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禅宗公案:通身是眼 

  All body are the eye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17-12-8

有一次,

道吾禅师问云岩禅师:‘观世音菩萨有千手千眼,请问你,哪一个眼睛是正眼呢?’

云岩禅师:‘如同你晚上睡觉,枕头掉到地下去时,你没睁开眼睛,手往地下一抓就抓起来了,重新睡觉,请问你,你是用什么眼去抓的?’

道吾禅师听了之后,说:‘喔!师兄,我懂了!’

‘你懂什么?’

‘遍身是眼。’

云岩禅师一笑,说:‘你只懂了八成!’

道吾疑惑的问:‘那应该怎么说呢?’

‘通身是眼!’


简介

云岩昙晟禅师:(781—841),俗姓王,建昌县(今永修县)人。

初从奉新百丈怀海禅师学佛,侍奉20年,后转从石头希迁禅师弟子药山惟俨禅师,言下顿悟,始得心印,承嗣青原下三世。长期住持修水县云岩禅院,法号昙晟禅师,也有人称云岩禅师。昙晟所著《宝境三昧》为曹洞宗重要文献之一。

昙晟禅师所著《宝境三昧》为曹洞宗重要文献之一。

他用对镜而立,形影相向的关系,说明体用的融合:“如临宝镜,形影相睹,汝不是渠,渠正是汝。”

并将此体用关系表述为“银碗盛雪,明月藏鹭”。

其禅法上承希迁禅师,下启曹洞宗。曹洞创派人良价禅师即为其高足。

《景德传灯录》记载,良价禅师辞别昙晟禅师时曾问:“若有人问及你的面貌如何,该怎样回答?”

昙晟禅师答:“即遮个是。”

良价不解其意,及至宜丰县洞水岸边,见水中身影,顿悟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