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圣人之学只在一字——王龙溪与王慎中论佛老之学
遵岩曰:「学术不出于孔氏之宗,失其统而为学者,其端有二,曰俗与禅。若夫佛氏之学,则固吾儒之宗派或失于矫则有之,非可以异端论也。」
龙谿曰:「然。异端之说见于孔氏之书,当时佛氏未入中国,于老氏尚往问而称之。庄子老氏之宗,皆非可以异端名也。吾儒之学自有异端,老氏学道德,佛氏学性命,蒙庄宗老而任狂,过于矫与诞则有之,今日所病,却不在此,惟在于俗耳。先师有云:『世之人苟有究心虚寂,学道德性命而不流于俗者,虽其陷于老释之偏,犹将以为贤,盖其心求以自得也。』世之儒者不此之病,顾切切焉惟彼之忧,亦见其过计也已。良知者,千圣之绝学,范围三教之宗,道德性命之灵枢也,使致知之学原本虚寂,而未尝外于伦物之感应。外者有节而内者不诱,圣学之宗也,何偏之足病?故曰『致知在格物』,言格物所以致吾之知也。吾儒与二氏毫釐之辩,正在于此。惟其狥于应感之迹,揣獏假借,不本于良知,以求自得,始不免于俗学之支离,不可以不察也。」
遵岩曰:「老子原是圣学。」
龙溪曰:「然。老子羲皇无为之学也,病周末文胜,故立言不免于矫,亦孔子从先进之意。」
友人问观妙观徼之㫖,龙溪曰:「观妙是性宗,无中之有也,观徼是命宗,有中之无也。有无交入,老氏之玄㫖也,在吾儒即寂感之义。」
友人问:「老子谷神玄牝,明是养生之术。」
龙溪曰:「吾儒未尝不养生,只是致知尽之,不如彼家名象多端庞杂。谷神即良知,谷神不死即良知常活。良知是鸿濛初判之窍,故曰『玄牝之门』。良知是生天生地万化之基,故曰『天地根』,以神驭气,神气自相配合,是集义所生者。集义即是致知。『用之不勤,绵绵若存』,即是勿忘勿助。集义,养气之节度也。彼家亦以孟子养气为几于道,但圣学不明,反自以为异耳。」
友人问老氏三宝之说。
龙溪曰:「此原是吾儒之学,大易之㫖,但称名不同耳。慈者仁也,与物同体也。俭者啬也,凝聚保合也,不敢为天下先者下也。谦冲礼卑也。慈是元之亨,俭是利之贞之性情,不为天下先是用九之无首,故曰『老子得易之体』。」
友人问庄子之学。
龙溪曰:「庄子已见大意,拟诸孔门,庶几开、点之下。东坡论庄子推尊孔子之意,虽是笔端善于斡旋,亦是庄子心事本来如此。其曰『不知以养其所知』,及『木鸡承雕』诸喻,即孔门无知如愚之㫖。其曰『未始有物』『未始有初』诸说,即大易先天之㫖。但寓言十九,似涉狂诞,世人泥以为訾,真痴人前说梦也。」
遵岩论释氏学曰:「萧梁以来,遡祖承宗,其说浸盛。学为士而泥于禅,遂多有之。心通性达,廓然外遗乎有物之累,而洞然内观于未形之本,则孔门之广大高明,其㫖亦何以异?其疑虑融释,灵几照灼,雨施云行,则草木毕遂。天虚渊定,而飞潜自形。自谓妙得乎姫易、大雅之微传,足以闢夫执器滞言之陋。以为拟议矜缀,似而非真,诵说训解多而迷始也。然以其摆落形迹以为无方体,捨弃大义以为黜聦明,荡然无复可守之矩度,而游移茫昧,徒有不可测之言,反为浮诞惰纵者之所托,故儒者尤患之。」
