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1-28) 

Sakyamuni Tathagata should be of deeds (serial:1--28)

作者:网络      发布时间:2006-9-9

                                           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一、释迦垂迹
    法身是清净的,本没有生灭。然为了度化群迷,亦可乘大悲愿力,示现受生。释迦牟尼便是示现于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应身佛。释迦是梵语,译为华语称能仁。所谓垂迹,以法身为能现之本,而变化诸多分身以济度法界众生,是佛自觉觉他达到极圆满极神妙的境界。
    且如释迦如来,实于久远劫前早成正觉,而仍以八相示现人间,虽仅短短数十年间,但为化导众生而留下许多事迹。我们可以藉着许多事迹,进而体悟法身的实相妙理。其实,法身、应身皆属不可思议,所以,不可以平常“生灭”的观念认定当时释迦真实诞生于王宫,其后又当真在双林谢世。要知道这是佛的大慈大悲,怜愍众生长迷不醒,为化导凡俗同归大觉,于不生灭中示现生灭,受生于王宫贵族,具三十二相,号称释迦,而后弃王位而出家,悟道成佛,度化无量众生。
    令引经据论,略述释迦如来一代化仪,修因证果之前前后后,使人们从中可以了解到佛之所以垂迹人间度化众生的殊胜因缘。

二、买花供佛
    《因果经》上说:在过去久远劫前,有一位灯照王太子名普光,拜别父母之至爱,出家修行,成道后号燃灯佛。
    当时,有一位仙人名善慧,净修梵行,智慧超胜,以精微深邃的妙义折服了五百名外道。外道们对善慧仙人深生恭敬,求为弟子,并各以银钱一枚供养。
    善慧仙人辞别了外道之后,便前往拜谒燃灯佛,一路上思量当以何物供养,才能表达对佛陀的崇高敬意。适巧遇见一位青衣少女,手持七茎莲花,缓缓地向王宫行去。善慧仙人赶紧追上前探问:“此花卖否?”少女答说:“这些莲花是要送入王宫,准备供养佛的。但你执意要买,须得答应我所提出的条件。”善慧仙人为供佛心切,只得点头应允,即以五百银钱买下五茎莲花,用以供佛。青衣少女为他的一片至诚心所感动,也把所余的两朵莲花托仙人一并带去供养佛。
    在拜见燃灯佛时,国王及诸大臣们向佛礼敬后,纷纷献散名花。但见这些名花皆飘落于地,唯有善慧仙人所献的五朵莲花住于空中,化成宝盖;另外两朵,住佛左右。
    这时燃灯佛以无碍智,为善慧仙人授记说:“你勤修佛法,将来必当成佛,号释迦牟尼。”

三、布发掩泥
    《因果经》上说:有一天,善慧得知燃灯佛将要从此路经过。他发现有一段道路满是泥泞,心想:如来千福轮足何等尊贵,怎可以踏在这么浊湿的地方走过。即便脱下身上的鹿皮衣覆在地上,但仍不足掩泥,于是,他便全身躺在地面,把头发解开覆在泥地上,让佛从他身体上走过。
    佛因之为善慧授记说:“你将来必于五浊恶世中作佛,度化人天。”
    善慧听到佛为他授记,不胜欣喜,即求佛许他出家为沙门。佛知他道念坚定,便说:“善来比丘!”只见善慧须发自落,袈裟着身,即成沙门。善慧比丘欢喜踊跃,于是合掌以偈赞佛:
    今见世间导,令我开慧眼,为说清净法,去离一切著。
    今遇天人尊,令我得无生,愿将来获果,亦如两足尊。

四、上托兜率 
    据《佛本行集经》上说:从前护明菩萨随从迦叶佛修行,由能护持禁戒,梵行清净,命终之后,正念往生兜率天。
    这兜率天,凡是位证一生补处的菩萨,多必往生此。他们智慧满足,心生欢喜。因为在兜率天以下的诸于天,多有放逸,容易忘失正念;兜率天以上的诸天,又往往耽于禅定之乐,自然不愿下生。但菩萨却不然,他们生在兜率天,目的全是为了教化诸天人。
    这位护明菩萨自从生到兜率天之后,由于他的功德威神力故,使得诸天宫殿更加明丽辉煌而庄严。但菩萨即使见到最殊胜、最美妙的五欲境界,也不会为之心动而忘失正念。护明菩萨住在兜率天满四千岁,常为诸天人宣说无常、苦、空等诸法相,令他们心生厌离。
    菩萨又以天眼遥观下界人间,但见众生造种种恶业,随业受报,众苦逼迫,无解脱时。由此生大悲悯,心中念说:为了救拔一切众生的苦恼,为令众生获得究竟安乐,为了说法教化众生,我今刻不容缓,即当下生人间,示现出家学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而后大转**[法/L*],度诸众生,灭尽一切苦,共成无上道。

五、家选饭王

    《因果经》上说:当时善慧菩萨,修习六度万行,圆满具足,位登十地,相当于一生补处菩萨,已将近达到一切种智,称为圣善慧,在兜率天为诸天主宣说菩萨修行次第;并于十方国土随类化身,观机说教。
    善慧菩萨这样在兜率天住了四千岁,期运已满,即将下生人间示现作佛,当时有五种瑞相出现:一、自身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二、大地十八种相动;三、魔宫隐蔽不现;四、日月无光;五、天龙八部俱受震动,不能自禁。
    菩萨又观察五事:一、观察众生得度机缘已熟;二、观察于此时节度化最为适宜;三、观察哪个国土最为优胜;四、观察哪个种族最为尊贵;五、观察过去因缘,谁最真正应为父母。如是慎重考察思维,而后作出结论:娑婆世界摩竭提国的皇后虽然贤良,国王却心术不正;和沙国儒弱无能,受他国挟制;维耶离国人民好争强斗胜:钹树国人民举动皆妄……,其余国家皆属边地,不宜受生,唯有迦毗罗卫国,地处世界之中;在诸种姓中,刹帝利最为尊贵,因为他们是瞿昙苗裔、圣王的后代,而此时国主净饭王,性行仁慈,所作清净,英明聪慧;摩耶夫人贤德无双,这对夫妇才真正堪为父母,于是决定托生于净饭王之家。


