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佛关于非理募化的开示 

The Buddha’s disclosure on irrationally collecting alms

作者:兴稳法师      发布时间:2014-1-10

佛关于非理募化的开示

一、以搞破坏逼迫
《十诵律卷第二十》中说:佛在王舍城。尔时六群比丘。往语守菜园人言。汝与我等菜。问言。与价不。答言。我乞无价。守菜人言。索菜空与者。我等云何得活。六群比丘言。不与我耶。答言不与。六群比丘馀时。大小便洟唾菜上。臭烂死坏。守菜人言。谁之所作。六群比丘往语守菜人言。汝知谁污汝菜。答言不知。六群比丘言。我等所作。随汝索菜不与。我等故作如是事。六群比丘勇健多力。不大畏罪。守菜人不能奈何。诸居士诃责言。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菜上大小便洟唾。如王如大臣。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不得菜上大小便洟唾。除病应当学。若不病大小便洟唾菜上突吉罗。若病不犯。

    佛在王舍城时,有一天,六群比丘跑到守菜园人跟前对他说:“你给我们菜。”守菜园人问道:“你给钱吗?”六群比丘回答说:“我们乞讨的,没有钱。”守菜园人说:“索要菜而不给钱,我们要怎么生活呀。”六群比丘说:“不给我们吗?”守菜园人回答说:“不给。”六群比丘就在菜园中没人时,把大小便、洟唾等脏物弄到菜上,菜被臭烂坏死。守菜人看到后说:“这是谁弄的?”六群比丘就跑去对守菜园人说:“你知道是谁污坏你的菜吗?”守菜园回答说:“不知。”六群比丘说:“这是我们弄的,向你索要菜你不给,我们就这么做。”六群比丘强健有力,不畏罪过,守菜园人也拿他们没办法。诸居士知道这事后就诃责说:“沙门释子自己说善好有德,却在菜上大小便洟唾,强横的如同国王、大臣。”佛知道这事后,对诸比丘说:“不可以在菜上大小便洟唾,除非生病不是有意为之,如果不病大小便洟唾在菜上的,犯突吉罗罪。”

二、以心不诚指责
《十诵律卷第十三》中说:佛在迦维罗卫国。尔时摩诃男释。往诣佛所头面礼佛足一面坐。佛以种种因缘示教利喜。示教利喜已默然。摩诃男闻佛种种因缘示教利喜已。从坐起合掌白佛言。愿佛及僧受我明日请。佛默然受。知佛受已。礼佛足右绕而去。还自舍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煮药草乳汁。办已早起敷坐处。遣使白佛。食具已办唯圣知时。佛及众僧往入其舍就座而坐。摩诃男见佛坐已。自手行水。自手与粳米饭香药乳汁。尔时六群比丘。以药乳汁浇粳米饭。盛满钵置在前更望得。摩诃男作是念。谁食不食谁少不少。作是念已便看。见六群比丘盛满钵香药乳汁浇饭在前不食。问言何故不食。答言。有生乳不。摩诃男言。是药草乳汁香美并食。有生乳者当更相与。又问有酪不。有熟酥有生酥有油鱼肉脯不。答言。是乳香美用好药草煮并可用食。有酪熟酥生酥油鱼肉脯者当与。诸六群比丘瞋。语摩诃男言汝欺佛诳佛及僧。汝不能办好饮食者。何以请佛及僧。若馀人请者。当随意与多美饮食。如此熟乳何处不得。是摩诃男性善不瞋不惊。诸行食人嫉妒瞋恚。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是释摩诃男深敬佛及僧。云何现前诃骂。佛见诸比丘作是恶事为诸白衣所诃。见已默然。尔时摩诃男以多美饮食与众僧。自咨饱满。见举钵已。自手行水。取小床坐佛前。欲听说法。佛以种种因缘说法示教利喜。示教利喜已从坐起去。尔时佛食后。以是事集比丘僧。以种种因缘诃责六群比丘。云何名比丘。是摩诃男深敬佛法众僧。现前以麤语诃骂。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不病。白衣家中有如是美食。乳酪生酥熟酥油鱼肉脯。自为索如是食者波逸提。

