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天搜、书搜》
Baidu sky and book
作者:自在浮云 发布时间: 2015-8-23
天,这个概念原本在人类的心目中是何等尊崇。从原始崇拜到近代祭祀,无一不体现了天的神圣。天是赐予人类乃至万物生衍繁殖的恩主,天也是人们无法控制和掌握的怪兽,人们敬畏老天,也恐惧老天,害怕有点不恭敬就惹来老天的怒火。自从有了祭祀老天的仪式,就被纳入了最高国家祭礼,几千年来未有休停。就是万乘之尊的天子,每年在冬至节的时候,也要必恭必敬的匍匐在天的牌位前,虔诚祷祝。
天,也从人头顶之上那一块变成了覆盖地方的圆盖,再变成了浩淼无边的宇宙,一代代的人,不断地突破前人见识的局限,把眼光投向更深邃的境界。如果,到现在还有谁说天圆地方是千古不易的真实,那肯定他不是白痴就是疯子。
女娲,中国神话里伟大的人类始祖,有过补天的壮举。《淮南子》记述“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炼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直到现在,人们也在乐此不疲地传诵这个故事。人们要么接受炼石补天的“事实”,要么否定女娲其人的存在。有几个人去探求传说背后的真实?
书,记录和传承历史和智慧的神圣工具。当人们发明了文字,就把日常工作、生活,和一些生存、生产技巧如实的记录下来,一个个涂抹在崖壁、篆刻在龟板的字是那么的真实。
到后来社会发展了,智慧增长了,人们有了自己的立场,有了自己的看法,那书写在竹简,刻录在器皿上的文字,已经富含了书写者自己的思想。汉赋的流行,夸张、比拟、寓言……华丽的辞藻给了人们无限遐想的空间。
古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于是我们把圣贤书奉若至宝,不敢亵渎。但是古人却没有告诉我们,书中有多少是真实,有多少是虚假,有多少是想象,有多少是夸张。当人们在实践中,看到了事实和书中所写并不一致,他们开始怀疑,有些人对书的崇拜由此破灭,于是开始诋毁所有的书。有几个人去探询文字背后的真实?
人们总是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却极少有人愿意去寻觅那被绚丽掩盖着的朴实。我们走在一座大山的两麓,山的阳面是松,山的阴面是槐,于是甲会告诉你,这座山上全是松,乙会告诉你这座山上全是槐。而你,只有爬到山顶,放眼两极,才能看到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