六、乘象入胎
    《因果经》上说:当善慧菩萨从兜率天宫降生母胎之时,摩耶夫人正在睡梦中,忽见一菩萨乘六牙白象腾空而来,从右胁而入。顿时感到自身光明莹洁,如净琉璃,身心舒畅轻安,如饮甘露,快乐无比。一觉醒来,便把梦中所见之事告知净饭王。
    净饭王立即招来占相家,询问夫人所梦,主何吉凶?
    占相师占后说:“夫人身中所怀太子,具有绝妙好相,难以尽说。今约略而言:这位太子将来必能光显释迦族。因为太子降胎之时,放大光明,有诸天释梵围绕护侍,此相乃是正觉之瑞。他日若不出家,必定成为转轮圣王,统领四天下,国富民安,千子具足。”
    摩耶夫人自从菩萨处胎以来,每日精修六度波罗蜜,常有天人送来丰美饮食,便不再吃人间荤腥食物。这期间,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清凉香风四起,所有病患皆不治而愈,百谷苗稼自然丰稔,举国人民皆过着和平安乐的生活。

七、树下诞生
    《本行经》上说:摩耶圣母怀孕菩萨满十月,将要生时,其父善觉长者派人向净饭王请求,让摩耶夫人回到家乡蓝毗尼园小住几日。净饭王即敕令许多官员彩女一路护送。
    到达蓝毗尼园大吉祥地,夫人安祥徐步,到处观赏花园景致,园中有一大树名无忧,花香色艳,枝叶柔软低垂。夫人即举右手攀彼树枝,这时太子遂从右胁而生,全身放大光明,遍照诸天世间。时天斋释以微妙天衣裹手,承接太子。

八、九龙灌浴
    《本行经》上说:四大天王抱着太子向摩耶夫人庆贺。这时太子不用旁人扶持,而于四方各行七步,每行一步,地上即有大莲花自然涌出。太子眼视四方,举其右手,而作狮子吼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欢喜赞叹,生大恭敬。
    其时花园中忽然涌出二池,一冷一暖,贮满清净香水。又见虚空中,有九龙吐水,浴太子身。天人们奏着美妙动听的音乐,空中散下五彩缤纷的香花供养太子。一时十方大地六种震动,一切众生俱感受到曾所未有的欢乐。
    太子诞生之时,正当我国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初八。这一天,江河之水自然澎湃,似欢腾状;山川宫殿震动,空中有五色光芒贯入太微宫。周昭王急问群臣,是何瑞相?有太史苏由奏说:此瑞相主西土有大圣人诞生,千年之后,必有教法传来我国。王即敕令把此事镌记于石,埋在南郊,以备将来考证。

九、从园还城
    《本行经》上说:有一大臣名摩诃那摩,这天正陪同诸国师婆罗门,来到蓝毗尼园,在门外站着,谈论今天何故大地震动,天空晴朗,百花齐放,空中奏着美妙梵音,微风拂体,倍感情凉,种种瑞相,真是希有!这时只见有一宫女从园中急奔而出,满脸喜悦,一见大臣,急忙报说:“国王夫人已生太子,端正可爱,天下无双,你赶快回宫,向国王奏知此事。”大臣调来马匹,风驰电掣回到王宫,未见于王,先打欢喜鼓。
    这时净饭王正坐在宝殿上与文武大臣们谈论国政,忽闻鼓声,急问群臣宫中发生何事。大臣上前奏说:“恭喜大王,夫人生一太子,形似天人,身黄金色,放大光明。”国王闻知此事,立即带领随从,往园中看望太子。到了蓝毗尼园,先对夫人奖慰一番,而后对夫人说:“请于太子所生之处,布置种种庄严吉祥物,我要好好地看视太子。”布置已毕,夫人命宫女抱着太子出来与国王见面。
    国王心想:我子尊贵而有福德,入城应乘何种辇舆?这时即有毗首羯磨天化作七宝辇舆,四大天王各变成英俊少年,扛着太子所乘的宝舆缓缓而来。净饭王令诸童子身着黄衣,左手执金瓶,右手持宝杖,在太子前翊从而行;空中有诸天玉女各持珍宝香炉,焚种种微妙之香,在太子前引导。整个场面仪式,庄严隆重,前所未有。

十、仙人占相
    《本行经》上说:迎接太子回宫之后,一切庆贺已毕,净饭王即召来相师,为太子看相。诸相师等一心瞻仰太子形貌,而后依据先圣所记载的定论进行评断,回报国王说:“这位太子,身具三十二种大丈夫相,有大威德。既生在王家,将来长大后,若在家,可以成为转轮圣王,七宝具足,享极世间荣华富贵之乐;若弃王位,出家学道,定可成为大觉世尊,作天人师,名称远闻,充满世界。”
    相师走后,又有一仙人名阿私陀,从远道徒步而来,向净饭王请求,希望要见太子一面。国王知仙人来意甚诚,即命抱太子出来。仙人双手接过太子,安于头顶上,又放置膝上,然后对国王说:“今此太子,身黄金色,备具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将来必定出家学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转无上**[法/L*],为一切众生阐扬正法,凡有缘听到佛法的人,皆得解脱。”
    仙人言已,心中自念道:众生迷倒,不闻如来正法,如处长夜,久受轮回。今正当有佛出兴于世,可是自己已经衰老,恐等不到如来宣说正法的那一天了;错过这样殊胜的因缘,真可谓抱憾终天!想到这里,不胜懊恼,禁不住悲泪横流,掩面乘空而去。

