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灭则私尽。
私尽则欲净。
欲净则阳纯。
阳纯而阴消也。真仙大佛。无不从中得来。皆於念头处下手。不可视为具谈。
重阳先生正讲到精微之处。邱启发听(得)忘了形意之间。说了一声。好。重阳先生向众弟子说。
门内说法。门外人听。
试问多人。谁是知音。
先生说罢。马丹阳朝外一看。见是邱启发。即叫他进来。先生一见。怒向马丹阳曰。我曾分付你打发他回去。为何仍在此处。话未说完。只见刘长生。郝太古。王玉阳。谭长真。一齐上前告曰。邱启发既来拜师求道。望先生悯念。将他收在门下。早晚领教受诲。
重阳先生曰。非是我不收留他。怕他心不真切。偶一受磨难。便生退悔之心。那时道也修不成。反招罪愆。不如不收他为妙。
刘长生等。又苦苦哀求。邱启发跪在地下不起来。
重阳先生曰。尔等既再三荐引。难道我全不准情。你们这般看照他。我即将他收下。与他取个道号。叫做长春。邱启发即起来。三礼九叩。拜过了先生。又与众人作礼。先生下座。各归原处。
又过了月余。先生分付马丹阳邀齐众道友到内听讲。这回说法。必须於庵外设坛。马丹阳领了先生之言。即去办妥。少时大众齐集。衣冠楚楚。礼貌堂堂。同到庵前。请先生上座说法。
重阳先生出了茅庵。上得座来。正容端坐良久。言曰。我教以静为主。这静字。上可以参赞化育。下可以包罗万象。
我将这静字。为汝等宣说。不但修行悟道可用。即齐家治国亦不可少也。静之一字。妙理无穷。但言静者多。而知静者少。故欲静而不能静矣。是未寻著静之根源。静之根源。先要看空世界。静之门。当从不静处下。斩绝工夫。静之终当於常静时用。防备妙法。念头一起。随即消灭。灭而复生。不使之生。生而即灭。使其永灭。
静之极。不静自静。何尝言静。何尝言不静。止於至善者。莫过於静。静之於斯。泰山崩前而不惊也。非故不惊也。崩前而若未崩前也。美女当前而不动。非故当前不动。而若未当前也。至於动作行为。待人接物。其镇静之功。自然有不知其所以然者。
父母见之顽者。慈也。
兄弟见之戾者。和也。
妻子见之悍者。顺也。
朋友见之伪者。诚也。
俗者见之粗者。细也。
士人见之肆者。敛也。
以此忠君。忠是性分。以此爱民。是真实之爱。非姑息之爱。有何不行之道。不伸之志哉。斯言非奇也。而奇不可言。不特静中静。而动中亦静。动静俱静。道可有成。
佛言明心见性。非静不能明与见也。
儒言穷理尽性。非静不能穷与尽也。
道言修真养性。非静不能修与养也。
静者。三教之命脉。不特此也。试看
一日非夜之静。无以为昼之动之本。
四时非冬之静。无以为春之动之本。
是道本於静。自然之理也。道本自然。舍静从何入门。
重阳先生说这静字。是三教不离的工夫。士农工商。王侯将相。都要由静而後能安。安而後能虑。虑而後能得。
父母能静而子自孝。
君王能静而臣自忠。
弟兄能静而和睦。
朋友能静而信实。
夫妇能静则顺从。
把静字说与众门人听。明知这数十人之内。止有邱刘王谭马郝六人。才肯专心悟道。其余那些人。俱是始勤终怠。有起头。
无煞尾。算不得正经修行之人。後来难免争名夺利之行。故将这镇静之工。说与他们一听 使他们得这工夫。消一消乖戾。习一习涵养。虽不是超凡入圣。亦可以修身齐家。不失为好人也。不枉到此投拜一场。
