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不笑不足以为道”之下士道别解
Don't smile can't as a Taoism
作者:小北 发布时间:2016-6-23
这节日被端午不能互道快乐之说灌耳,满屏的“端午安康”令洒家心不觉得憋屈。古人端午尚有“宫闱百福逢嘉序,万户千门喜气多”,唐玄宗也在端午三殿宴群臣中说“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好好的节怎么就不能好好过呢?幸好拜读了灼见的一篇文章,说这每天都有上百成千比屈原更伟大的人死去,难不成这365日,日日都成忌日?庆幸自己还算清醒。
人不能盲目追随自己并不了解的知识、思想、乃至宗教信仰。不懂而不信并不迷信,不明白就去信才是迷信。为了某种目的去信那纯粹就是假信,假信无信,假者自然也练不成真金。
道德经有句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关于这个“不笑不足以为道”的“笑”的解释,自古就是一种贬义,在下这里有些其他想法。这佛教也有说三士道,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道家说“上德不德,下德执德”。这下士道者,起码也是初学的修善做福之人,虽执于善,总好过不信吧。初学道者闻道欢喜,生欢喜心方能进道。所以这个“下士闻道大笑之”,个人认为是有“下品闻道,欢喜踊跃”之义。若其不信道,就如阐提人之谤法,其无善根恐怕也没有资格称为下士吧。
佛教的八万四千个法门,我看就是八万四千个山头,老子是哪个山头也不去。你归你的山,我种我滴草,只有妖精们才急着占山为王,所以这世间人最难的就是精神独立。
精神境界和思想追求都是无所得的,所以不要把它和生活相混淆,看似小确幸的生活里未必就有高贵的灵魂。人的吃要有度,穿要有度,乃至很多行为都需要一个很难把握的度,很多的得道之人隐没在红尘承受这世间的不平和苦难,还有很多的凡夫在对这些修行的人吹毛求疵。舍本逐末的追星族们,也早忘了这道本就不是虚荣的相所能表达。
一个人是否有道,其实最重要的是看他是否平衡,而这平衡最终体现在生死上,我们生时赤裸干净,婴儿赤子般柔和,死时却是内心充满不安惶恐,一身百病牵缠,没有平静欢喜何谈有道?到那个时候你还能攀谁,你还能随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