十一、大赦修福
    《佛本行集经》上说:国王听了相师及阿私陀仙人的预言后,知太子有大威德,将来必定光显释迦族,满心欢喜。于是,召集文武百官,宣布说:“卿等听着,今为太子之故,敕令国内所有监狱犯人全部赦放,使他们重见天日,改过自新;乃至一切诸禽兽等也一并放舍,令它们返归自由,各安天年。”又对国师婆罗门说:“若知所有精进修道者聚集之处,无论人数多少,凡有所需,尽皆布施;所有寺院庙堂,皆令修治庄严,依法祭祀,为太子祈福。”
    国师婆罗门得令之后,于四方召来三万二千婆罗门,分批进入王宫,接受布施,满七日夜。所有功德,皆为太子回向,愿令增进福德。有偈赞说:
   净饭王心大欢喜,以生福德太子故;
    一切群臣皆聚集,天下囚系普放恩。
    诞育既称适本心,殷重欲为作生法。
    为令太子增益故,布施于彼婆罗门。


十二、姨母养育
    《本行经》上说,自从太子诞生以后,摩耶夫人由于失去诸天威力的加持,身体逐渐瘦弱。过了七天,即便命终,其神识在生忉利天上。虽生天上,仍思念太子,便同诸天彩女各持香花等种种供养品,从虚空飘然而下,至太子所,处处遍散。供养太子毕,走入王宫,对净饭王说:“我于当初怀孕太子之时,满足十月,感受到无比快乐。今我得生天上,所要快乐,如前不异。愿大王珍重,不必为我生大忧苦。”言罢,即便隐身,返回天宫。
    摩耶夫人既已生天,净饭王即将太子付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对她说:“你是太子亲姨母,应当养育,而且要好好地爱护他,依时乳育,使太子能够平安健康成长。”又另外选择三十二名使女,协助姨母养育:八女轮番抱持,八女依时洗浴,八女依时哺乳,八女为太子作种种戏耍。姨母谨依净饭王所嘱,完全做到尽责尽力,犹如十五的月亮,清净圆满,毫无缺陷;又如尼拘陀树,得种好地,而渐增长,终成大树。
    另一方面,自从太子出生以来,以太子威德力故,净饭王家的财富逐日增长,无所乏少;所有从前的怨仇,皆化敌为友;风雨适时,无诸灾难,五谷丰登,人民安乐,真正呈现着一片空前未有的太平盛世新气象。

十三、往谒天祠
    据《大庄严经》上说:太子诞生以来,举国欢乐。时有释迦亲族中诸位长者,同到净板王住处,对国王说:“依照我国的风俗习例,现今应带太子到天庙拜谒天神,以祈太子一生大吉大利。”
    国王同意,即对摩诃阇波提说知此事,并通知宫中人员,妥善布置一切事宜。太子穿上珍贵华丽的衣服,更加显得庄严可爱。由净饭王亲自带着太子乘车而出,诸大臣以及释氏眷属前后翊从,沿路烧香散花。有无数军人执持幡盖;又有无数歌女鼓乐歌舞,随从而行;虚空中有无量诸天散众天花。净饭王威仪整肃。
    到了天庙,国王亲自抱着太子走入天庙中,一脚刚踏入门阃,只见神庙中所有诸天神像,纷纷从座上站起,向太子合掌致敬。当时会中有百千天人看到这种感人场面,皆大欢喜。迦毗罗卫国六种震动。这时庙中所有神像,各现本形,齐声说偈赞道:
    圣子如日月,亦复同溟海;而与须弥等,不宜恭敬我。
    福慧及威力,礼者获大利;若人去骄慢,生天证涅盘。
    由于这次太子入于天庙,感动了无量诸天人民,皆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动。

十四、园林嬉戏
    《本行经》上说:当时净饭王特令巧匠制作众宝璎 珞、胜妙花鬘、宝冠腰带等,用以庄严太子。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常常抱着太子,坐宝辇中。有无数童男童女装束整齐,手执各种鲜花,引导其前,一起来到游乐园中。
    这座园林原名无垢清净庄严。园中布置有各式各样的车轮、船舫,各种各样的锣鼓乐器,还有形形色色可爱的小动物;遍地绿草鲜花,到处莺歌燕舞,景物幽雅而壮观,令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太子伴着许多童男童女于中恣意游玩嬉戏,或唱歌跳舞,或聚沙为塔,或散花礼拜,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遍满整个园林。
    太子就在这样的童年世界中度过了八年,并在娱乐中不断启发了灵感,增长了智慧。虽在幼年,却已有超凡的气质,不像其他的小孩或哭闹淘气,或流涕不净,饭食适中而止即能不饥不渴。因此,凡是养育太子的奶妈保姆,都很欢喜。
    当时,园中有一天神名离垢,每次看到太子来到园中,都心生敬意,住在虚空中,隐其身体,持种种香花散于太子顶上。
    到了太子需要休息的时候,姨母仍抱着太子坐宝辇上,回到宫中。

