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与境界
破执越多的人,内观应该就越不会有什么内容,内观是以定力为主的。比如罗汉以断习为主,通过内观观察自己的习气来去除,所以就会越来越趋于清净。内观的范围很大的,你可以把成佛这个过程都叫内观,但是通常我们说的内观是个模糊的概念。那么外观的这种,最大的就是天眼吧,外观可以看到很精细的事物,不一定境界都是内观。因为内观这个概念没有很明确的确定的,只是一个模糊的定义,佛教很少用这个概念,内观是慧的使用。
内观要有定力做基础,观不是没有意义的。月轮是释迦佛成佛的结果,观不一定像你想的那样有能所。能所皆空不是没有了,是不落于两边,是针对执于两边而说的,能所皆空就是不执于能所,在收敛过程都叫内观,泯能所以后叫真观,能是主观,这个要以定力为基础去体会的,否则会被识浪牵着走,识浪就是业力。
修行开始未必要修四禅八定,有直入禅波罗蜜的法门的。
四禅八定是世间正定,那些人能不能四禅八定还值得怀疑。禅定应该是不离识的,人死以后意识死了,投生以后再产生。中阴是很短阶段有识,这个不讲中阴的,大部分时间昏厥。识依于息在睡觉时候就不是了,你老人家打呼噜时候不起意识,起了意识基本就做鬼这个武断了,中阴这里面有个余势的问题,对生前的某种强烈执着延续,好像很挂念孩子,很仇恨某人,中阴时候就会起识。睡觉的时候那叫闷绝,是不连续的意识,独头意识。息是风,这个得问细一点,地水火风是基本元素,识依于息。阿识种子如瀑流,本身就是带风大的,本有就是这样,六大不能分割,地水火风是最基本的,重新组合一个生命需要过程,看业力,哪个种子成熟的问题。天人类别很多,鬼也是,高层次的天人靠禅定维持,也接受色香等味道,来滋养自己。
入定的人在境界里大部分是呼吸的,至于是谁在呼吸这个难说哦,你注意就知道,他们不是身外身的路子。入定的时间不一定的,呼吸微弱是肯定的,但不一定向龟息发展的,识依于息,这个是释迦说的。微细再发展就进去无想,有些人不用训练就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