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斗姆信仰考 

To think Dou Mu faith

作者:万景元      发布时间:2013-11-27

斗姆信仰考

一、道教传统天文观中的紫微星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云:“星之为言精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又曰水之精也。又曰山川精气,上为列星。又曰阳精为日,日分为星,故其制字,以日生二字为星。”又曰:“北极有五星,太乙常居中,是极星也。”

《无上秘要》云:“夫九星者,实天地之灵根,日月之明梁,万物之渊宗……纲维无穷,制御天数,回转三辰,调理四气。致天地长存,万品之所宗,神仙之所凭……上帝兼之以通真,神仙凭之以得成,五星乘之以制度,万物禀之以得生。天清地静,九星焕明;天激地否,则九星翳昏。”





盖我国传统之天文观认为,五星(金木水火土),九星(北斗七星以及辅弼二星),为天上众星之纲维,而北斗七星,环绕北极紫薇星而转动,是以紫薇为极尊贵之星辰,天之有紫薇,犹如人之有天子。是以紫微星为众星之主宰,天象之枢机。今《中华道藏》有《通占大象历星经》,就是一部典型的华夏占星经典,其中将天上众星,对应人间君臣,以北极为帝王,有辅弼、七政、华盖、后宫等等,其四辅星云“四辅四星,抱北极枢星,主君臣礼仪,主政万机,辅弼佐理万邦之象,辅佐北辰,而出入授政也。”要之,以北极紫薇为天皇星主,至尊至贵,并无出于其上者也。

《星主宝诰》云:“大罗天阙,紫微星宫。尊居北极之高,位镇中天之上。佛号金轮炽盛,道称玉斗玄尊。璇玑玉衡齐七政,总天经地纬;日月星宿约四时,行黄道紫垣。万象宗师,诸天统御。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万星教主,无极元皇。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奉圣仪制章》云:“北辰,天之枢机也,众星拱之,居子位,故号北辰。”

郑玄曰:太一者,北辰神名也。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央。中央者,地神之所居。 郑康成《周礼注》云:昊天上帝又名太一。 则儒家所谓太一者,乃是北辰(北极星)之名,又谓之天帝。类似于道家紫薇大帝和昊天上帝的结合。足见传统儒家经典中,北极紫微星之尊贵,乃同于上帝,哪里又有一个斗姆凌驾于紫薇之上的道理?

道经又以北极位居北方坎宫,故又以紫薇大帝为北阴酆都地狱之主宰,是万法之宗师。《北阴酆都太玄制魔黑律灵书》云:“北极紫薇玉虚帝君,居紫薇垣中,为万象宗师,众星所拱,为万法金仙之帝主,上朝金阙,下领酆都……祖师北极大帝为万法之主也。北帝制服群魔,行九泉号令符,纠察鬼神印……北帝即紫薇大帝之分化也。”并无斗姆之说也。而宋朝所修《云笈七笺》的星辰部,以及列圣传记中,都无斗姆之圣号,故可以初步断定,斗姆信仰,为宋元以后开始兴盛的,并且有可能是道教吸收外来文明的结果。

然今天几乎所有的道观,凡是供奉六十甲子者,多以斗姆为主宰,令人不解,很多道友也不知道如何解释,大抵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已。当今清微派洪百坚大师曾经指出,六十甲子殿,不可称之为元辰殿,只能叫太岁殿。而太岁殿中,兼奉斗姆,是不如法的。

二、斗姆信仰之兴起与紫薇帝君神位之下降

今道藏有《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云:“(斗姆)燮理五行,升降二炁。解滞去窒,破暗除邪,愆期者应期,失度者得度。安全胎育,治疗病屙,润益根核,阳回气候,生成人物,炼度鬼神,散禳百结,滋补八阳,辅正全真,召和延祚,潜施药力,职重天医。生诸天众月之明,为北斗众星之母,斗为之魄,水为之精云云。”

又述斗姆圣号曰:九灵太妙白玉龟台夜光金精祖母元君,又曰中天梵炁斗姆元君,紫光明哲慈惠太素元后金真圣德天尊,又化号大圆满月光王,又曰东华慈救皇君天医大圣。此经认为斗姆祖劫之先,在玄明真净天修行妙道,勤奉元始天尊,发愿愿生圣子,以辅造化,统制乾坤。乃生九子,分别是天皇、紫薇、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是也。《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云:“天皇、紫薇,尊帝二星居斗口娑罗上宫,真光大如车轮,得见之者,身得长生,位证真仙,永不退转。二星分作余晖,为左辅、右弼,为擎羊、陀螺,神化无方,总领玄黄正炁。”

我国一般认为九星是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还加尊帝二星。徐道龄《北斗经注》云:“北斗九宸者,七星与尊帝二星也。”又傅洞真《北斗经注》云:“紫薇帝君者,乃北斗之主宰,众星之君父,所以引紫薇为九宸三台之首也。”足见北斗九星乃是七星隐藏的二星,并不包括紫微星,而紫微星乃是君父之星,众星主宰,至尊无匹者,并不如后世道士所说的还有天皇一星与之配享。

