各自出外来。和那些人去寻柴找木。用三块石头架著锣锅。在背篓内取出一大块肉来。丢在锅内煮熟。便来献神。献毕。将肉切碎。煎炒入味。倾在一个瓦盆内。又盛了一锅水来下面。背篓内又提出一瓶酒。斟在碗内。你哥我弟。大吃大喝起来。

你道这一夥是甚麽人。却原是泰岭上拦路打抢的强人。其中出色的几位好汉。一叫赵璧。一叫李雄。一叫张建。一叫王能。一叫朱九。因做了庄好买卖。一来献神。二来分赃。办得有酒食之类。在此聚饮。当下团团围坐。吃喝起来。酒至半憩。

王能对赵璧曰。赵大哥咱们弟兄做了一辈子歹事。今我们也做场把好事。可乎。

赵璧曰。有啥好事可做。对哥子说来。无不周全。

王能曰。庙里头困到那位老师傅。并不是害病。我看他那样儿。是受了饿也。我们何不煮些面汤与他吃吃。救他一命。

赵大哥曰。好好好。兄弟们。快去办来。

那些人听见大哥分付。七手八脚的。不多一会。将面汤办妥。共入庙来。叫长春吃。长春不肯吃。被他们扶起来。抱住脑壳。一连灌了两碗。霎时肚里饱暖。还阳转来。口中埋怨道。看看我的大事已妥。又遇你们这些人。弄这无名之食与我吃了。使我又要多受一番磨难。真乃求生既不可得。而求死亦费许多工夫。

长春正言之际。恼了朱九的性情 腰中拔出钢刀。怒冲冲用刀指著长春骂曰。你这野道。好不晓事。咱们弟兄将你救活。你反说我们是无名之食。你今既要求死。咱就与你一个快兴。说罢。举刀欲砍。

邱长春全不害怕。把肚腹拍了一拍说。你要杀。不须杀别处。可将我肚皮割破。待我流出肠子来。还你无名之食。死也甘心。说毕。朱九忍不住笑说道。你这老师傅真莫来头。那有吃了的东西。还得倒原。我不杀你。且问你为何求死。可说我们大家一齐听。

邱长春遂将麻衣相士说他该饿死。永无更改。故此我愿学伯夷叔齐两位大贤。做个知命顺天。长春说毕。

赵大哥笑曰。老师傅不须如此。既怕饿死。咱们弟兄。每人帮凑你两把银子。可得十余两之普。你去寻一个庙子住下。招一个徒弟。大家勤些苦些。多积些粮米。焉得受饿。

赵璧话未说完。张建李雄各在身边取出几件散碎银来。约有三四两之数。其余俱要取银。

邱长春摇头摆手说。不要不要。我生平不妄取人财。众位好汉不信。我有一个牌儿为证。说罢。即於身边取出牌。牌拿来与众人看。见上面有。妄接人财筋骨断。妄吃人食口生疔之句。

