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节日
正月
初九 玉皇大帝诞
十五 上元节,上元天官诞
十九 长春祖师(丘处机)诞
二十八 许真君诞
二月
初一 中和节(天正节)
初八 芳春节,真武下降
十五 真元节,太上老君诞
三月
初三 真武祖师诞
四月
初一 天祺节
初八 葛仙翁(玄)诞
十五 纯阳祖师吕祖诞
五月
初一 延生节,老君传三天正法与张天师(道陵)
十五 太上老君降临鹤鸣山
二十八 天休节
夏至 灵宝天尊诞
七月
初一 天休节
十五 中元节,中元地官诞
八月
初三 北斗星君下降
初九 元成节
十五 太阴诞,轩辕黄帝乘龙飞升,许真君拔宅飞升
二十五 太阳诞
九月
初五 吕祖飞升
初九 九皇大帝诞,第一代天师张道陵飞升
十月
十五 下元节,下元水官诞
二十四 隆圣节
二十七 紫微北极大帝诞
十一月
初五 天应节
冬至 元始天尊诞
十二月
初一 群仙会蓬莱
二十二 天官、判官、五岳灵官、酆都大帝考核人间功过,增寿折岁
二十五 三清玉帝同会之辰
道教以与自己信仰关系重大的日子和所奉神灵、祖师之诞辰日为节日。某些重大节日,将举行盛大斋醮,以示庆祝。
由于各个节日庆祝的对象不同,其始年并不一样。据现存资料看,三会日、三元日、 五腊日等是较早的节日,其余皆后起。由于各派在信仰上的差异,所崇奉的神灵和祖师即有同有异。一般说来,各派共尊的最高神三清、最高天神玉皇,及
由于道教派别的纷繁和地域世俗信仰的影响,各个地区众多小派所崇拜的神灵、祖师更为繁多,节日也相应增多。现仅就节日之重要者简述如下:
三会日
据陆修静《道门科略》等载,三会日为农历(下同)正月七日,七月七日, 十月五日。据称,此三日为“三官考核(道民)功过”的日子,也是早期正一道(即五斗米道和天师道时期)道民
聚会的三个日子。在此三日里,道民须赴本师治所,申报家口录籍,听道官宣讲科戒,接受三官考核功过,以定受箓之等次。此制盛行于张鲁统治汉中时期,此后由于条件的变化,制度逐渐废弛。南朝宋陆修静改革、整顿天师道时,曾经重申科戒,意欲使三会日制度长期坚持下去,但收效甚微,此后,即不再实行。
三元日
一称三元节。三元指天、地、水三官,是五斗米道初创时信奉的
主要神灵。 三张时的“三官手书”,即上章给此三神。魏晋南北朝时,此信仰盛行不衰,出现了所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说。认为三官掌握人之生死命籍,它们将于一年的特定三天中分别下降人间,考校人之功过,以定人之寿命。南北朝所出的《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云:“一切众生生死命籍、善恶簿录,谱皆系在三元九府。
天地水三官考校功过,毫分无失。所言三元者,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即天官检勾;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地官检勾;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即水官检勾。”以后,此三个考校世人功过的日子又演变而为三官的生日,此见明代所出的《诸
五腊日
道教据古代“腊日”祭先祖、百神之制,创五腊日。称正月一日为天腊,是“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之日;五月五日为地腊,是“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之日;七月七日为道德腊,是“五帝校定生人骨体枯盛”之日;十月一日为民岁腊,是“五帝校定生人禄科官爵”之日;十二月(缺日——引者注)为王侯腊,是“五帝校定生人处所,受禄分野”之日。此节日兴起既早(南北朝成书的《赤松子章历》已载此),至今亦为道教所奉行。特别是正月一日的天腊之辰,仍为今日道教之重要节日,届时要按传统设醮祭天,祭先祖,以求福寿。
三清圣诞
三清作为道教最高神,在唐初已经确立。其中的元始天尊、灵宝天尊本为“道”之化身,是无始无先的,本无所谓生日,但后世道教经过解释,仍给它们定了生日。据称,元始天尊象征混沌,为阴阳初判的第一个大世纪,因此以阳生阴降、夜短昼长的冬至日为其诞辰;灵宝天尊象征混沌始清,为阴阳开始分明的第二个大世纪,因此以阴生阳消、昼短夜长的夏至日为其诞辰。第三位道德天尊,即老子,历史上实有其人。但因留下的记载太少,仅能推知其为春秋时人,无从知晓他的生年月日。在两晋南北朝佛、道斗争中,道教为推崇其教,不断将老子生年提前,南北朝时,已将其提至 周初。唐王悬河《三洞珠囊》卷九《老子为帝师品》曰:
“太平部卷第八《老子传授经戒仪注诀》云:老子者,得道之大圣,……近出世化,生乎周初……文王之时,仕为守藏史。”其《老子化西胡品》曰:“生殷周之际。” 其时尚无具体出生年月日。唐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再将老子
玉皇圣诞
玉皇大帝信仰在宋代很盛,《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已称其“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于王宫”。此经未著撰人,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五上已见著录,曰:“《玉皇本行集经》三卷,右嘉熙四年临安府承天灵应观所刻蜀本也。”按宋无嘉熙,晁公武于乾道(1165~1173)中任临安府少尹,所云嘉熙或为嘉祐或淳熙(1174~1189)之误。如然,玉皇生日在宋代已被认定。此后,源出于元、成书于明的《搜神记》卷一所载与此同,明中叶成书的《诸神圣诞日玉匣记等集目录·圣诞令节日期》亦云玉皇生于正月初九。