闲话休讲。且说邱长春闻听先生把这静字。说得自自然然。透透彻彻。有许多好处。不禁心头发欢起来。手舞足蹈。却被先生看著。怒指长春言曰。你这人闻道不进。知理不悟。徒以聪明显露。伶俐施逞。不能隐忍潜藏。只知使巧弄乖。非道器也。我几次说法。被汝越规犯矩。我今当远避汝於东南。免得你常来扰我。遂对马丹阳曰。我明日要往江南访道。随只要刘长生。谭长真。郝太古。王玉阳。四人同去。汝可照理家园。其余诸人。任他们或行或止。听其自便。我此去多则一年。少则半载。才得归也。
先生这话分付出来。就惹动了众门人思家之心。有的要回去看父母。有的要回去顾盼儿女。连夜收拾包袱行李。只等天开亮眼。都来与马丹阳告辞。更托转覆先生。马丹阳少不得送他们出庄去。大家拱手一别。马丹阳转回茅庵。
重阳先生分付马丹阳。取出五件衲衣。五个蒲团。道帽棕笠。芒鞋草履。岩瓢便铲。一切等物。重阳先生与刘郝王谭。俱换了道装。道家打扮。趁著天色未曾大明。悄地出了马家庄。马丹阳送出庄外。回身转来。只见邱长春作揖告辞。马丹阳问他何往。
邱长春曰。我要去跟随师父。
马丹阳曰。师傅见不得你。因此才走。你今赶去。必要受气。
邱长春曰。师傅岂当真见不得我。不过愿我学好。我若不去。岂不辜负师傅一片好心。说罢就走。
马丹阳叫曰。快转来。我有话与你说。
但不知说些甚麽。且看下卷分解。
(正是)
诸人思家各自去。长春恋师赶将来。
■赶同赶
新刊七真因果传卷下
014→第十四回→试凡心屡施叱责。顺师意常秉皈依
去恶犹如解乱丝。灵心自有解开时。
若教错用些儿力。万劫千生莫了期。
话说马丹阳叫邱长春转来言曰。先生与众师兄皆改换道装。方可远游。你这个样儿。仍是俗家打扮。如何去得。我有衲衣道帽。你可穿戴起来。便可去也。
邱长春闻言大喜。即时穿上衲衣。戴了道帽。又将马丹阳的蒲团便铲。岩瓢。一齐拿上来赶先生。走了一会。遥见谭郝随著先生缓步而行。长春见乡间有人吃早饭。他暗想我们都走得早。未曾用饭。不如我去化些斋饭。供养师傅。从未化过缘。又不知怎样化法。管他老著脸。站在人家门口。将岩瓢 ( 同拿)在手中。却怪黄犬一吠。就有人出来一望。转身进去。满满的掇了一碗粟米饭来。倾在他岩瓢内。长春欢天喜地。又化了两家。瓢已装满。满双手捧著赶先生。
且说重阳先生走了多时。到一大树下缓息。问刘郝等。可曾带得有盘费麽。
刘长生答曰。因先生走得太急。我等一时忙迫。未曾向马师兄讨得盘缠。
先生曰。既未曾带盘费。各自化饭吃去罢。我在此等候。四人闻言。各 岩瓢化斋去了。重阳先生独坐树下。忽见邱长春捧一瓢饭来。供养先生。
重阳先生怒曰。谁教你来扰我。我受不起你这供养。
长春再三启请。先生全然不理。少时刘郝等。各化得有些斋饭。来请先生用。先生将刘长生所化之斋吃了一些。便不用了。他们俱已食讫。同齐起身。行了十余里。天色将晚。见路旁有座冷庙。即进庙去。打扫洁净。铺下蒲团。打坐一夜。
次日师徒六人。又忙前行。邱长春在後边沿路化斋。遇著一家善人叫他吃饭。
长春曰。我有师傅在前面。他老人家未吃吃。我焉敢受用。那家善人说。这也无妨。你且去吃。我与你另收拾些洁净斋饭。拿你岩瓢装著端去。供养他也不为迟。长春见他说得有理。便上席去饱餐一顿。然後下来与善人道谢。果见岩瓢满盛斋饭。双手捧著。往前赶来。见先生相隔不远。只叫师傅慢走。弟子送饭来了。重阳先生装不听见。只顾前行。长春放大步走来。赶上先生。将饭食奉上。先生将饭食看了一眼说。此乃一家之食。我无功可受。岂不闻一瓢千家饭。孤身万里游乎。
