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从怨妇到认命 

 From resentment to be resigned his fate 

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 2014-05-04

 

古时候常州有个读书人,一生行善晚年却穷困潦倒且老来无子,死前交待妻子:死后不要入殓,我心中不平,要找冥王讨个说法!

说完之后这个叫钟护的老书生就死了,但胸口却一直是温热的。妻子遵照执行他生前遗愿,没有动他的尸体,就让他保持原样躺在床上,每日相伴。

没想到,三天后他果然又活了过来,对妻子讲述了在阴间的见闻:

钟护到了阴间之后发现,这里的一切景象似乎都和阳间相似。听说有个李大王专门掌管赏善罚恶,钟护一路求人问路,找到了李大王的官衙。

这李大王倒是非常平易近人,衙门口也没有守卫阻拦,钟护直接就走到了大堂之上,自报家门,向李大王诉说自己一生行善却没有得到善报,控诉漫天神灵不尽职。

李大王笑了:你有没有行善积德,这个我是知道的;但是你一生穷困且没有子嗣,这个我不了解,而且不归我管!

钟护问归谁管,李大王告诉他,这是素大王该管的事情。

这下钟护觉得有些懂了,李者,理也;素者,数也。

于是请李大王送他去素大王那里,李大王告诉他:素王尊贵,不跟我这里一样没有人阻拦进出人员。正好我现在有事要去与素王商量,你就跟着我一起吧。

过了一会儿,李大王的车架就出发了,一群吏员随从,都整齐严肃。

一路上钟护看到了各种各样跟着去找素王申冤的人,各个咬牙切齿,有说蒙冤受害的,有请求诛杀叛逆的,还有美艳少妇哭诉错配姻缘的。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一个穿着帝王袍服,身材伟岸,却浑身湿透的人。

他自称是周昭王,说自己的祖先世代积德布善,从周文王、武王、成王再到康王,都有圣人贤臣相辅佐,为什么到他这一代的时候,亲征讨伐楚国,却无端端地被楚人溺死。

幸亏有一个叫辛游靡的勇士,力大臂长,把他的尸体捞起来回到成周安葬,不然堂堂周天子就要以身喂鱼了。

后来虽然有齐小白以此为借口,向楚国发难,但那也只是做做表面文章,虎头蛇尾。

这样大的冤屈,两千多年了居然还没有报应。希望大王能够帮我查探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

李王听了之后不住地点头附和,其他的群鬼也都感到非常愤怒。

钟护这才明白,世间不平之事居然有如此之多,与那些人的苦大仇深相比,自己这点事情就不值一提了,于是胸中不平之气顿时消散了。

不久之后,遇上了素王的车架,两王互相打了招呼,各自坐在车上交谈议事,旁人却听不明白他们说什么,只见二王先是低声细语,然后音量越来越大,后来又吵了起来,最后竟然各自下车,当街打了起来。

李王渐渐落了下风,跟来的那些鬼全都自觉上去帮忙,钟护也奋不顾身去打那素王,即便如此,还是打不过素王。

李王怒气冲冲地腾空而起,去找玉皇大帝评理了,让群鬼在这等他消息,素王也不甘落后,一起去了天庭。

过了一会儿,二王又一起回来了,身后还跟着几个仙女,捧着一壶酒,向众人宣读玉帝的旨意:玉帝管三十六天事,无暇听些些小讼。今赠二神天酒一尊,共十杯,有能多饮者,便直其事。

李王一听非常开心,他平素就自诩酒量惊人,于是抢先接过仙女手中的酒一饮而尽,可是三杯过后,李王就喝到要吐了,十分尴尬;

随后素王等他不喝了,才施施然上前,云淡风轻地把剩下的七杯酒全都喝了,而且神色自如。

仙女们见状马上回去复命,请他们原地等候,片刻之后就带来了玉帝的判词:

理不胜数,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看他们的酒量,你们就应该明白,世上一切神鬼,无论人间阴间,素王掌管七分,李王掌管三分。

但素王贪杯,经常酒后误事,颠倒黑白,天庭各处都被素王擅权,我都不能做主,更何况是李王?

但毕竟李王也能喝下三杯,所以人心天理、善恶美丑,始终还有三分公道在,这也是亘古不变,万世长存的。

钟某阳数虽绝,而此中消息非到世间晓谕一番,则以后告状者愈多,故且开恩,增寿一纪,放他还阳,此后永不为例。’”

钟护听了之后立刻就还魂了,从此改名钟悟,又多活了十二年才死。

他逢人就说那天在阴间的见闻,让人放下心中不平,安享人生,但大家都以为他在胡说八道。

这个故事是从怨妇到认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自始至终都木有提过自身有神马缺陷。神马叫数?数者机也。知机者不怠。不知机者堕。做好事未必是善人,行善举未必种善因。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不知其人因果,徒发善心者,有罪无功。其人有过,当受十年穷苦,你去救济,那谁来受这十年呢?就像一人杀人,依律当抵命,你救他一命,那谁又来偿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