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隆与国兴的密切关系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oism prosperity and national prosperity
作者:张崇玄 发布时间:2018-7-5
人人明“道” 天下太平
--浅析道隆与国兴的密切关系
无量天尊!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道的延续支撑着天下,是道德璀璨光照着大千。昔有古圣先贤递播道的火种,今有三教圣真密咐教外别传。但当今的中华大地上三教一理几人知晓,炎黄子孙本末倒置,捕风捉影迷失了道根。明明都是龙的传人,你家我家,你宗我派好一场纷争!丢了文明,忘却了祖宗,丧失了华夏古老的家风!为能挽救!此情,急需真正的道士爱国爱教力挽狂澜,协助政府引导歧路之子认祖归宗!因此,对其施与道根的呼唤!其措施小谈于下:
一、道教要把“道”放在首位
万教讲经,天经地义,因为只有经才能让人明白一些出世之理。经是什么?经是“经过”经是“经验”,是古圣先贤把他当年修持时,看破了的事物,总结的经验和理念等,讲给你听,教育后人。但“经”,绝不是道。道是什么?道是“路径”,是“通途”,是转凡成圣名列仙班的密咐关窍。道祖曰:“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只有窍、妙生辉,方能成其大道。
有人说:“提取之功各有千秋”。对不起,那你就错了!说明你仍没有得到佛家的“一合相不可说”与道家的“顺者为人,逆者成仙”之密咐,此诀是“至真”,“至真”只有一法,绝无千秋。古圣云:“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各有千秋便是方便门,说明你得的仍是方便法。道教在宏扬讲经的同时,更应以“道”为重。如只讲经那是在揣摩先师的理论和背诵古圣的经验而已。不讲“道”,那道教自然就更丧失了生命。做为道教的神职人员,他永远都不会让他的本教丧失灵魂,永远都不会让他的祖先倍感悲哀。因此,道教徒不但能讲经,最关键的是,一定要知“道”,一定要明“道”。一定要明白:“道是不二,不二即是一,更要明“一”的重要性”。人人都知一而明道,步伐一致,百鸟朝凤还愁林子里不安宁吗?
在《道德经》第三十九章,道祖一语道破“一”的重要。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候得一以扶天下正。那么,人得一以聖了!万教得一,定不纷争了!社会得一而和谐,全球都得一,天下一定太平啦!
二、道教要阐明“一”的内涵
“一”即是宇宙开合的缘起,“一”又是万物回归的性空。“一”又是人体的关窍。如:就这个“○”。在佛教里达摩祖师曰:“了意三千卷”,‘一’目百部经”即是也。只要了“一”,就成了“子”。(道教的老子、佛教的释迦佛子、儒家的孔子都是“了一”者)老子认为“一”即包含天地万物,那千宗万教之经典何谈不在其中呢?只要你“一”一破,万教、万卷岂不都是破了么?你能如此敞开胸膛,(无分别)抖开天地,展开万卷,岂不就一目了然了!
青牟仲三尼演世拓觉路,天地人三才并重不二门。
青,是老子。名为“青尼”,牟,是释迦佛。名为“牟尼”,仲,是孔子。名为“仲尼”。三教皆为“尼”而成,尼是一体,不可分开!所以都称为:“尼”,都了“一”了。各先师都靠一指破了“一”谜。因此,一指天下。一指万物。这就是常曰的“达摩来于天外天,不讲佛法也成仙”之道理。《西游记》是一部点化人修行的好剧。内藏层层大道机关。迷者看热门,悟者知门道。在戏中,万教、万法都来对付牛儿。牛儿一抛手中的乾坤圈(“○”)万法即收。虽然孙行者能上闹天宫、下打地府、中搅龙王,号称:齐天大圣!但他手中的金箍捧不也被圈套进去了吗。哪吒三太子脚下的风火轮哪里去了。火部君,水部君施法,四大天王下降,张天师驾到,二十八星宿齐来助阵,您看谁能奈何?孙行者无奈后,只好去求如来。如来曰:“我也没有办法。不过,我可以给你指条明路,(明者:日月合壁)去求老君吧!”君爷到此,不慌不忙,仅吐四字:“牛儿回家”!随之圈一收,万法启救!由此可见“○”包万法,修道人只有得“○”,只有骑牛,才能下手修行。不是牛儿怎能回家?!得“一”必得牛,得牛定得“一”。“牛”、“一”分开,绝不是老君爷正道!只有“一”、“牛”具足,才称得起道祖的真正子孙,小名称:“牛鼻子老道”。