十五、习学书数
    《本行经》上说:太子年已八岁,净板王对文武百官说:“卿等各各留心,访问国中谁人最有智慧,谁人通达各种技能,可以请来做太子的老师,教授学问技能。”
    群臣中即有人回报说:“毗奢婆密多通今博古,知识学问最好,足可以教导太子。”国王即召来毗奢婆密多,任为太子老师,并令释迦族中所有童子皆随太子伴读。
    到了正式开学的这一天,毗奢婆密多远远看到太子走来,由于太子大威德力故,竟使老师不自禁地屈身向太子顶礼;拜起环顾四周,心中未免羞惭。这时只见虚空中有无量诸天神王守护太子,以种种鲜花散太子顶上。
    太子第一天上学,就能把当时最具权威的六十四种学术名著的书名一一背诵出来,并请教老师准备教哪一门功课。这下可把老师怔住了,因为这六十四种书名老师本人也未必尽知呢!这回心中是真的惭愧了,再也生不起贡高我慢之心,于是面向太子而说偈道:
    希有清净智慧人,善顺于诸世间法;
    自己通达一切论,复更来入我学堂。
    如是书名我未知,你今悉皆诵持得;
    是为天人大尊导,今复更欲觅于师。
    自此,太子同许多童子一起读书写字,由于太子威德力及诸天神力加护,所有学生进步奇快,皆能通达一切书数经论。

十六、讲演武艺
    《本行经》上说:太子天资高妙,于文学方面,过目成诵,一点即通。于是净饭王对群臣说:“卿等诸臣,可知国内谁人武艺最强,智谋最深,可以请来教太子练习武艺?”
    有人报说:“羼提提婆,二十九般武艺,样样精通,足可以教授太子。”国王即命人建造演武厅,名为勤劬园,让太子随提婆习学武艺。
    提婆引太子走入教场,为太子讲解各种兵器以及技击方法等。太子看到这许多兵器,联想到战争的恐怖、残忍,不知天下有多少无辜众生伤亡于这些兵器之下,因此悉背弃舍,更不肯学,即对武师说:“这些兵器的用法我都知道了,不必劳烦你教。”
    提婆只得教其余军事上使用的一些理论,以及如何治理世间的种种机谋智巧等杂事。这些学问技能,世人需要积年累月煞费苦心地会钻研,然亦或有所成或有所不成;而太子能于最短的时间内,不必费心习学,就能完全通达无碍。武师提婆看到太子有如此聪颖异常的才能,想到自己所教的远不如太子所悟的多,心中未免有愧,即对太子致礼,并说偈赞道:
    汝于年幼时,安庠而学问;不用多功力,须臾而自解。
    于少日月学,胜他多年岁;所得诸技艺,成就悉过人。

十七、太子灌顶
    《过去现在因果经》上说:有一天,净饭王召来群臣而共议说:“太子年已长大了,智勇兼备,文武双全,今宜应择定吉日,取四大海之水,为太子灌顶立位。”群臣一致表示赞同。即择定二月初八日举行灌顶仪式;并通   知邀请邻近诸小国王到时皆来参加这次典礼。
    到了二月初八这一天,各国国王嘉宾以及仙人婆罗门等皆悉云集而至。宫殿上悬挂着各色彩幡宝盖,烧香散花。仪式开始,鸣钟击鼓,乐师指挥音乐团奏着庄严肃穆而和雅的音乐。诸仙人以七宝器盛四大海水各个顶戴,然后传授婆罗门以及所有诸臣,悉已顶戴,最后传与国王;国王即以宝器中水灌太子顶上。之后,国王取七宝印付与太子,又击鼓一通,国王高声宣布说:“今立萨婆悉达多以为太子。”
        这时虚空中无数天人神王等各奏微妙天乐,异口同音赞言:“善哉!善哉!”
        与此同时,其余八国国王有感于此次仪式隆重,盛况空前,当下决定,也在这一天中,八国同时举行立太子住。
    整个仪式完毕,太子向国王请求,想出去散步,观看城外风光。国王听许,即由群臣导从,游观田野。看到农夫耕田,挥汗如雨;土翻虫出,鸟随啄食。太子见已,起大慈悲,即便思惟:“众生以强凌弱,互相吞食,甚可伤愍!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道啊!”
        国王看到太子满脸带着伤感之情,唯恐太子因厌世而出家,于是暗自决定,应为太子早日婚聘,以悦其意;并增派许多美貌歌女,陪太子娱乐。

十八、游观农务
    《普曜经》上说:太子渐已长大了,长期在宫廷过着那种奢靡的生活,对太子来说,已是索然无味了。所以很想观察一下王宫以外的世界,于是遂向父王请求,想到外面去看看大自然的风光。父王准许,即由群臣引导,来到城外的乡村。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幕农夫耕田的图境。只见火红的烈日晒在农夫黝黑的皮肤上,耕牛吐着白沫艰难地行走。土翻虫出,鸟随啄食。太子见已,生大慈悲:可怜芸芸众生,生活在这样浊恶的世界里,备受众苦,惶惶不安;人生不满百,忧患有万般,何况人命无常,出意难保入息;既殁之后,随业受报,五趣轮转不休,三恶道痛苦难言!
    太子边走边想,见田园旁有一大树,树叶茂盛,便于树下结跏趺坐,一心禅思,渐入正定。
    当时有五百仙人在虚空中飞行,经过太子上空,竟不能得过。诸仙人即下地,遇见太子正在禅坐入定,叹未曾有。同时,四周的树木。省向太子所坐处曲躬致礼。
    群臣见到如此希奇之事,急报国王。国王随即来到树下,见太子威神吉祥,巍巍无量庄严,即说偈道:
    “如火在山顶,如月在众星;现身树下禅,威光无不照。其初生之时,身自坐禅思;其身威神光,明彻普遍照。十方诸众生,因是得济度。”