    佛在迦维罗卫国,摩诃男释来到佛的住处,头面礼足在一旁坐下。佛给他讲说种种因缘示教利喜,示教利喜后默然。摩诃男听了佛所开示的种种因缘示教利喜后,从坐位上起身合掌对佛说:“愿佛及僧接受我明天的邀请。”佛默然受,摩诃男知道佛已经接受了,就礼佛足右绕离去。回到自己家中通夜淮备种种美好饮食,煮药草乳汁。办好了之后于第二天早上起来,敷好坐位派人告知佛说,食具已办好希望佛淮时去。佛及僧众就来到他家中,在座位上坐好。摩诃男等到大家都坐好了之后,亲自倒水、亲自打粳米饭、分发香药乳汁。

    当时六群比丘,把药乳汁浇在粳米饭上,盛满钵放在面前希望能再得到更多。摩诃男心中在想,谁吃了谁没有吃,哪个饭少哪个不少,这样想了之后,就察看众人。见六群比丘盛满钵香药乳汁浇饭,放在面前不吃。摩诃男就问道:“为什么不吃啊?”六群比丘回答说:“有生乳吗?”摩诃男说:“这个药草乳汁香美好吃,有生乳的话应当再给你。”六群比丘又问道:“有酪吗?有熟酥、有生酥、有油鱼肉脯吗?”摩诃男说:“这个乳香美用药草煮的可以吃,有酪熟酥生酥油鱼肉脯的话应当给你。”六群比丘嗔恚的对摩诃男说:“摩诃男,你欺诳佛及僧众,如果你不能办好饮食的话,怎么请佛及僧。要是别人来请的话,就能随意给多美饮食。象你这些熟乳,到哪里不能得到啊!”摩诃男本性良善,听了之后不嗔不惊。但是那些给大众打饭打菜的人却嫉妒嗔恚说:“沙门释子自己说,善好有德。这个摩诃男深敬佛及僧,为什么要当面骂他。”佛看到诸比丘作了这些恶事,被诸在家人所诃责,看到后默然不语。

    僧众随心意吃饱后,摩诃男看到僧众收钵,就亲自给僧众们倒水。然后取一个小床坐在佛面前坐下,想听说佛法。佛以种种因缘说法示教利喜,示教利喜之后从座位上起身离去。佛把比丘们都召集到一起,用种种的道理教诫诃责六群比丘说:“怎么样叫做比丘啊!摩诃男他深敬佛法众僧,你们却在他面前用粗语诃骂。”诃责了六群比丘之后,佛对大众比丘说:“以十利故给比丘们结戒,从今天起这个戒应当这样子说,如果比丘没病,在在家人家中,有这些美食,乳酪生酥熟酥油鱼肉脯,自己索要这些食物的犯波逸提罪。”

三、以多次叨念影响
《十诵律卷第六》中说:佛在舍卫国。尔时有一居士。著上下衣来到祇桓。是跋难陀旧相识。共语共事。跋难陀遥见居士来。著上下衣生贪著心。居士渐至跋难陀所。头面礼足在前坐。跋难 陀为说种种法。示教利喜已。作是言。居士。汝是上下衣好。中作比丘僧伽梨鬱多罗僧安陀卫。若汝与我者。我能取畜。是居士不闻。或闻不欲与。时跋难陀更种种说异法。示教利喜已。复言汝著上下衣好。中作比丘僧伽梨鬱多罗僧安陀卫。汝若与我我能取畜。是居士不闻是语。或闻不欲与。跋难陀更说种种异法。示教利喜已。复语居士言。汝与我一衣来。我等法从居士得衣。居士作是念。此比丘作是决定索。云何不与。即脱一衣卷叠授与。是居士与衣已。心悔瞋恚不忍。作是念言。 我不应到沙门释子僧伽蓝中。若居士到中。则强夺衣取。如嶮道无异。以是故。不应到沙门释子所。是居士入舍卫城时。守门者见而问言。汝出时著上下衣。今一衣 所在。居士即以是因缘向说。说是语时。倍生悔心瞋恨不忍。作是言。不应到沙门释子僧伽蓝中。若到则强夺人衣。如嶮道无异。如是一人语二人。二人语三人。展转相语。沙门释子强夺人衣。恶名流布满舍卫城。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是事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问跋难陀释子。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跋难陀。云何名比丘。非亲里人所。作同意索。佛种种因缘呵责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 说。若比丘从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乞衣者。尼萨耆波逸提。

