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有欲者,必堕于识 

People who have desire Will fall in consciousness

作者:自在浮云      发布时间: 2016-3-25

静坐

观内不如观外 
观身不若观世界 
观世界莫若观虚空 
由外及内,由彼及此,一个道理 


    以心肾为鼎炉,那是小道;
    以乾坤为鼎炉那是大道;
    无内外,那是自然之道,根本大道。

    朱文宜虚,白文宜实,画少宜重,画繁宜轻,有宜避虚就实、避重就轻,有宜避实就虚、必轻就重。
    武火宜虚,文火宜实,欲多宜重,念纯宜轻,或宜避虚就实、避重就轻,或有宜避实就虚、必轻就重。


    若大匠修屋宇,必先有图,岂可徒手而为?人人求元神,却以识神为用,个个寻大道,却以小术为法。元神本是识神而来,大道却非小术而就,思虑之神不知动作,欲神不宁,心智不明,根性不净,如何见得元神? 

    有欲者,必堕于识,后天牵缠,思虑萦绕,不得片刻消歇,人皆知神之神,而不知不神之神。以求神,则失不神之神,神,可以知宇宙万物之变化,能体大千之形象,不神之神则可探宇宙大道之根源。
欲问不神之神,当驯其神耳。其神现,不神之神则隐,后天之欲牵缠,难索本原,其神洞澈,舍识舍欲,趋于虚静,则不神之神见耳。不神之神,先天之神耳,欲求无它法,唯静定无为是之。


    庄子所谓“心斋”,老子所云“无为”皆是门径。虚其心,而与天道和合,弱其志,则与自然融态。人皆知我,殊不知,此我乃真我之末,我障迷自性,沉滞有无,诸多偏执,障迷真我,真我者,我之内蕴,乃与大道相合之本,失之则迷。

    众人行之,别求他法,一切法,皆修之于我,与真我差了十万八千。譬如周天、河车,譬如符章、咒术,皆只是为的一个我。唯“静”“定”方可见真我。

   老子不云丹,庄子不言术,奈何世人惑其神奥,百般钻营,误了一个囫囵身子,我与真我,相互为用。一强则一弱,此消彼长,如何入得静定?唯有一“诚”耳,“诚”则生敬,“敬”则信,“信”乃通,“通”则无碍,任你寻得千门万法,也似饮鸩止渴一般,殊不知此法甚易,别无蹊跷,若以一念之诚,罢诸机心,自然见得。

   以一志之虔,破诸疑惑,自然显现。惟心念纯净,才见本来。以有法而入无法,颠倒妙用,以无法而求有法,白费机心。诸般法,无非约束心性之缰绳,使心性有所皈依,若执著法而不舍,此为法执,决非普照之功,本是光洁之心,终得暗昧,一灵不现,而执著与求无,则易堕顽空,如众星不见北斗。

    虚静之果,决非死寂,如中和之妙,无处不烛照。俗云: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诚是耳。入门何其容易!

    要谈精深,难上之难,种种障碍,你可破得?种种关口,你可出得?多说无益,各自悟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