十九、诸王角力
    《本行经》上说:净饭王与诸大臣为了考核释迦族诸王子中谁武艺最高强,因而决定举行一次武术比赛。由大臣娑呵提婆任裁判。
    第一个比赛项目是射击。于广场上安置铁鼓,看谁射得最准、最远、最有力。首先由提婆达多射击,一箭射穿三鼓,其箭射达四公里处。接着由难陀射击,亦射穿三鼓,其箭射达六公里处。
    轮到悉达多太子,试考官把各种弓箭拿出让太子选试,皆嫌力道太弱。国王即命人到内库取出祖上师子颊用过的大弓。太子手执弓箭.安坐不动,微用少力,平胸而射,一箭直穿七个铁鼓,其箭射达十六公里外,力道不衰,一直没入虚空中,遂为帝释天所得。
    第二个项目比赛射铁猪。太子一箭射穿七个铁猪,其箭入地,直至黄泉,即成一井,后人称为箭井,于今犹在。
    太子比赛得胜,诸天人散花表示庆贺。帝释把太子所用的箭供奉在天宫中,并建立箭节,以作纪念。

二十、掷象成坑
    《本行经》上说:当时净饭王既见太子诸般技能皆胜诸王子,满心欢喜,即命人回宫牵来大白象,以种种璎珞装饰庄严,好让太子乘坐入城。
    其时提婆达多刚从城外而入,见有人牵着大白象正要出城,即问说:“此象出城干啥?”来人答说:“让悉达多太子乘坐入城。”提婆达多平时自恃力大,我慢贡高,傲气凌人,无所忌惮;今日比武,败于悉达太子,心怀妒嫉,即走上一步,右手牵住象鼻,左手挥拳在大象额头上一击,竟把大象一拳打死,倒毙于地。象身塞住城门,众人往来受阻,以致拥挤。
    难陀随至。见象塞路,妨人行走,即以右手牵住象尾,拖离城门七步。
    悉达多太子见已,知提婆达多心怀不善,以力示威;然此象身粗重无比,若日后坏烂,就会臭气熏天,于是就用左手举起象身,右手搭着,从空中掷出城外。象身直飞五里以外,方才落地,即成大坑。

二十一、悉达纳妃
    《因果经》上说:太子年至十七。净饭王召集群臣共议道:“太子今已长大,宜应婚娶。众卿等以为如何?”群臣中有人奏说:“臣知摩诃那摩长者,有一小女名耶输陀罗,容貌端正无双,聪明智慧过人,知书达礼,淑质英才。有如是贤德之女,合当聘与太子为妃。”国王说:“诚如爱卿所言,理当娶之。”
        国王回宫,命老成宫女往摩诃那摩长者家,观察其女容仪礼节如何。宫女受命,即往长者家,停留十日,细心观察此女;回宫报说:“据我观察,此女容貌端正。威仪进止实在没有人能比得上。”于是国王遂派人前往对摩诃那摩长者说:“太子已到纳妃年龄,闻知令爱美貌贤德,宜堪联姻。”摩诃那摩当即应承。
    国王即令大臣择定吉日,遣车万乘而往迎娶。隆重地为太子举行婚姻大礼;并为太子另纳二妃,一名瞿夷,一名鹿野。同时建造三时殿,更增诸多歌女,昼夜陪伴太子娱乐。
    太子虽时时与其妃相处,然从来不曾起世欲之念,于静夜中但修禅观,未尝与妃有夫妇之道。

二十二、五欲娱乐
    《本行经)上说。太子成婚之后,净饭王又为太子建造三等宫,安排三千彩女,日夜轮番奉侍太子;又于宫中布置种种音乐歌舞,令太子欢娱,受诸快乐,不许远涉出宫游历。又于太子所住宫院外周另建三重围城,各安一铁门,设置机纽,平时关闭需五百人合力推动;推动之时,门声响动可闻二十里;大门内外,各有壮士守卫,戒备森严。净饭王之所以如此防护,皆因当时阿私陀仙人所说预言,唯恐太子有朝一日舍离眷属,逾越出家。
    另一方面,国王从自身做起,全面推行道德化育,禁止一切邪恶行为,努力创办种种慈善事业,造福社会人民,以此善报回资太子增长功德,唯愿太子身心安乐,不起出家之念。
    太子在父王的庇护之下,在皇宫内享受着世间最胜妙的五欲娱乐,十年不曾出外。

23、空声警策

  《本行经》上说:当时虚空中有一天子,名作瓶,看到悉达多太子十年在宫,受五欲乐,很为太子担心,唯恐太子留恋世间,心耽五欲,执迷不悟;那么,百年岁月,倏尔而逝,光阴迅速,时不待人,空怀救世悲愿,又有何用呢?我今应当力劝护明菩萨(即太子),为彼警示种种厌离之相,使他早日觉察,捐弃五欲,舍欲出家,莫再耽湎不醒。即于空中说偈道:
身自被缚欲解他,譬若盲人引群瞽;
  己身解脱乃免彼,犹如有目能导人。
  善哉仁者年盛时,宜速出家令满愿;
  唯有出世行大智,乃能厌离此五欲。
  众生多有烦恼患,仁者为作大医师;
  说诸妙法如药王,速疾将向涅盘岸。
  无明黑暗所障蔽,诸见罗网种种缠;
  速燃智慧大灯明,早使天人得净眼。
作瓶天子说此偈已,由于天子威神感动,发出如是劝诫因缘,加上太子本身宿世善根福德力,竟使宫中彩女原来所作的淫歌艳曲,一时转为宣扬信解、住持正法、-心趣向涅盘的微妙音声,令太子心生觉悟,厌离世间。

