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是主观的,四大是客观的,阿难用的火相观把自己烧没了,用的是一种三昧。三昧可以有这么大的作用能直接操纵业力,是阿难自己的本领。所以走渐修的人历劫的功夫在世间显示就细致,三昧也有世间和出世间。在密教的角度看,严格说罗汉未出世间。通常这样说的,定分为世间定,出世间定,出世间上上定,细分就讲不清楚了。
禅宗祖师不是都证那五个自证分的,毗卢佛三昧,不是每个修三昧的人都证得到。禅宗祖师龙树如果不是得到毗卢真言是不能证入的。任何一门都可以入毗卢,有教授就可以。但你在一门的时候所证到的和毗卢三昧自然不同,观音三昧和毗卢三昧有差别,哪一个门都是毗卢门之一,之一和总体是有差别的。给你说一个例子,观音以妙观察智为主,妙观察智发展圆满了叫一切智智,每一个都是圆满的。弥陀就以白圆为主,密教叫从一门之尊入普门,有的是只证一门的,看你自己的愿力而已。
例如观音三昧无量无边,三昧从不同的智证其三昧耶型是不同的,从平等智会出现莲花上宝珠有就是一个净瓶的,有日月莲花一起来的。六字大明不包含全部,但四臂观音的三昧是莲花宝珠,之所以现莲花宝珠,是以平等智为主。三昧所有差异性平等体现,这个是平等智的大纲。
八识的自证分上应该是次第证得的,自证分和性不是论述同一个东西的。你们都不能很好理解起信伦,一心二门,所以搞不懂般若,我指的是文字般若,自证分是泯去能所后的智慧状态,性是智慧照了的对象。
那依言说方便你只能识智分开来讲,他们是一体的,但得分开来分别讲才能清楚,这里要搞清楚,他们在性海里面只有一体的,我们在现在的状态只能分开来讲,自证分是泯去能所后的智慧状态。
虚空世界还不一定是法身,在这里倒下了不知道多少人,楞严说:虚空于我心内犹如浮云点太清里,这个虚空是什么虚空得看那个人修到那里,虚空于汝心内犹如浮云点太清里,这个是释迦对阿难说的,就是说阿难你知道的虚空和真如心比,就像广袤的太空里的一片云。阿难的虚空都这样了,现在那些大德的虚空可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