长春闻先生之言。默默无语。转眼之间。先生往前去了。心想把饭还那善人。一去一来。耽搁路程。想吃了肚腹又饱。无奈何。掇著岩瓢。随後而来。端得两手酸麻。同身流汗。方见众师兄同先生坐在前面石上用斋。幸喜他们所化饭食甚少。他即将这一瓢饭。与他们奉上。一家吃上一点。才把这饭吃完。
是夜又宿古庙。长春心中暗想。我师傅是陕西人。不喜欢饭食。爱吃馍面■。我明日去化几馍来供养於他。是夜主意打定。■馍本作左食右磨→下同→原指面饼或馒头→北方俗称■
到了次日。果然化得几个白面蒸馍。来敬先生。重阳先生怒曰。我原说不吃你的。你苦苦扰我。却是为何。说罢将岩瓢夺过。往地下一拌(摔)。险些把岩瓢拌破。那几个蒸馍滚在坎下。邱长春忙将岩瓢拾起。把蒸馍捡入瓢内。 看先生时已走远了。他即随後赶去。
看官你道重阳先生。为何这般凌辱长春。因他是幼年学道。不比刘郝王谭。是化了气质的人。若不深加琢磨。焉能使其成器。正所谓磨他总性。谁知长春根基深厚。屡受叱责。并无一点怨恨之心。闲言少叙。
又说王重阳先生师徒几人。走了两月有余。是时天道寒冷。他们在乡间。化得有几捆柴草。是夜雨雪。十分严寒。他们取了一些柴草来烧火烤。重阳先生一见心中作恼。走来将那几捆柴草。一齐抛入火内。霎时烧著烈焰腾腾。火星乱飞。重阳先生拿著便铲。
将柴草按了几下。火焰顿减。浓烟乱冒。熏得他们走头无路。庙子又窄小。风又往内吹。邱刘等被熏不过。只得出山门外避一避烟。一个个揉眉擦眼。都说好烟人好烟人。先生见他们出去。即将山门闭了。把蒲团移於门下。抵门而坐。他们在外站了一会。到不烟了。却又寒冷起来。转过身推门。那里推得动。又不敢喊叫。都在廊檐下坐著。忽一阵雪风吹来。冷得他们几个战战糠糠。
刘长生说。先生传得有火工。我们大家何不做一做。以消严寒。邱长春与众道友做起工夫来。闭息聚气。搬运起来。不一会。不惟不冷。反觉热起来。少时天色明亮。见山门已开。大家入内。
只见先生坐在蒲团上。怒而不息。向他们言曰。汝等畏热惧冷。贪生怕死。弃真求假。贪烤假火。而不肯运真火。苟图安然。而不深用工夫。这般懒散。如何修得成道。若不重重杖责。毕竟始勤终怠。
说罢。即命王玉阳把戒尺拿来。每人责打二十。以戒将来。刘郝等闻言。面如土色。不敢回言。
邱长春跪在先生面前说道。这是弟子一人之错。与众师兄无干。我情愿受责。望师傅赦却他们。
先生曰。听汝这样说来。敢是愿替他们挨打麽。
邱长春答曰。正是。
重阳先生曰。既是你愿替他们受责。每人二十。总数算来该打一百。
刘郝等齐来求饶。先生叹曰。汝等互相告免。吾焉有不释之理。但下次不可如此。恐自误前程也。说罢。即将戒尺丢在地下。
又对刘长生曰。我一时性起。执意南游。至此兴尽。仍欲北还。即刻起程。勿容拟议。说罢。便往外走。邱刘等慌忙收卷蒲团。拿著便铲。与那看香火的老汉告辞已毕。随後来赶先生。仍由旧路转回山东。不日到了宁海县。来在马家庄。
邱长春先去报与马丹阳得知。丹阳慌忙出来迎接先生入内。仍在後面茅庵住下。一向无事。不必细言。过了月余。那些门人闻听先生归来。一个个又来学道。依然热闹起来。先生想出一个妙法。要遣散他们。不知如何遣法。且看下回分解。
(正是)
不将假意遣开去。焉得真心悟道来。
015→第十五回→示羽化仙师归隐。送灵柩门人服劳
风 动处原非真。本性圆明是法身。
解得拈花微笑意。後来无处著纤尘。