       24、饭王获梦

《本行经》上说:当时作瓶天子以神通力警示世间种种可厌相,激励太子发心出家。
  当天晚上,净饭王一夜之间,连做七个梦:一、梦见有无量人天,举帝释幢从城东门出;二、梦见太子乘大白象从城南门出;三、又梦太子驾驷马车从城西门出;四、梦见一大车轮,具足诸宝庄严,从城北门出;五、梦见太子在街市中心,手执一槌,挝打大鼓;六、梦见太子坐在高楼之上,散施珍宝,而有无量人民接受太子所施珍宝,欢喜而去;七、梦见城外有六人抱头痛哭,伤心欲绝。
  净饭王一觉醒来,追忆梦中所见之事,心大惶怖;天亮急召占梦师,问夜间所梦之相主何吉凶?众占梦师琢磨良久,皆答不知。净饭王心中更加忧愁不安。
  这时作瓶天子化作婆罗门来到皇宫门外,对门人说:“我能善解国王梦中之事。”门人进入通报,国王召婆罗门入宫,请为决断。婆罗门说:第一种梦境是预示太子将来必定出家之瑞相;第二梦境预示太子出家必证圣果;第三梦境预示太子出家证一切智,具足十力、四无所畏;第四梦境预示太子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第五梦境预示太子成佛后,转大**[法/L*];第六梦境预示太子成佛后,以三十七道品等种种法门度化无量众生;第七梦境预示太子成佛,以正知见降伏外道六师,致令六师生大忧恼。
  作瓶天子为国王一一详加解释后,又对国王安慰说:“这七种梦境都是好预兆,是大吉祥,将来必获大善果报。大王须自庆幸,应生欢喜,勿怀恐怖,忧愁不乐。”
  国王听了,心想:现在唯有的办法,也只有让太子过着更加适意快乐的生活,或许能够使太子染著世间五欲,心生爱恋,不想出家,方能免除我的忧念。

        25、路逢老人

  《本行经》上说:当时作瓶天子为了让太子走出皇宫,到外面观看世间好恶,令生厌离心,舍弃五欲,因于太子之前极力称赞城外园林,景致十分优美可人。太子听了,大为心动,即命驭者准备车马,欲往城外园林观赏游乐。
  驭者速疾奏知国王。国王立即传令,发动全城军民,全面大搞卫生,清理所有街道一切污秽垃圾,令得清净庄严;凡老病死亡、六根残缺者,一律驱逐回避。一切布置完毕,太子登上宝车,从城东门而出。
  这时,作瓶天子变化成一老人,曲背低首,皮皱齿落,白发如霜,骨瘦如柴,四肢颤抖,行路蹒跚,唯仗拐杖,一步一颠地在太子面前走过。
  太子乍见老人,惊异不已,即问驭者:“此是何人?”驭者答说:“这是老人。”太子又问:“何以名为老人?”驭者答说:“凡名老者,为日月寒暑所逼,全身器官逐渐衰退,一切行动失去灵便,形体消瘦,气力微弱,苟延残喘,朝难保夕,其命将终。”
  太子又问:“我今此身,也会一样走向衰老吗?”驭者答说:“太子,人虽有贵贱之别,但凡有生,必然有老,这是任何人皆逃避不了的。即今太子之身,同样具有如是老相,不过暂时未现罢了。”太子听了,不胜伤感,对驭者说:“回去吧,我已没有心情观看园林的景致了。”心中暗自思惟:我当作何方便,才能得免衰老之苦?

       26、道见病卧

  《本行经》上说:当时作瓶天子心想:护明菩萨在皇宫内,恣意享受五欲已经多时;然世间无常,盛年易失,我当设法使其觉悟,令速舍离五欲而出家。
  由于菩萨宿福因缘,这时忽然起念,又要出城游乐,即召来驭者,对他说:“准备好车,我要出城游玩。”驭者遵命,一切准备就绪,请太子上车往城南门而出。
  其时,作瓶天子于太子前路,化作一病患人,身体羸瘦,面色枯黄,气息微弱,命在须臾;躺在粪秽中,宛转呻吟,悲切酸楚,不忍见闻。
  太子问驭者说:“此是何人?”驭者答说:“这是病人。”太子又问:“何以名为病人?”驭者回说:“此人平时不善保养,尽情恣欲,以致四大失调,这时病情危笃,无药可治,威德已尽,死期将至,欲想康复,已是无望了。”
  太子又问:“独此一人有病呢?还是一切人都会生病?”驭者答说:“一切众生皆悉难免。”太子说:“这太悲惨,太可怕了!既然我这身体有朝一日也会遭受如是病苦,我哪有心情再去园林游戏!”即命驭者驾车回宫,独自一处,端坐思惟。
  国王得知,回想当年阿私陀仙所说预言,若果应验不虚,恐怕太子早晚要舍我出家了。