    佛在舍卫国时,有一居士穿著上下衣,来到祗桓精舍。他是跋难陀的旧相识,常共语共事。跋难陀从远处看见居士走过来,见居士身上穿的衣物生起贪著心。居士走到跋难陀跟前,头面礼足在对面坐下。跋难陀给他讲说种种佛法,示教利喜之后,对居士说:“居士!你身上的这套衣服很好,可以制作比丘的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卫,要是你能送给我的话,我正好适用。”居士没注意听,或是听到了而不想送给他。

    跋难陀就又再次的给居士讲说别的佛法,示教利喜之后,跋难陀又跟居士说:“居士!你身上的这套衣服很好,可以制作比丘的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卫,要是你能送给我的话,我正好适用。”居士还是没有反应,或是听到了而不想送给他。

    跋难陀就又再三的给居士讲说别的佛法,示教利喜之后,跋难陀再一次的跟居士说:“居士!把你的衣物送一件给我吧,我们修行人都是从居士那里得到衣物的。”居士见他多次的索要身上衣物,心中就在想,这个比丘是决定要向我索要衣物的了,我怎么能不给他呢。就脱下一件衣物,折迭好送给了跋难陀。这个居士送了衣服之后,心中有悔意,嗔恚难过的想道:我不应当到沙门释子僧伽蓝中来,要是居士到这地方来,就会被强夺衣服去,就和进入了险道中没有区别。所以说,不能到沙门释子的住处。

    这个居士走回舍卫城,守门的人看见他问他说:“你出去时穿著上下衣,现在怎么少了一件,那一件到哪里去了?”居士就把衣服被跋难陀要去了的事情,说了一遍,说这事时心中更加的生后悔心,嗔恨不能忍受。作这样的说法:“真不应当到沙门释子僧伽蓝中去啊,要是到他那里去,就会被强夺了衣服去,就好比走在险道中遇到了盗贼。”

   这件事,一人说给两人听,两人传给三人听,逐渐恶名声流布整个舍卫城。比丘们当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行的,听到这事后心中不欢喜,就跑去告诉了佛。佛因为这事召集来比丘僧众,知而故问跋难说:“你真的做了这样的事吗?”跋难陀回答说:“真的做了。”佛就用种种的道理教诫呵责跋难陀说:“怎么样叫做比丘啊,在非亲属人家,当作同意心索取。”佛呵责跋难陀之后,对大众比丘说:“以十利故给比丘们结戒,从今天起这个戒应这样子说,如果比丘从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乞衣的话,犯尼萨耆波逸提罪。”

四、以未来好报游说

     佛住在旷野精舍时,诸比丘在旷野中作五百私房,都是自乞索而作。有比丘在早晨穿著进入聚落中的衣服,拿着钵来到旷野聚落乞索造房屋的财物。有一位商人,拿着钥匙来到市肆(街面)打开自家店铺,按往常一样做生意。他从远处看见一个比丘快步的向他走来。商人就思索着,这个比丘向我这里来,必定是为了乞讨索求造房子的。我现在还没有卖出一样物品,没有一点进帐哪有什么可施舍给他的,就关闭店门回家去了。