王能在傍笑曰。咱们弟兄。心甘情愿帮你凑几两银子。又非你同我们索取。何以为妄。

邱长春曰。凡无功而得人财者。是谓无因。无因者无故也。无故而取人钱财。吃人饮食。岂不为妄乎。

朱九曰。依得王法打死人。依得佛法活不成。咱们帮你几两银子。你都不敢要。怕带过带错。像我们专以打抢营生。又不知罪恶许大。

邱长春曰。列位与我不同。

我是前生毫未施济於人。
故今生受不得人家供奉。

列位是前生放生。得有债账。那些人骗了你们的钱财。故而今生相见。拦路讨取。加倍相还。若是不少欠你们的。你们便遇他不著。纵然遇著。也轻轻放他去了。

邱长春这些话。说得他们一十三人。毛发悚然。

李雄闻言说道。了不得了不得。依这道长说来。难道人人都少欠我们的。我们未必就不少欠别人的。倘若少欠别人的。再一世别人也要拦路索讨。只恐我们还不清白。

赵璧曰。咱们身边俱有点银两。可以做个小生意。度活时日。趁此机会。改邪归正。你们意下如何。

朱九曰。大哥之言有理。我们就此收心罢。说罢。将刀抛入乱草之中。

赵璧又对长春曰。老师傅好好修行。咱们弟兄。少不得後来都要拜你为师。习学妙道也。说罢。一齐走了。

又说邱长春著了这一心要饿死的魔。虽遇赵璧等将他救活。毕竟魔根犹在。仍要求死。下得山去。化了一个多月的缘。凑得两三百钱。买了一条铁链。一把铁锁。带在身傍。寻了一个去处。也莫得庙宇。又不通路径。周围都是树林。这树林在深山之内。人所不到之处。古木参天。荆棘遍地。他把链子拴在大树上。挽个套儿。然後拉来拴在颈上。用锁锁了。将钥匙望空抛去。不知失落何处。倒卧树下。自谓这回再无生理也。

谁知他这一做。早惊动上界太白星君。变了一个采药的人。走跟前问曰。老师傅身犯何罪。是谁人将你锁在树上。连问几遍。

邱长春方才开言说。你去干你的事。休要管我。

采药人曰。天下的事。天下的人办理。怎说不要管你。我也是个懂道理人。把你心私。对我讲来。我与你详解一详解。或者可以分忧解愁。也未可料。
长春见他言语在理。即将赛麻衣相他。该饿死之言。从头诉说一遍。又将自己求死。屡次遇救之事。也告诉一番。故此来到此处。自锁在树上。示以永无生理。免得人救。并无甚麽忧愁。何用分解。

采药人哈哈大笑曰。愚哉愚哉。执迷之甚也。我怕你有甚麽忧天愁地之事。却原一念入魔。自误终身。吾今与汝言之。使汝魔当自消。相定终身。只定的寻常之人。若大善人之相。也定不准。大恶之人相。也定不准。相分内外。有心相面相。外相不及内相。命好不如心好。大善之人。相随心变。心好相亦好。该死者反得长寿。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大恶之人。相亦心改变。心歹相亦歹。该善终者反恶死。转福为祸。喜变成忧。

故相之秘诀有言。

福寿绵长。必是忠厚传家。
岁命短促。定然轻薄为人。

该贫贱而转富贵者。因他心存济世。
该富贵而反贫贱者。由其意在利己。

该饿死而反吃用不尽者。因他爱惜米粮。
该吃用有余而反受饥饿者。因他抛撒五谷。

螽斯衍庆。其人必有好生之德。
乏嗣无後。居心定无仁慈之风。 ■螽斯→蝗属善产卵→喻好生养

此心相之大略也。面相何能为哉。况你们修道之人。能干旋造化。扭转乾坤。把一个凡体。都要修成神仙。神仙是相上注定的麽。未必。总是由心里做工夫。悟出来的。只要你能修成神仙地位。那一个神仙饿得死。若你这样所为。生不免为饿殍。死不免为饿鬼。生既无用。死又何益哉。

这一席话。说得邱长春如梦初醒。似暗忽明。才知一向欲死之见。如妇人女子一般。非大丈夫之所为也。足堪惹人耻笑。即欲脱锁。苦无钥匙。未识究能脱得否。且看下回分解。

(正是)

千般通理千般妙。一处不到一处迷。

024→第二四回→苦根尽相随心变。阴魔起幻由人生

元宵灯後更无灯。万古常明只此心。
朗照终天终不灭。光明皓皓到於今。

话说邱长春听采药人之言。犹如睡梦中被人一棒打醒。才知往事如孩子见识一般。非大人之所为也。急欲脱锁。莫得钥匙。心甚作急。

采药人曰。钥匙是我拾得。即於袖内取出。将锁打开。邱长春曰。我是已死之人。蒙足下片言开导。绝处逢生。死而复活。莫大之恩也。

采药人曰。我又未曾与你银钱。给你饭食。不过把言覤2寻不出来。就把天下的好话。对他说尽。说不著他的心病。他也不能服你。

又说邱长春。自采药人指破迷途之後。重立玄功。再下苦行。一日来在一个地方。见山川毓秀。有一道溪河横於路傍。正值夏日。溪河水涨。其河平坦。造不成桥。架不了船。只好涉水而过。近处乡人熟知水性。过来过去。原不在意。远方过客。未免临流叹息。不敢轻於渡水。