        27、路睹死尸

  《本行经》上说:当时作瓶天子心想:护明菩萨在皇宫之中,过着极为快意欢娱的生活,然今时机已至,不能再耽着了。我得再次设法让太子出城,点化一番,令其厌离五欲,早日出家。
  这天,太子又对驭者说:“你可速备驷马宝车,我要出城诣园游戏。”驭者遵命,一切就绪。太子坐宝车上,从城西门而出。
  其时,作瓶天子于太子前,化作一死尸,卧于床上,由众人抬着走;家亲眷属,围绕哭泣,十分悲怆。
  太子见之,心怀惨恻,问驭者说:“这是怎么回事?”驭者答说:“这卧于床上的叫做死尸;旁边围绕哭泣的是死者的亲友。”太子又问:“死尸又是怎么回事?”驭者说:“这人已失去生命,再也不能思惟活动,今此形体如同木石,唯独识神随业转世;从今以后,生死别离,再也见不到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故名死尸。”
  太子问道:“这么说来,有朝一日,我也会死吗?”驭者说:“是的。太子尊贵之身,但也难保一死。世间所有人民,无论贵贱贤愚,皆不免死。”太子听罢,心情十分难过,即命驭者回驾返宫,端坐思惟,默然系念,世间一切事物终归无常,有谁能超越生死呢?

         28、得遇沙门

  《大庄严经》上说:有一天,太子又召来驭者,对他说:“今日我要出城诣园林游玩,你可预备车马。”驭者奏知国王。国王对驭者说:“以前太子三出城门,见老病死,忧愁不乐。今日可从北门出;我当命人严饰道路,香花幡盖,倍胜于前,不得更有非吉祥事在于路侧。”一切布置停当,太子坐宝车上,官属前后导从,往城北门而出。
  这时,净居天化作比丘,身披坏色衣,剃除须发,手持锡杖,徐步而行,形貌端严,威仪整肃。太子遥见,问驭者说:“此是何人?”其时净居天以神通力,令彼驭者回报太子说:“这是一位出家人呀!”
  太子即便下车,向比丘作礼,并请教说:“出家究竟有什么好处?能得什么利益?”比丘答说:“我见在家充满诸苦,生老病死一切无常,皆是败坏不安之法。所以辞亲割爱,独自空闲,勤求方便,得免斯苦。我所修习无漏圣道,行于正法,调伏诸根;起大慈悲,能施无畏;心行平等,护念众生;不染世间,永得解脱,这便是出家的好处和利益啊!”
  太子听了,深生欢喜,遂赞叹说:“善哉善哉!天上人间,唯此为上,我当决定修学此道。”这一回出城,太子的满腹愁思一扫而光,于是怀着喜悦之情登驾而还。

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23、空声警策

  《本行经》上说:当时虚空中有一天子,名作瓶,看到悉达多太子十年在宫,受五欲乐,很为太子担心,唯恐太子留恋世间,心耽五欲,执迷不悟;那么,百年岁月,倏尔而逝,光阴迅速,时不待人,空怀救世悲愿,又有何用呢?我今应当力劝护明菩萨(即太子),为彼警示种种厌离之相,使他早日觉察,捐弃五欲,舍欲出家,莫再耽湎不醒。即于空中说偈道:
身自被缚欲解他,譬若盲人引群瞽;
  己身解脱乃免彼,犹如有目能导人。
  善哉仁者年盛时,宜速出家令满愿;
  唯有出世行大智,乃能厌离此五欲。
  众生多有烦恼患,仁者为作大医师;
  说诸妙法如药王,速疾将向涅盘岸。
  无明黑暗所障蔽,诸见罗网种种缠;
  速燃智慧大灯明,早使天人得净眼。
作瓶天子说此偈已,由于天子威神感动,发出如是劝诫因缘,加上太子本身宿世善根福德力,竟使宫中彩女原来所作的淫歌艳曲,一时转为宣扬信解、住持正法、-心趣向涅盘的微妙音声,令太子心生觉悟,厌离世间。

       24、饭王获梦

《本行经》上说:当时作瓶天子以神通力警示世间种种可厌相,激励太子发心出家。
  当天晚上,净饭王一夜之间,连做七个梦:一、梦见有无量人天,举帝释幢从城东门出;二、梦见太子乘大白象从城南门出;三、又梦太子驾驷马车从城西门出;四、梦见一大车轮,具足诸宝庄严,从城北门出;五、梦见太子在街市中心,手执一槌,挝打大鼓;六、梦见太子坐在高楼之上,散施珍宝,而有无量人民接受太子所施珍宝,欢喜而去;七、梦见城外有六人抱头痛哭,伤心欲绝。
  净饭王一觉醒来,追忆梦中所见之事,心大惶怖;天亮急召占梦师,问夜间所梦之相主何吉凶?众占梦师琢磨良久,皆答不知。净饭王心中更加忧愁不安。
  这时作瓶天子化作婆罗门来到皇宫门外,对门人说:“我能善解国王梦中之事。”门人进入通报,国王召婆罗门入宫,请为决断。婆罗门说:第一种梦境是预示太子将来必定出家之瑞相;第二梦境预示太子出家必证圣果;第三梦境预示太子出家证一切智,具足十力、四无所畏;第四梦境预示太子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第五梦境预示太子成佛后,转大**[法/L*];第六梦境预示太子成佛后,以三十七道品等种种法门度化无量众生;第七梦境预示太子成佛,以正知见降伏外道六师,致令六师生大忧恼。
  作瓶天子为国王一一详加解释后,又对国王安慰说:“这七种梦境都是好预兆,是大吉祥,将来必获大善果报。大王须自庆幸,应生欢喜,勿怀恐怖,忧愁不乐。”
  国王听了,心想:现在唯有的办法,也只有让太子过着更加适意快乐的生活,或许能够使太子染著世间五欲,心生爱恋,不想出家,方能免除我的忧念。