    比丘暗自想道,这个商人看到我就关门回家了,知道我来乞讨不想施舍给我。就在半路上拦截他,到他跟前问道;“长寿,你想到哪里去啊,使我找不到你,我要依靠谁才能造房舍呢?正是要依靠你们信佛法的人啊,信佛法的能知有罪福、业行、果报而不想施舍,还有谁能肯施舍啊?长寿当知,按佛所说,当起慈心不想听闻的人要方便使他听闻,不信的人要教导使他相信,甚至是抓住他的头强劝他布施。为什么要这样,那是因为他经过布施后能投生到天上享福啊,色力寿命眷属自然。投生到人道中也能享受快乐,色力寿命眷属成就,修习佛法增益功德,建立起他的道果。所以说,长寿你要布施啊。就象佛所说的偈颂那样,为福能受到乐报,所有欲求都能自然得到。超越生死之流,最后能达到涅槃。要是有人能造福的话,天神都会拥护他。所有的愿求都能成就,一切的魔都不能毁坏。薄福的人有很多苦恼,而福业能消灭灾患。福德既然能牢强,就能快速成就坚固定。生天享受快乐,投生为人也能得到自在。都是由于他造了功德之故,所投生之处就自然美好。因为他的福德方便,使他永离生死苦海。得道达至涅槃境地,不再沉没于生死海中。”

    这个比丘说了偈颂这后,又对商人说:“长寿,助我造房舍,这个福德最大。”当时,商人听比丘这样子说,就多少布施了一些。之后商人思索着,要是到街市中去,就会有很多人来乞讨索求,不但没有得利反而折损本钱。我宁愿坐在家中,还可以保本,胜过在街市中连本钱也失去。商人他作了这样的考虑之后,就回到家中坐。商人的妻子生气的说:“为什么到街市中这么快就回家了,你这么懒惰,该怎么养活儿女啊,该怎么上交官税啊。”商人回答说:“不要生气,你听我解释。”商人就把比丘乞讨的事说了一遍。商人妻子听了之后,默然不语。

    尊者舍利弗进入聚落中乞食,来到商人家门前停下。商人的妻子笃信佛法,她看到舍利弗来,就用净器装上食物,拿去放到舍利弗的钵中,对舍利弗头面礼足恭敬问讯。舍利弗就慰劳说:“家中生活好吗?”商人妻子回答说:“家内还好,但生活困顿。”舍利弗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商人妻子就把比丘乞讨造房的事说了一遍。商人妻子对舍利弗说:“家中生活、饮食衣服、国王赋役,正是要依靠在街市中做生意,而今丈夫却在家中住,担心别人乞索,明明在家中却说外出了,明明没睡却说睡了。只因阿阇梨是我家所供养恭敬的,尊重的原故所以才没有一点隐瞒,把这事说给你听。”

    舍利弗就给商人的妻子讲说种种佛法,使她生欢喜心。回到精舍后,舍利弗把这事跟佛说了一遍。佛说:“把那个营事比丘叫来。”叫来之后,佛就问营事比丘说:“你真的乞讨造房舍恼诸檀越,使他们向舍利弗嫌说你的事情吗?”营事比丘回答说:“有这事。”佛对比丘说:“这是恶法,私乞作房恼诸檀越。”佛告诉诸比丘说:“你们不要再为了造房舍,而恼乱施主们。钱财难得布施也难啊,婆罗门居士割损财物供养沙门,衣服饮食床卧病瘦医药,这也是非常难的啊!”(详见《摩诃僧祇律卷第六》)

五、以精进修功之语刺激
《五分律卷第五》中说:佛在舍卫城。尔时跋难陀从一估客非时乞钵。语言。我今须钵。可以见与。答言。大德小待。今诸估客会。若不及者罚金钱五百。跋难陀言。我闻汝精进供给行道。 而今云何捨功德业先于俗事。估客闻已作是念。正使被罚要当先施。便为买钵与之乃往。遂不及期。众人见已皆言应罚。估客言。我不以私违众人制。沙门从我乞钵。不能得捨。故不及耳。不信乐佛法者皆言。为一沙门公违众制。正应苦罚即便罚之。估客既被罚已。便瞋恚言。沙门释子不知时宜。小待不肯。使我被罚。诸人种种讥呵。此辈沙门常说知时少欲知足。而今非时强从人乞。无沙门行破沙门法。诸长老比丘闻。种种呵责。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问跋难陀。汝实尔不。 答言。实尔世尊。佛种种呵责已。问诸比丘。于意云何。钵无缀是钵不。答言是。复问。一缀乃至五缀是钵不。答言是。告诸比丘。无缀一缀乃至四缀是钵。五缀非钵。以十利故为诸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钵未满五缀。更乞新钵。为好故。尼萨耆波逸提。