龙溪曰:「若是,则吾儒与禅学无复可辩矣。器本不可执,言本不容滞。议拟矜缀,执之病也。诵说训解,滞之讹也。有可守即为执,有可测即为滞。若曰『反为浮诞惰纵者之所托』,此则学禅者之病,非禅病也。后儒以其执器滞言之见,而欲窥其廓然之际,以为行迹可略,品节将由以不存,大义少疏,条理或因之无辩,是谓不揣其本而齐其末。一切拘迫謭泥之态,将为禅者之所嗤,乌在其为闢禅也哉。夫吾儒与禅不同,其本只在毫釐。昔人以吾儒之学主于经世,佛氏之学主于出世,亦大略言之耳。佛氏普渡众生,尽未来际,未尝不以经世为念,但其心设法,一切视为幻相,看得世界全无交涉处,视吾儒亲民一体、肫肫之心终有不同,此在密体而默识之,非器数言诠之所能辩也。」
龙溪谓遵岩曰:「子之气魄大,精神力量足担当世界,与世之踽踽謭謭者不同。譬之大树则鹗凤易于鸡栖,大海则龙蛇易于混处。世人以其踽踽謭謭之见,欲指摘訾议,撼而测之,秪见其自小也已。若吾人自处,则不可以不慎。有混有杂,终非完行。凤翔则鹗自灭,龙起则蛇自藏。此身独往独来,随处取益,以挽回世界为己任,而不以世界累其身,方为善用其大耳。」
遵岩曰:「千古圣人之学只一知字尽之,《大学》脩身以齐家治国平天下,只在致知。《中庸》诚身以悦亲信友,获上治民,只在明善,明善即致知也。双江云格物无功夫,吾有取焉。」
龙溪曰:「此正毫釐之辨。若谓格物有功夫,何以曰尽于致知?若谓格物无功夫,何以曰在于格物?物是天下国家之实事,由良知感应而始有。致知在格物,犹云欲致良知,在天下国家实事上致之云尔。知外无物,物外无知。如离了悦亲、信友、获上、治民,更无明善用力处。亦非外了明善,另有获上、治民、悦亲、信友之功也。以意逆之,可不言而喻矣。」
龙溪谓遵岩曰:「吾人学问未能一了百当,只是信心不及,终日意象纷纷,头出头没,有何了期?只今且道如何是心,如何是信得及?心无所用则为死灰,不能经世,纔用时便起烦扰。用不用之间,何处着力?日月有明,容光必照,变化云为,往来不穷而明体未尝有动,方不涉意象,方为善用其心。有诸己始谓之信,非解悟所及也。」
——选录自《龙溪会语》(王畿撰,贡安国辑,朱之珩点校,槐风书社,2017年9月)
《龙溪会语》是王阳明嫡传弟子王畿语录,讲的是「圣学」实功,「致良知」心法,「先天复性」之道,王畿(号龙溪)生前唯一刊行的著作。乃王龙溪在王阳明逝世后,率领王门众弟子及再传弟子并学界友人反复讨论阳明之学、切磋修证实功的心要。其在当时对阳明后学之提挈力量,有如《传习录》。王阳明去世后,门弟子多奉龙溪为宗。王龙溪是王阳明弟子中最长寿者,得法最纯正者,讲学坚持到最后者,故阳明之学因之而风行天下。
本书曾在中国本土失传数百年而复得,今为孤本,其原版全世界仅存1部,影印本、手抄本所存也在100部内(主要在日本)。其一脉传承为:万历丙子(1576年)王龙溪门人贡安国辑、查铎率后学刻→东传朝鲜,郑齐斗奉为家学,建立阳明学霞谷学派→郑厚一继承家学→李建昌(朝鲜近代儒者)→稻叶岩吉(日本史学家)→日本影印100部、散至学界(1932年)→原版至满洲国国立中央图书馆(1937年)→燕京大学图书馆(1945年满洲国覆灭)→满洲遗臣景家手抄本(1962年)→2017年9月,槐风书社据原版完整点校出版。
注:王慎中(1509-1559),号遵岩居士,嘉靖八才子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