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四川的这个朋友,你不要在这上面过多的去讲这些过激的话,我刚才讲了啊,这个医易的各是各的事,至于修仙修道修佛,那又各是各的事,当各与各之间有关系啊,我这里不讲,我不去研究这个事情,我们就只讲医,而且我们只讲自然的医啊,简单的医治,小病的医。不是你那个一吃1000克的那个火神或者250克的附子,这些事情跟我们呢也没有直接的关系,根据我们所学,医圣传承呢,他负责最多就吃两到三枚,两到三枚再怎么算啊也没有多大,也到不了你那个半斤,一枚附子大概是30克,三枚附子大概是90克,我一般的用量就是三克五克十克这个样子,通常我们三克也取得很好的效果,不是说你用得多就好,用的少就不好,因为关键是人的阴阳是否处于平衡或者畅通的状态。
火神派最有名的是郑钦安先生,我的书上也有讲,对于第二个圆,对于附子四逆姜桂附的研究,也有非常明确的解读,而且非常的简单,不要神秘,不要神奇。不要看了瘟病就怕伤寒,看了火神就怕寒凉,看了(之一)就怕这个温阳啊,各是各的理是吧,你是火神说附子几百克也是正常的,可是那个(习林台)是不是很有名的这个医学家,他就批评说服用这辛温药,尤其是服用附子过量以后,会导致后来吐血而亡,或者肺上长脓疮啊,或者是多年以后仍会发痈气而死,也就是说肚子里面会长肿瘤之类的东西而死。
(四川学员:@吴基鹏字高展 你张仲景的伤寒论讲的是用生附子分八瓣,至少也是差不多30左右克)
老师:
这个八瓣是按照东西南北这样来分了,可能你们连八瓣你都不知道是怎么切,其实他就是按照八个方面来切,也就相当于古人讲的八卦,也就相当于桂附地黄丸里面的八味药叫做八味丸,它都是根据阴阳化成八卦,其实也就是讲阴阳的道理,然后综合人体八个卦位也就八个方向的阴阳的平衡,是这个意思,它切成八瓣呢,也是代表了这个意思。
至今来说,附子切八瓣没有人解得通啊,为什么要切八瓣?是怎么切?很多人说是一片片的,不是,他是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是这样切的啊,他是对应人体八个方向,所以用附子的时候,他是希望周身的阳气都能够畅导,充盈是这个作用,那如果过之则有不及,不及也是错啊。
总而言之,阴阳平衡是大道,阴阳畅通是大道,说白了就是人体的寒热,你不能太热,高度三八,你生病了,低度三六,你也很危险啊,我们就37度,这就是阴阳平衡。还有一个就是你的上身跟下身,前面跟后面的温度不能相差太大,里面跟外面的温度也不能相差太大,一旦说你的心肺很热,但是你的下身又很凉,那就说你生病了,或者我们说你就得上呼吸道感染了,或者说现再说了你就得肺炎了,是这个意思,或者说你的心脏这个位置特别的热,热的不得了,那我们很可能就是得了冠心病啊,那其他地方的四周呢,就是冰凉的,这就是阴阳不平衡了。
阴阳之道呢,是特别简单的,不知道为什么中国后来很多学者呢,故弄玄虚把阴阳解的五花八门啊,那我们在中医讲就是一个寒热,或者说寒热的一个平衡,就体温的一个平衡的,这就是阴阳之道。人家西医后来发明了一个温度计,测你的温度,就知道你生不生病,所以这个方面来说,后面的医学其实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的,在有相对于有些中医思想的这种固执己见和不思进取,人家西医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就一个温度计,很多时候其实已经超越了我们耗半天的脉。
一方面要吸取古人的思想经验,尊重古人的智慧,另一个方面我们也要开拓进取,创新发展,努力,不要倚老卖老,更不能说倒回过去,那是不可能的,不可能是倒回过去一模一样的,不一样的。以前的伤寒跟现在的新冠病毒,可能他还是不太一样,到明清时候的瘟疫,他可能也有不一样。但不管说环境怎么变,总不离阴阳,也不管说疾病多么多,他也总不离身体阴阳的变化、寒热的不均,说白了就是,那今天又说是能量的不足或者能量的过剩,也是这个道理啊,所以啊,今天就讲到这里,给大家一个提醒,认真读书,读了十遍八遍再说。而且你读十遍八遍都是如此,不需要读的累,很轻松愉快就行了,读到轻松愉快,自然明白道理,自然就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