    佛在舍卫城时,跋难陀向一个商人乞钵。他对商人说:“我现在需要钵,你可以布施给我吗?”商人回答说:“大德稍等,现在有商人大会,要是迟到了就会被罚五百金钱。”跋难陀说:“我听说你能精进供养修行人,今天为何舍弃功德业而重视俗事。”商人听了之后心中想,就算是被罚也要先布施。就去买钵送给跋难陀,然后再去参加商人大会。

    结果时间赶不及参加大会,因而迟到了。众商人见他迟到了,都说应当处罚。这个商人说:“我不是以私事违犯了众人规定,而是因为有沙门向我乞要钵,我去买钵,所以赶不及呀。”不信佛法的人都说:“为了一个沙门,就敢公开违犯众制,正应当苦罚。”于是众人就罚他五百金钱,这个商人被处罚了之后,生嗔恚道:“沙门释子不知时宜,叫他稍等都不肯,促使我被众人处罚。”人们讥呵说:“这些沙门常说知时少欲知足,而今非时强从人家乞讨,无沙门行破沙门法。”

    诸长老比丘听说这事后,种种呵责,并告诉了佛。佛因为这事召集来比丘僧众,问跋难陀说:“你是不是作了这样的事。”跋难陀回答说:“做了。”佛就用种种的道理教诫呵责跋难陀,呵责之后问诸比丘:“你们的看法是怎么样的,钵没有裂破是钵吗?”比丘们回答说:“是。”佛又问:“一缀到五缀是钵吗?”比丘回答说:“是。”佛告诉诸比丘说:“无缀、一缀至四缀是钵,五缀不能算是钵。以十利故给比丘们结戒,从今天起这个戒应这样子说,如果比丘钵未满五缀,又乞要新钵的,是为了好的原故,犯尼萨耆波逸提(应舍)。” 


   (缀zhuì 缝,连接。此处指钵上面的破损处。)

六、欲施少物反索求多
《四分律卷第二十四》中说:时有跋陀迦毘罗比丘尼。还至亲里家就座而坐。时居士问言。 阿姨。欲须何物。报言且止。便为供养我已。复言。但说无苦。欲须何物。报言。止不须说。正使欲有所须俱不见与。报言当与。非为不与。欲须何物。即指示直五百张叠轻衣言。我须此衣。时彼居士讥嫌言。此比丘尼受取无厌。外自称言。我知正法。如是有何正法。乃索直五百张叠轻衣。正使檀越施与。犹应知足。即与衣已便言。比丘尼何用此贵价衣为。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迦罗跋陀迦毘罗比丘尼。云何乃从彼索直五百张叠轻衣。时诸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迦罗跋陀迦毘罗比丘尼。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淨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汝等。比丘尼。乃从彼索价直五百张叠轻衣。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迦罗跋陀迦毘罗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欲乞轻衣。极至价直两张半叠。过者尼萨耆波逸提。

    跋陀迦毗罗比丘尼,来到亲里(亲戚族人)家就座位上坐下。有居士问她说:“阿姨,需要什么东西。”跋陀迦毗罗比丘尼说:“且止,你有这心意就是供养我了。”居士又说:“但说无妨,你需要什么东西。”跋陀迦毗罗比丘尼说:“止,不须说,就算我有什么需要的你也不能给我。”居士回答说:“不会不给的,你说你需要什么东西吧。”跋陀迦毗罗比丘尼就指示一个价值五百张迭的轻衣(单衣)说:“我需要这样的衣服。”当时那个居士就讥嫌说:“这个比丘尼受取无厌,对外自称说,我知正法,象她这样有什么正法呀!竟然索要价值五百张迭的轻衣,就算檀越布施给她,她也应当能知足。”居士把那贵重轻衣送给跋陀迦毗罗之后,便说:“比丘尼要穿这么贵重的衣服做什么!”