话说重阳先生见那些学道之人。依然聚集。察其中并无真心向道之人。不过徒沽虚名。指道为由。欲人知他在修行悟道。其实并无一点道念。若不使他散去。久必以假乱真。使法门不得清洁静矣。想出一个妙法来。点了一点头。忽然大叫几声。不好不好。惊得那些人齐来相问。
先生曰。我不该出门。在路上受了暑湿之气。使我心头结郁。身上起泡。解衣与众人看。果然心头肿起。浑身是泡。慌得马丹阳与邱刘等。忙去求医寻药。一连请了几个名医。用过妙药数剂。总不效验。又过两日。泡皆溃烂。脓水交流。臭气难闻。那些学道修行之人。背地私议说。重阳先生定然无道。自身难保。焉能度人。病都却不了。怎得成神仙。我们各自回去罢。免得耽误大事。於是阴走一个。阳走一个。不上两日。走得乾乾净净。止丢下邱刘谭马郝王六人。日夜服伺。
先生见众人走完。遂叫他们六人近前吩咐曰。我明日午时必死。但我自到此来。把马钰一项银钱。被我周济贫苦。又帮凑别人埋葬嫁娶。以及遣嫁使女丫鬟。圆成家人小子。一切奁妆聘礼。化费银钱若干。又供养这些来学道的人。一两年。故此将银钱尽行用完。如今库藏一空。我死之後。若办丧事。必要当田卖地。但依我吩咐。不许化费银钱。我若死时。也不须悲哀啼哭。休得祭奠开吊。只要几块薄板。装著臭皮囊。使邱刘王谭郝五人。轮流抬回陕西樗县。终南之下。绳索断处。是吾葬身之所。不得有误。若背我言。我必不安。
邱刘等闻先生之言。唏嘘欲泣。重阳先生曰。勿作此儿女子之态也。先生虽如此分付。邱刘诸人。不免含愁生悲。自不必题。
到了次日午时。先生衣冠齐整。端坐蒲团之上。唤邱刘谭马郝王六人近前。
讲曰。性命双修之法。要内外俱有。
缺外功则德行不全。
缺内功则本源不清。
夫外功者。平生居心。须使无亏。
一言必谨。言有功也。
一行必慎。行有功也。
一事不苟。一介必严。莫非功之所积。功之所推。
夫内功者何。惺惺勿致於昏昧。防意如防城之险。空空不著一物。守心更比守身之严。时而天人介於几希。天人即交战之会也。吾将内功重而言之。盖内功
不可以色见。不可以相求。
不可以侥幸。不可以苟安。
扫去一毫之色相。即有一毫之阳生。
扫去无端之色相。即有无端之阳生。
将色相扫尽。不留些子芥蒂。则纯阳之体也。有等修道者。非不信心坚固。而弊在速成工夫未到。便思证果。又有习吾道者。非不加意盘旋。而弊生安闲。日日淹淹欲睡。时呼闷闷不乐。精神不振。艰於行持。不肯用工。岂不知一长一技。用尽无限心机。方得随心应手。半丝半缕。费尽了许多气力。方称心而足意。岂学神仙者不下苦工乎。
重阳先生说毕。又取一书。名曰韬光集。乃先生亲手所著。内有晦迹之道。隐逸之妙。付与马丹阳。曰。汝等六人。当於其中探讨至理。知之非难。行之为难。必勉力行之。方无负我心。汝孙道友。道果将熟。不必挂念。止有邱长春功行尚少。汝当指示一二。
刘长生色相未能尽空。另有一番波涛。郝太古东游西返。所见之处。即了道之地。谭长真遇顾而通玄。王玉阳逢姚以入妙。邱长春石番溪边苦根尽。龙飞门上大丹成。
重阳先生说罢。一笑而逝。
邱刘等谨遵先生遗训。不敢声张。依法入殓。用绳索将棺捆定。寻了一根杠子。两个横檐(担)。到了次日辰早。邱王谭郝四人。抬起灵柩便行。刘长生背著行李。随後走来。
马丹阳送了二十余里。临别之时。在身傍取出一包散碎银。约有四五十两。交与刘长生曰。家中银钱。被先生做好事用尽。一时备办不出。止有这点散碎银。以作盘费。路上简省一二可也。得够葬师之後。急速转来。咱们师兄道友。同在一处修行。