邱长春便起了一个念头。要做D魔根。所以大凡修行人。魔障一来。便要寻著他的根脚。看是从何而起。即於起处。轻轻拈去。毫不费力。若魔在这里著根。你往那里寻苗。一辈子也寻不出来。就把天下的好话。对他说尽。说不著他的心病。他也不能服你。

又说邱长春。自采药人指破迷途之後。重立玄功。再下苦行。一日来在一个地方。见山川毓秀。有一道溪河横於路傍。正值夏日。溪河水涨。其河平坦。造不成桥。架不了船。只好涉水而过。近处乡人熟知水性。过来过去。原不在意。远方过客。未免临流叹息。不敢轻於渡水。

邱长春便起了一个念头。要做些苦功。行一行方便。有不能涉水者。便把他背过河去。也有大方的人。给他几文钱。买饮食吃。略可度日。又有些人分文不取。也背他过去。水消乏的时节。便去化斋。早化七家。晚化八家。化得斋来。或遇有饥寒之人。便给与他吃。自己却饿一顿。若遇雨隔雪阻。竟日不吃。前前後後。数年之间。饿得有百余回。故如今有云。

大饿七十二回。小饿无数之言。

邱长春在此做苦功。夜宿冷庙。见匾额上有 溪众姓弟子敬献之句。方知此河为 溪也。忽忆重阳先生。石番溪边。之言。苦根当尽於此也。乃大发恒心。参悟道妙。闲暇之余。打坐用工。如此六年。屡遭困苦。曷可胜言。但到水穷山尽之时。忽又感动好善之人来。与他结个善缘。使他也可略免饥寒。

苍天不负修行人。只恐修行心不真。
若是真心苦悟道。何愁衣食不终身。

邱长春行了六年苦功。应该圆满之时。忽然溪水大涨。来了三人。军装打扮。各带钢刀。手提人头。自言斩获大盗。上省报销。不识水性。要他背过河去。长春本是下苦工。焉有不背之理。於是挨一挨二。背过河去。背到第三位军爷。那人胆小不过。战战竞竞。说道。我生平畏水。汝要小心。长春说无妨。不必害怕。便来背他。背到河中间水紧之处。忽一浪打来。邱长春立脚未稳。被浪一推。身子闪了一闪。那军爷在背上。叫了一声不好。急用手抓著他衣服。一转手便将人头坠落水中。那军爷只叫。怎了怎了。长春用目一望。见那颗人头。随波逐浪而去。长春也自作忙。算倒几步。将他背拢了岸。要去寻那颗人头。及至回头一望。波浪滚滚。洪水滔滔。那里去寻这颗首级。何处去捞那颗人头。再看那军爷时。捶胸跌足。喊天叫地。慌得长春心忙意乱。一时也无主见。

即对军爷说。你拿刀来。把我这颗首级割下。以偿你那个人头。何如。

军爷曰。人头是我失手坠落。与你无干。

长春曰。我是孤身一人。死有余幸。你乃数口之家。赖此生活。死我一人。活你全家。未为不可。

军爷说。你到也是番好心。只是我不忍杀你。尝言钢刀虽快。不斩无罪之人。你若要周全我的大事。只可自栽。说罢将刀递与长春。

邱长春接刀在手。正要自刎。听半空中有人叫曰。邱长春还我笏来。长春往上一看。只见三位军爷。站在五色祥云之内说。

吾等三人。乃天地水三官也。因见你道心坚固。苦行圆满。特来化度於你。汝果然舍己从人。积功累行。今将汝凡身化作道身。幻体更为仙体。六年悟道已就。七载成真。将兴。汝可精进勿误。