    诸比丘尼知道这事后,当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行、乐学戒、知惭愧的,就嫌责跋陀迦毗罗比丘尼说:“为什么要从居士家索要价值五百张迭的轻衣。”诸比丘尼把这事告诉比丘,比丘又把这事告诉了佛。佛因为这事召集来比丘僧众,呵责迦罗跋陀迦毗罗比丘尼说:“你所作的不对,不是威仪、不是沙门法、不是清净行、不是随顺行,不应当这样做。为什么比丘尼,向人家索要价值五百张迭的轻衣。”呵责之后佛对大众比丘说:“这个迦罗跋陀迦毗罗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从今天起给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要说戒的应当这样子说,如果比丘尼,想要乞要轻衣的,最高的价值两张半迭,要是超过这个价,犯尼萨耆波逸提罪。”

七、另增条件加大索求
《十诵律卷第六》中说:佛在舍卫国。尔时有一居士。为跋难陀释子办衣直。作是念言。我以是衣直。买如是衣。与跋难陀释子。时跋难陀释子闻已。往到居士所。问言。汝实为我办衣直。 作是念言。我以是衣直。买如是衣。与跋难陀释子耶。居士答言。实尔。云何为我作衣。答言。作如是衣。跋难陀释子言好。我等。比丘出家人。少衣服乞求难得。 汝等居士不能常有布施因缘。若欲为我作衣者。当为我作如是如是衣。居士言尔。是居士即随先衣直。更办再三倍价衣。与跋难陀释子。后心生悔呵骂言。沙门释子 不知时。不知厌足不知筹量。若施者不知量。受者应知量。我本所办衣直更出再三倍。此是我等过罪衰恼无利。何故布施供养如是难满难养无厌足人。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诸比丘以是事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问跋难陀释子。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跋难陀释子。 云何名比丘。非亲里人所。作同意索。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为比丘故非亲里居士居士妇办衣直。作是念言。我以是 衣直买如是衣。与某比丘。是中比丘。先不自咨请。便往居士居士妇所。作同意言。汝为我办如是衣直。买如是如是衣与我。为好故。若得衣者。尼萨耆波逸提。

    佛在舍卫国时,有一位居士给跋难陀释子,淮备了做衣服的钱财,心中这样想,我把这些钱,去买值这个价的衣服,然后送给跋难陀释子。跋难陀释子听说了这件事后,就跑到居士家,对居士说:“你真的给我淮备了买衣钱,想买衣服送给我的吗?”居士回答说:“是的呀。”跋难陀又问:“给我作什么样的衣服呢?”居士就把心中所想告诉跋难陀说,淮备作什么什么样的衣服。跋难陀听了后说:“好,我们出家的比丘,缺少衣服乞求都是很难得到的,你们居士又不能常常布施,你要想给我作衣服的话,就应当给我作这么样、这么样的衣物。”跋难陀把自己的要求说给居士听。居士回答说:“好吧。”这个居士就按照跋难陀所提出的要求,去作衣服,结果用去了以前所淮备的三倍价钱。把衣服送给了跋难陀之后,居士心中生悔恨骂道:“沙门释子,不知时、不知厌足、不知筹量,要是布施的人不知量,那接受的人也应当知量啊。我本来是淮备买那些衣服的,结果他叫我出了三倍的价钱买衣,这真是我们的过罪衰恼无利益啊,为什么要布施供养这样的难满难养无厌足的人啊!”