刘长生将银接过。遂与丹阳分离。行不数里。见有许多人。拿著寸香片纸。拦路祭奠。刘长生近前一看。都是先生门下学过道的。那些假修行。刘长生遂一称谢。
谁知重阳先生在生之时。生平见不得假修行人。今日仙逝真灵不昧。见了他们。犹然犯恶。从棺木内放出一股臭气。臭得人人掩鼻。个个发呕。站立不住。胡乱磕了几个头。一齐走了。那臭气也息。邱长春与郝太古等抬著灵柩。仍往西行。走不上十余里。有人拦路送饭。邱刘等以为与先生往年有交识之人。今闻先生归天。特送顿把饭来。尽个人情。不足为怪。忙放下灵柩。便来吃饭。吃罢。道了一个谢字。抬上又行走。行不多时。见路旁有座古庙。便抬不动了。即将灵柩落坪。在庙歇宿。
次日天明。又抬到了早饭时候。又有人拦路送饭。午饭时候。也是一般。天晚即有冷庙栖止。如此走了月余。要陇陕西边界。
邱长春暗想这事。可不奇怪。天地间那有这般凑巧的事。近处以为是先生相识之人。尽一尽情。未可料得。如今走了许多远。还有人拦路送饭。其事真乃奇异。我不免悄悄问个缘故。心中正在默想。时当晌午。忽有人送饭来。请他们吃。刘郝王谭与那人道谢毕。即取碗筷用饭。
邱长春把送饭之人。扯在一边问曰。你怎知我们到此。送这饭来与我们吃。又是何缘故。
那送饭之人说。从早有一位穿黄衣的老道长。在我们村里来募化说。他有五个徒弟。从山东送灵柩过此。要扰主家一餐。我那主人最是好善。听了此言。故使我送饭至此。长春听罢。记在心头。
到次日早饭时节。推说肚皮疼痛。要往前村讨碗滚汤喝。求刘长生帮抬一肩。长生应允。便将行李交与他。接过扛子抬著。邱长春背起行李。放开大步。往前走有数里。果见一位穿黄道袍的老人。像是先生模样。往前村里去。邱长春赶紧几步。跑到跟前。一手扯著道袍。跪将下去。口叫师傅慢走。徒弟在此侍候。
重阳先生掉转身来。怒容满面。责长春曰。你这造业徒。不知天地盈虚。消息晦迹之道。一味施逞乖巧。漏泄仙机。以此推来。日後又要多用三年炼魔之功。是自取其咎也。言毕化清风而去。
长春正在悔悟。又见灵柩陇了。忙去接过扛子抬上。仍将行李交与长生。自此以後。永无人送饭。若不是马丹阳所送银两做盘费。难免受饿。
又走了半月。始到长安。由樗县而傍终南。忽然绳索齐断。灵柩坠地。长春用目一观。见前面村外站立一位老翁。即去施了一礼。未及开言。那老翁反问曰。你们可是从山东抬灵柩回来麽。
邱长春答曰。正是。老伯何以得知。
老翁曰。我昨夜梦见王孝廉说他已死。徒弟五人抬灵柩。从山东到此。要求我舍一穴之地。埋葬其身。我想昔日与他同在省城科举。咱二人甚是知交。遂随口应允。我又问他几时埋葬。他言今日午时。我醒来方知梦。半信半疑。出来看望几遍。才见你们抬著灵柩。正落在愚老地上。
长春亦将先生绳索断处。是即葬身之言。对老人说了一遍。老翁甚喜。即入内去唤了几个庄汉出来。各带锹锄。擢箕等物。来在灵柩跟前。将棺移过。即於其处打井安葬。倾刻累成壹坟。■壹坟本作犬坟
邱刘等叩谢了老人。又与众庄汉道劳。那老人又请他们师兄弟友到村内。款待了一顿斋饭。然後邱刘等与老翁告辞。又问明大魏村路径。大家打一个拱手而去。
不知此去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正是)
送师西归大事毕。访道东行真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