        25、路逢老人

  《本行经》上说:当时作瓶天子为了让太子走出皇宫,到外面观看世间好恶,令生厌离心,舍弃五欲,因于太子之前极力称赞城外园林,景致十分优美可人。太子听了,大为心动,即命驭者准备车马,欲往城外园林观赏游乐。
  驭者速疾奏知国王。国王立即传令,发动全城军民,全面大搞卫生,清理所有街道一切污秽垃圾,令得清净庄严;凡老病死亡、六根残缺者,一律驱逐回避。一切布置完毕,太子登上宝车,从城东门而出。
  这时,作瓶天子变化成一老人,曲背低首,皮皱齿落,白发如霜,骨瘦如柴,四肢颤抖,行路蹒跚,唯仗拐杖,一步一颠地在太子面前走过。
  太子乍见老人,惊异不已,即问驭者:“此是何人?”驭者答说:“这是老人。”太子又问:“何以名为老人?”驭者答说:“凡名老者,为日月寒暑所逼,全身器官逐渐衰退,一切行动失去灵便,形体消瘦,气力微弱,苟延残喘,朝难保夕,其命将终。”
  太子又问:“我今此身,也会一样走向衰老吗?”驭者答说:“太子,人虽有贵贱之别,但凡有生,必然有老,这是任何人皆逃避不了的。即今太子之身,同样具有如是老相,不过暂时未现罢了。”太子听了,不胜伤感,对驭者说:“回去吧,我已没有心情观看园林的景致了。”心中暗自思惟:我当作何方便,才能得免衰老之苦?

       26、道见病卧

  《本行经》上说:当时作瓶天子心想:护明菩萨在皇宫内,恣意享受五欲已经多时;然世间无常,盛年易失,我当设法使其觉悟,令速舍离五欲而出家。
  由于菩萨宿福因缘,这时忽然起念,又要出城游乐,即召来驭者,对他说:“准备好车,我要出城游玩。”驭者遵命,一切准备就绪,请太子上车往城南门而出。
  其时,作瓶天子于太子前路,化作一病患人,身体羸瘦,面色枯黄,气息微弱,命在须臾;躺在粪秽中,宛转呻吟,悲切酸楚,不忍见闻。
  太子问驭者说:“此是何人?”驭者答说:“这是病人。”太子又问:“何以名为病人?”驭者回说:“此人平时不善保养,尽情恣欲,以致四大失调,这时病情危笃,无药可治,威德已尽,死期将至,欲想康复,已是无望了。”
  太子又问:“独此一人有病呢?还是一切人都会生病?”驭者答说:“一切众生皆悉难免。”太子说:“这太悲惨,太可怕了!既然我这身体有朝一日也会遭受如是病苦,我哪有心情再去园林游戏!”即命驭者驾车回宫,独自一处,端坐思惟。
  国王得知,回想当年阿私陀仙所说预言,若果应验不虚,恐怕太子早晚要舍我出家了。

        27、路睹死尸

  《本行经》上说:当时作瓶天子心想:护明菩萨在皇宫之中,过着极为快意欢娱的生活,然今时机已至,不能再耽着了。我得再次设法让太子出城,点化一番,令其厌离五欲,早日出家。
  这天,太子又对驭者说:“你可速备驷马宝车,我要出城诣园游戏。”驭者遵命,一切就绪。太子坐宝车上,从城西门而出。
  其时,作瓶天子于太子前,化作一死尸,卧于床上,由众人抬着走;家亲眷属,围绕哭泣,十分悲怆。
  太子见之,心怀惨恻,问驭者说:“这是怎么回事?”驭者答说:“这卧于床上的叫做死尸;旁边围绕哭泣的是死者的亲友。”太子又问:“死尸又是怎么回事?”驭者说:“这人已失去生命,再也不能思惟活动,今此形体如同木石,唯独识神随业转世;从今以后,生死别离,再也见不到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故名死尸。”
  太子问道:“这么说来,有朝一日,我也会死吗?”驭者说:“是的。太子尊贵之身,但也难保一死。世间所有人民,无论贵贱贤愚,皆不免死。”太子听罢,心情十分难过,即命驭者回驾返宫,端坐思惟,默然系念,世间一切事物终归无常,有谁能超越生死呢?

         28、得遇沙门

  《大庄严经》上说:有一天,太子又召来驭者,对他说:“今日我要出城诣园林游玩,你可预备车马。”驭者奏知国王。国王对驭者说:“以前太子三出城门,见老病死,忧愁不乐。今日可从北门出;我当命人严饰道路,香花幡盖,倍胜于前,不得更有非吉祥事在于路侧。”一切布置停当,太子坐宝车上,官属前后导从,往城北门而出。
  这时,净居天化作比丘,身披坏色衣,剃除须发,手持锡杖,徐步而行,形貌端严,威仪整肃。太子遥见,问驭者说:“此是何人?”其时净居天以神通力,令彼驭者回报太子说:“这是一位出家人呀!”
  太子即便下车,向比丘作礼,并请教说:“出家究竟有什么好处?能得什么利益?”比丘答说:“我见在家充满诸苦,生老病死一切无常,皆是败坏不安之法。所以辞亲割爱,独自空闲,勤求方便,得免斯苦。我所修习无漏圣道,行于正法,调伏诸根;起大慈悲,能施无畏;心行平等,护念众生;不染世间,永得解脱,这便是出家的好处和利益啊!”
  太子听了,深生欢喜,遂赞叹说:“善哉善哉!天上人间,唯此为上,我当决定修学此道。”这一回出城,太子的满腹愁思一扫而光,于是怀着喜悦之情登驾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