    比丘们当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行的,听说了这事后心中不欢喜,就跑去告诉了佛。佛因为这件事召集来比丘僧众,知而故问跋难陀说:“你真的做这样的事情吗?”跋难陀回答说:“真的做了。”佛就用种种的道理教诫呵责跋难陀说:“怎么样叫做比丘啊,你从非亲里人家,当作同意索求。”呵责跋难陀之后佛对大众比丘说:“以十利故给比丘们结戒,从今天起这个戒应当这样子说,如果为比丘的原故,非亲里居士居士妇出钱财,心中想,我以这些钱财,买合这些钱财的衣物,送与某位比丘。而比丘先没有被自咨请,就跑到居士、居士妇之处,当作人家同意的对人家说,你给我淮备买衣服的钱,要买这样这样的衣物送给我,提出了高要求,是为了好的原故。要是得到衣物的,就犯了尼萨耆波逸提罪。”

八、只因曾经答应过就给拿个干尽
    佛在毗舍离猕猴江侧高阁堂上的时候,有一个种蒜人的蒜园,偷罗难陀比丘尼走路经过,园主人问比丘尼说:“阿姨,需要蒜吗?”偷罗难陀比丘尼回答说:“需要。”蒜园主人就拿蒜给比丘尼,比丘尼得到了蒜,在后来就多次的到这个蒜园来。园主人看见他仍旧问她:“阿姨需要蒜吗?”偷罗难陀比丘尼回答说:“须要,我要是得到蒜就能食用。”蒜园主人就给她蒜,并告诉守园的人说:“从今天起给比丘尼每人五枚蒜。”

   蒜园主人留下一个人看守蒜园,自己拿着蒜到毗舍离去卖。偷罗难陀比丘尼回到僧伽蓝中(僧众住处),对诸比丘尼说:“你们知道吗?某处某甲檀越,每天供给比丘尼一人五枚蒜,可以到那里去拿。”偷罗难陀就带领一群沙弥尼、式叉摩那到蒜园去,来到之后问守蒜园的人说:“蒜园主人到哪去了?”守园人回答说:“到毗舍离卖蒜去了。”守蒜人问道:“你问这干嘛!”偷罗难陀比丘尼回答说:“蒜园主人每天供给比丘尼一人五枚蒜,现在你可以给我。”守蒜园的人说:“你们稍等,等蒜园主人回来了再说,我是没有权力的,我只是看视而已。”偷罗难陀比丘尼说:“主人能施舍而奴仆却不肯给。”偷罗难陀就叫沙弥尼拔蒜,数知多少,哪些是给上座次与和上阿阇梨,哪些是给同和上阿阇梨亲厚知识,哪些是今天吃,哪些是明天吃,哪些留后天吃,一一按数拔蒜。就把人家的蒜园拔取干尽。

    蒜园主人回来后看到蒜都被拔干尽了,就问守园的人说:“蒜为什么都没有了。”守园人回答说:“园主,你先信乐佛法故,每天给比丘尼僧一人五枚蒜。有沙弥尼式叉摩那来,问我说,蒜主人现在到哪去了。我回答说,去卖蒜了。我问她们,为什么这么问。她们回答说,蒜园主人每天给我们一人五枚蒜,现在可以给我了。我回答说,请稍等,等园主回来再说,我只是个看园子的没有权力。比丘尼就说,主人施舍给我蒜,而奴仆却不肯给我。她就叫沙弥尼拔蒜,数知多少说,这个给上座,这个给次座,这个给和上阿阇梨,这个给同和上阿阇梨亲厚知识,这些今天用,这些明天用,这些后天用。就这样把园中的蒜都拔干尽了。”园主听了这事后就讥嫌说:“这些比丘尼没有惭愧,受无厌足,对外自称说,我知正法,这样有什么正法啊!就算是檀越施舍的,也应当知足啊,何况是没看到主人就把蒜拔干尽了。”

    诸比丘尼知道这事后,当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行、乐学戒、知惭愧的,呵责偷罗难陀比丘尼说:“你们怎么能这样,把人家的蒜拔取干尽,通通拿走不留遗余。诸比丘尼把这事告诉了比丘,比丘又告诉了佛。佛因为这事召集来比丘僧众,教诫呵责偷罗难陀比丘尼说:“你所作的不对,不是威仪、不是沙门法、不是清净行、不是随顺行,不应当这样做,怎么能在主人不在的情况下,把他的蒜拔取干尽呢。”