王母圣诞
西王母神话起源很古,但直至唐末杜光庭《墉城集仙录》杂糅诸记为之作传时,尚谓其为西华至妙之气所化生,并无生年月日之说。再至明《搜神记》和《三教搜神大全》(源出元代),始称其为“七月十八日生”。《圣诞令节日期》亦云:
“七月十八日,王母娘娘圣诞。”可知此诞日也为明代所认定。
东岳圣诞
东岳信仰起源也很早,至唐宋屡封为王、为帝,信仰更为普遍。但至元代成书的《东岳大生宝忏》,尚称其“应乎造化,生于混沌之初”。而无生日之说。 源出于元而成书于明的《搜神记》卷一,始谓其于“三月二十八日生”。
明中叶成书的《诸神圣诞日玉匣记等集目录·圣诞令节日期》和明田汝成《熙朝乐事》、明沈榜《宛署杂记》等作了同样记载。可知东岳圣诞亦在明代始被认定。
文昌圣诞
文昌帝君又名梓潼帝君,或称元皇天帝。是合文昌星与梓潼神二者为一体的复合神。其信仰在宋代已很盛行。南宋理宗时成书的《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已谓其生于二月初三日。元末成书的《清河内传》谓其自云“生于周初,后七十三化”,于“西晋末降生于越之西、雟之南两郡之间,是时丁未年甲子辛亥二月三日诞”。此后,《搜神记》卷二,《诸神圣诞日玉匣记等集目录·圣诞令节日期》所载同。
真武圣诞
宋以后,人们对真武神的信仰愈加普遍,其神格愈来愈高,被称为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上述《搜神记》卷二,谓玄天上帝“三月初三日生”。明初朱权《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亦谓三月初三日,北方镇天真武诞生。LB元末明初之《玄天上帝启圣录》及明中叶《诸神圣诞日玉匣记等集目录》所载同。此日即成为道教重要节日之一。
张天师诞辰
张陵被称为祖天师,为正一派道士所尊奉。
早出的张陵传记无生日记载,最早记其生日的是元道士赵道一所编《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其卷十八《张天师传》谓其“于东汉光武建武十年甲午正月望日(十五日),生于吴地天目山”。明初朱权《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一《道教源流章》《诸神圣诞日玉匣记等集目录》所载同。此后即为正一道重要节日之一。
三茅君诞辰
《茅山志》卷二十所录梁碑《九锡
真人三茅君碑文》和卷五《三神纪》,及《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十六《茅盈传》皆云茅盈“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丙申岁”。皆未言月日。《搜神记》卷二始称:“三茅真君,三月十八日生。”LE此后即为正一道重要节日之一。许真君诞辰
唐宋间,江南盛传许逊神异事,但至南宋白玉蟾作《旌阳许真君传》、南宋施岑编《西山许真君八十五化录》,皆仅云:“吴赤乌二年己未,母夫人梦金凤衔珠坠于掌上,玩而吞之,……有娠而生真君焉。”《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六《许太史传》所记同,皆未言月日。元代成书的《许真君仙传》和《许太史真君图传》始记生日,谓其生于“吴赤乌二年正月二十八日”。LG明朱权《天皇至道太清玉册》所 记同。此后即为正一道重要节日之一。
吕祖诞辰
最早记吕洞宾诞日的为元初秦志安《金莲正宗记》,其卷一《吕纯阳真人传》谓其于“唐德宗兴元十四年丙子四月十四日生于林禽树下”。LH苗善时于元至大(1308~1311)间作《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谓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时”。
元泰定(1324~1327)间成书的《金莲正宗仙源像传》则谓“生于唐德宗贞元丙子(十二年)四月十四日”。LJ元末陈致虚《上阳子金丹大要列仙志》又谓“生于(唐)天宝十四年乙未(755)四月十四巳时;一云生唐德宗贞元丙子。”所云生年有四:兴元十四年(按兴元仅一年,无十四年——引者注),贞元十四年,贞元十二年,天宝十四年;而月日则一(四月十四日)。此日即定为吕洞宾诞日,为全真道重要节日之一。
重阳祖师诞辰
元初秦志安《金莲正宗记》、至元(1264~1294)间李道谦编《甘水仙源录》所收王嚞早期传记,无生年月日记载,至元间李道谦作《七真年谱》,始谓其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十二月二十二日。泰定间成书的《金莲正宗仙源像传》所载与此同,从此即定为王嚞诞辰日,是为全真道重要节日之一。
邱祖诞辰
《金莲正宗记》《甘水仙源录》所收邱处机早期传记,无生年月日记载,李道谦作《七真年谱》始谓其于金熙宗皇统八年正月十九日生于登州栖霞县。MC泰定间成书的《金莲正宗仙源像传》所记同。从此即作为邱处机诞辰,而为全真道重要节日之一。
由上可见,除三会日、三元日、五腊日出现较早,老子诞辰、玉皇诞辰分别于唐末和宋代才被认定外,其余无论神灵或祖师诞辰之确认,皆在元、明。由此似可推断,早期道教,节日尚少,其多数节日皆为元明时(主要为明代)所定。
其原因或许与当时道教处于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有关。因入明以后,道教逐渐失去上层统治者的支持,不得不转向民间寻求发展,使道教世俗化,大量增加斋醮节日,以适应民间的需要。
[此贴转自论坛,未经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