长春忽然心头朗悟。灵机显著。再看手中拿著一片朝笏。并不是甚麽钢刀。又见三官之中。一人空手。知是他的朝笏。少不得上去交还。试将身子往上一纵。已入云端。将笏呈上。

三官大帝。高架彩云。冉冉而去。

邱长春。正欲纵下云头。忽又想起。麻衣相士断我该饿死。我今道果已成。量不能再受饿。何不借此云头。往河东一走。再试他一试。看他眼力如何。主意已定。即将云头拨转。倾刻千里。

到了赛麻衣庄前。坠下云端。走进庄来。见一个二十余岁的人。就是那年掇饭出来的小厮。即对他说。我是来求老先生相面的。那人说。家尊久未出外。既要相面。可随我到厅上。说罢。

即引长春入内。那赛麻衣正坐在厅上。见长春进来。忙起身接入。待以宾客之礼。坐下吃茶。长春见赛麻衣须发皆白。老迈龙锺。便曰。数年不见。先生倏而鬓发皤然。

赛麻衣曰。老朽不知在何处会过道长。一时忘怀。邱长春曰。先生不记 蛇锁口。该饿死之人麽。赛麻衣闻言。即将他相了一相。拍手大笑曰。妙哉妙哉。道长不知在何处做下大功德事。竟将昔年之相改变了。

邱长春曰。老先生曾言相定终身。永无更改之理。今日然何又说改变之语。
麻衣相士曰。老朽只识相面。不知相心。今道长相随心变。非老朽所知也。昔者双纹入口。是名 蛇锁口。应主饿死。如今这两条纹路。双分出来。绕於承浆(唇下)之位。这承浆上又生了一个小小红痣。配成格局。名曰二龙戏珠。贵不可言。应受帝王供养。福德不可量也。岂愚老所能知哉。

长春闻言。也服他相法通神。即告辞起身。仍回 溪庙内打坐。

只因动了一点计较之心。要去取笑赛麻衣。惹出一番魔障来。正在打坐之时。恍惚之间。若亡若存。好像身在万山之中。忽起一阵狂风。现出一只黄斑猛虎。张牙舞爪。向他扑来。他却把这死字看得淡。全不在意。

又到杳杳冥冥之际。见一个道童走来说。我师傅马丹阳到了。师叔还不起来相见。果见丹阳从下走来。长春想。道不恋情。来也由他。去也由他。

忽又见许多人来说。难为你背我们过河。今当收获之时。与你凑得有一石多麦。尽够一年吃用。另外又帮补你两串钱。缝件把衣服穿。说罢。将麦背到他跟前。堆积许高。又将两串铜钱拿拢身边。要他亲手来接。他更不在意。
昏迷之间。又见一美貌女子。年可十七八岁。自言被晚母毒打。私自逃奔。欲到母舅家去。奈何身孤难走。老师傅何不送我一往。感恩非浅。说罢。娇娇滴滴。欲哭欲诉。长春总不理会。与他一个无人无我。不识不知。转眼之间。见二嫂带来几个小孩子。走来告诉曰。你二哥已死。大伯将家园浑吞。使你这侄男侄女。衣不终身。食不终口。我是女流之辈。如何能抚养他们。你可看在二哥面上。念其骨肉之情。如何安顿我们母子。说罢。那几个小孩子便来挪挪扯扯。哭哭啼啼。三叔长。三叔短。不住喊叫。要吃要喝。胡乱挖抓。长春静极之中。智慧偶生。若无一物。猛听得半空中。响 一声。南天门大大打开。见二童子控一白鹤到面前说。奉玉敕。请真人跨鹤飞升。

且听下回分解。

(正是)

莫教三凡生幻境。须防六贼乱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