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者。梵音毗卢遮那者。是日之别名。即除暗遍明之义也。然世间日则有方分。若照其外不能及内。明在一边不至一边。又唯在昼光不烛夜。如来智慧日光则不如是。遍一切处作大照明矣。无有内外方所昼夜之别。复次日行阎浮提。一切卉木丛林。随其性分各得增长。
【大日经疏】 Darijingshu
批校本《大日经疏》 唐一行撰。通行本为20卷。异本多种,卷数各不相同。崔牧在《大日经序》中说,一行在助善无畏译毕《大日经》后,"重请三藏和尚敷畅厥义,随录撰为记释十四卷"。一行临终时命弟子智俨、温古等改治疏文,更名《大日经义释》。后因传抄有异,经名、卷数遂有不同,理论上并无出入。据称日本现存有两种版本:一是弘法携回的《大日经疏》20卷本,系东密专弘;二是慈觉携回的《大日经义释》14卷本,为台密所依。
该疏为一行的重要著作。由于他善释经文,阐明教相和事相,对早期密宗理论体系有许多发挥。他视《大日经》为统领一切佛教的经典,认为该经第一、第二品贯串了全经主题,其余各品都是第一、第二品的演绎和引申。《大日经疏》详释善无畏所传曼荼罗,即世称胎藏曼荼罗。20卷中,第1卷至第3卷上半,释本经《住心品》,谓之口疏,是统论全经大意,为初学者所讲说的教相。第3卷下半以下,释本经《具缘品》至《嘱累品》,谓之奥疏,专释事相,未灌顶者不予传授。
《大日经疏》对中国密宗的贡献,除了详解经中"文有隐伏,前后相明,事理互陈"各点,保存了善无畏所传的图位,注明许多事相的作法与意义外,并发扬了大乘佛教世、出世间不二的精神,使密宗教理更趋完备。其注释中国不多见,日本则甚多。主要有空海、信坚、圆仁、信日、觉阿、观贤、济暹、杲宝、赖瑜、宥快、信证、道范、宥详、宥范等人的著作多种。
在线阅读: http://banyinju.cn/xiazai/darijingshu.htm (点此网址,在新标签页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