      呵责之后佛对诸比丘说,过去有一婆罗门,年一百二十岁形体羸瘦,而此婆罗门的妻子却端正无比,多生男女。这个婆罗门心中系念妻子及儿女们,难以放舍,以这样的爱著情笃之心死去了。死了之后投生在雁中,身上毛羽全是金色,因为以前的福德因缘所以能识知宿命,知道前生的妻子儿女状况。他就暗自思索着,我应当怎么样帮助生前的妻子儿女呢,使她们生活的更好一点。于是,就天天来到生前的家中,一天落下一支金色羽毛后离去。妻子儿女们见到有这样的事,就思索道,为什么这个雁王天天来落下一支金羽呢,我不如把它的全身羽都拔光。于是,就伺机捉住雁王拔光它的金羽,拔光之后就生出了白羽(不再是金色羽了)。佛告诉诸比丘说:“要知道那时的婆罗门死后投生为雁的人,就是现在的园主人啊。她的端正妻子就是现在的偷罗难陀比丘尼,儿女就是现在的那些式叉摩那、沙弥尼啊。因为本自贪受的原故使金羽被拔尽生出了白羽,今生仍以爱故使蒜被拔尽,又得贫穷。”

    佛用无数种方便教诫呵责偷罗难陀比丘之后,对诸比丘们说:“这个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从今天起给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要说戒的应当这样子说,如果比丘尼吃蒜的犯波逸提罪。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尼突吉罗。如果有病需要用蒜治疗,别的药不能治,唯有蒜能治的,允许服用到病好。如果是涂疮的不犯,佛最初没有制戒,及痴狂心乱痛恼所缠的,也不算犯规。”(详见《四分律卷第二十五》)

九、龙也不喜人多求
    佛又告诉营事比丘说:“过去世时,有五百个仙人,住在雪山中。有一个仙人(对有修行的人尊称),在别处住。有好泉水花果茂盛,在不远处有萨罗(水域地名)水,有龙在那里面住。龙看到仙人威仪很好,心生爱念。一次龙从水中出来看望仙人,仙人正在结跏趺坐。龙就用身体绕仙人七圈,把仙人围在中间,用龙头覆盖在仙人的头顶上。天天如此,唯有吃用食物时不来,仙人因为被龙绕身的原故,日夜端坐得不到休息,促使身体萎羸,就生出疥疮。“

    在仙人附近居住的人,有供养仙人的,散步来到仙人住处,看到仙人羸劣疥疮。就问仙人说:“你怎么弄成这样啦?”仙人就把龙的事情说了一遍。那人对仙人说:“你想要这个龙不再来吗?”仙人回答说:“想啊。”那人又问:“仙人,这条龙它有什么爱著的之物吗?”仙人回答说:“只有咽上樱珞宝珠。”那人就教仙说:“你只要从龙索要这个宝珠,而龙性极悭,它不会给你的,就能使这条龙不再来了。”那人这样跟仙人说了之后,就离开了。不久龙来到仙人处,仙人就向龙索要它咽上的宝珠。龙一听向它乞要宝珠的声间,心中就不欢喜,缓缓的离开了。

    第二天龙再来,还没到仙人跟前,仙人看到后在远处就说出偈颂道:“光耀的摩尼宝珠,用以庄严身体的樱珞,如果龙你把这两样都施舍给我,就是我最好的亲友啊。”当时,龙也说了一个偈颂道:“我怕失去摩尼宝珠,就象人拿着棍杖赶狗那样怕狗咬到。宝珠我是不会给你的,以后再也不来看你了。上好的美食及众多宝物,都是靠这个尊贵的摩尼宝珠得来。既然是不可能得到的,你为什么要苦苦的索求呢。多求能使亲爱的人远离,由于这样再也不往来了。”在那时,有天人在虚空中,说出一个偈颂道:“厌恶轻薄之念所以生起,都是由于多贪求的原故。梵志的贪相一现出,龙就潜回到深渊中去了。”

    佛告诉营事比丘说:“龙是畜生,尚厌恶多索求,何况是人呢?你们比丘不要因为多营事务,广索无厌,使那些信心婆罗门居士,苦舍财物,供给沙门衣服饮食床卧病瘦医药。”(详见《摩诃僧祇律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