在远古之际的五大教的内修中,也都赖以“一”(不二法)而成全、延续本宗的生命,这是绝对的真理。例:道教的抱元守一;佛教的万法归一;儒教的执中贯一。由此可见,昔时古人,万教都是由“一”来亲和人伦化统万教。今人弃本流末万教失一,所以都在枝叉上打闹,宗派纷争而起。纷争本身就是不智!因各家的宗旨也是不二。例:道家的天下太平;佛家的人间极乐;儒家的大同世界。您看,是二吗?宗旨一致,为何步调不统一,无非就是各家把根本丢了不知去津!什么是根本?切记:根是命,本是性。(在自身说)只有性命双修才是根本(一也)。才能解决根本(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是万灵的四大苦海,人人都面临着“死”的挑战。非从“一”来解决不可!多数人都依赖於经来解决此事。不智!经是人家的经验怎能解决你的根本问题呢?白纸黑字如能解决根本问题,那坐在车票上就能到达彼国!要知道:书中有经,经中有法,法中有道(一也),道中藏窍、窍中掌微,微中生妙。俗人莫知,神明拍手笑。读经,诵经,背经根本就没有启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是你返老还童的真正神仙之旅。从“一”字下手,破译生死密码,体解大道(体解者是:从自己的体内解开大道)究生死根由,寻生死门户探穷三洞、四辅、十二类。直取大藏骨髓真经。(后天返先天)愚求开示,智求指点。修道人求玄而上玄;成佛人求真如自在;儒聖求至善中庸,这才是道理。如:言而不知这是经,是开示。知而不言这是道,是指点。“愰愰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这是证!在证中还要懂很多过程。例如:人伦靠教化;得道靠点化(佛家的直指人心)物变靠风化;血脉靠气化(血行风自灭,气动百病除)道体靠过化(爬三山坡,三车听令)成聖靠神化(九转七返)金仙靠虚化(粉碎虚空)。切不可隔墙看戏,隔山望牛!非明师点破,亲见娘亲面!心之所领,意之所会,暗室有灯,异乡知路。以清静为宗旨,以离相为归根。以功读为首领,以涅槃为究竟。大道绝不是文章之笔。孔子不遇老子点化,释迦不遇燃灯直指怎能传灯至今?老子不骑牛西去到西国,达摩怎能紫气东来到震旦?这是一条真血脉,真密咐,真正的不言之教!“经”可言可得,“道”不可言不可得。
古云:“千圣不传”。不言之教不是经,是“一”是“道”,切莫把经当成道,那你就错解了不言之教的真正内涵!不言之教是三教的教外别传之道,朝闻道,夕死可矣之道。此道永远,到永远都不会断。有人说:此法到了六祖慧能那儿心法就再也不传了。愚也。到六祖那儿只是不传衣钵而已,因再传衣钵,命如悬丝。法脉必须有传承,佛说法轮常转,肯定一转到底,无声无息……到你那儿怎么给弄断了呢?是真断了,还是您没寻到呢?迷者千年凡夫,觉者刹那是佛!老子过涵谷,释迦拈花,达摩东渡。口口相传,灯灯相续,脉脉相接。这说明什么?说明没断!说明在解读“一的密码”,“一”有起点(为生门)有落点(为死户)。所以它是一条生死线。(人命终时心脏监护仪上都是这条线)起点为性,落点为命。又称“有始有终”。如果掌握了性命相接之法,(把“一”的两头接一块儿)你人生中的“有始有终”不就回归成:“始终如一”了(○也)!只有回归才能天长地久,与日月同辉。所以,“一”就是人的生我之门,死我之户,几人醒醒几人悟?万教缘起都是它,飘零几千年后的今天,难免逊了本色。但如果人人都读懂了《道德经》中的“一”,都明了“道”,步调一致天下就太平了!
老子不言药,不言丹,
不言白日上青天。
留下道德五千言,
释迦佛子一脉传。
三教合一为正理,
得一毕万大觉仙!
三、道教要提升道士的素质
术、流、动、静四果旁门左道。真学士,真道士绝不把四果混同於大道。凡有所为,皆非我中华道教。无论任何人打着任何旗号非为,都不可玷污道教的纯洁、神圣和庄严。老子为大道:立论印证天理,本清静无为,剥骨取髓不学之学是为真学士。
释迦为大道:收心灭度。无我、人、众生、寿者四相。道无可道,名无可名亦为真学士。
孔子为大道:先由下学而后上达,度己度人,成己成人,主立中庸自甘恬淡,谦虚卑下。内要大勇,刚而不屈;外要仁慈忍恻,济弱扶贫。通人理,达天理,知性理,究命理。抱天理以修性命,守人道以尽伦常为真学士。
达摩为大道:口授心法不在文字当中论,性悟神运,勿使形色身外寻。铲除异端邪术,修性了命至道。以善而化恶,以柔而克刚。提小德随外发展,敦风化去浮皈真。引细流而入沧海,度缘人以早脱沉沦。直指一真不二(道教的全真法脉)令徒反朴归心(○也)养其气,化其灵,含其瑞,和其光为真学士。
由上述而言,道士都依三教聖师奉行,华夏大地道教定能崛起,炎黄子孙定能认祖归宗!团结五大教为生死兄弟。道教的道士是万教的兄长,即该:慈悲、友善、大度、宽容!把爱、大爱、博爱奉献给万教。众生是父母,仇人也有缘,是非不去辨,头上有青天,想脱胎裯袄,先做忍辱仙。万教一心,步伐一致。人人讲《道德》,人人悟《清静》,人人知“一”理,人人体道情。道学向全球一开,天怎能不清?地怎能不宁?人怎能不聖?神怎能不灵?五谷怎能不丰盈?万物怎能不生?国怎能不安?社会怎能不稳定?齐家治国平天下,王侯定扶正!
最后,让佛的灵光,道的紫气,儒的庄严交融在一起,在天宫的○桥上怒放辉煌!让道的法音,驾驭着青牛,踏着人类和谐的舞步—共乐仙乡!
天下太平!
愚道士:张崇玄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