但是《斗姆心经》则认为九星是北斗七星,外加紫薇、天皇,而左辅右弼则是紫薇、天皇二星之余晖。显然为篡改概念,降低了紫薇星的地位,而抬高了斗姆的地位。一般我们看到的斗姆塑像是两手托着日月的,为众星之母,地位尊崇,更甚于紫薇。故知斗姆之信仰,有别于华夏传统的天文信仰,为道教所吸纳,当在宋元时期。因为此时海外贸易频繁,黄道十二宫被列为道教星君,也是此时的事情。今天很多道友在解释紫薇大帝的时候,都认为紫薇、天皇和北斗七星是兄弟关系。这些都是受斗姆信仰影响之故。《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中北斗九星,是七星加上辅弼二星,紫薇为北极星主,其位尊于北斗七星。而勾陈则为上宫,乃紫薇大帝栖息之所。后来道士将勾陈宫阙之星以配紫薇,其实是不符合华夏天文观的。又按《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中所列璇玑斋、紫曜斋圣位,都不曾有斗姆之称号。而检阅《云笈七笺》中也无斗姆字样。故可以推定,在宋修《天宫宝藏》的时候是没有斗姆的。

三、斗姆信仰的传播过程

贫道曾经得阅秘本《先天雷晶隐书》里面就有《斗姆心咒》。又秘本《先天斗姆摩利攵天祈祷奏告大梵雷书》,此书自序其源流云:“昔西方古塔寺僧名教化,禀性正直,敬老怜贫,德行昭着。忽一日,有贫女叩其门,衣服褴褛,身体臭秽,大众皆恶之,逐出。唯有教化怜其冻馁。每供一衣一饭,贫女辞曰:‘摩利攵天雷祖斗姆我也,尔有善缘,吾有咒法。是故化凡授汝,若有一切急难,念动吾名及梵音咒。吾即随声救护,使冤魔恶兽,悉皆降服。待加工用意,随念随成,远离诸苦,汝当志心奉行吾教。’付以梵书,倏忽不见。教化得之,奉行唯勤,厥后用之,其法大显,祈晴祷雨,降伏魔怪,其应如响。寿至二(阙)八十。教化传之阿伽利,阿伽利传之铁牛圣者,圣者传之一行禅师,一行禅师传之三藏比丘大师,大师传之白紫清真人,真人传懒牛和尚,懒牛之后未闻其传矣!至宋高宗南渡之时,夜半忽闻车辙之声,震动天地。君臣相视大惊,但见空中光芒烛天。光中车辇上有一神,四头八臂,托日月,持弓矢,执降魔铃杵针索,缨络庄严,雷光缭绕下,有七大金猪御辇云云。”此神即是摩利攵天大圣。故又足以证明斗姆信仰,是由一行禅师自西域学来,在宋朝时期开始为道教所接受。然此处虽然说传给紫清真人,然而检阅《海琼白真人集》中,以及白玉蟾真人与他人之问答,并不曾提到斗姆。白玉蟾虽然行雷法、召将之类,但是并没有其他文献证明,紫清真人传西域梵天斗姆之术。但是将斗姆信仰的传播时间,定在南宋,应该是不会错的。

《崆峒问答》二五六问:大梵斗多释家咒语,何也?答曰:大梵斗是唐一行禅师得自西域,故多梵语。

且佛教的摩利支天心咒是:嗡, 摩利支,娑婆呵。道教的是:唵 摩利支 芒 娑诃。足证两者之渊源。贫道于浙江台州三门县曾见过当地流传的《三元炼度》,不仅延请三官大帝、酆都、救苦等道教神灵,还请地藏菩萨、观音菩萨等,其中也不乏梵文咒语。足见佛道二教之互相学习及融摄。

《太平广记•异僧•一行》云:

一行心计浑天寺中工役数百,乃命空其室内,徙一大瓮于中央。密选常住奴二人,授以布囊,谓曰 :“某坊某角有废园,汝向中潜伺,从午至昏,当有物入来,其数七者,可尽掩之。失一则杖汝 。”如言而往。至酉后,果有群豕至,悉获而归。一行大喜,令置瓮中,覆以木盖,封以六一泥,朱题梵字数十。其徒莫测。诘朝,中使叩门急召。至便殿。玄宗迎问曰 :“太史奏‘昨夜北斗不见’,是何祥也?师有以禳之乎?”一行曰 :“后魏时失荧惑。至今帝车不见,古所无者?天将大警于陛下也。夫匹妇匹夫,不得其所,则殒霜赤旱。盛德所感,乃能退舍。感之切者,其在葬枯出系乎。释门以瞋心坏一切善,慈心降一切魔。如臣曲见,莫若大赦天下?”玄宗从之。又其夕,太史奏北斗一星见。凡七日而复。

这段文字中所描述的七头猪就是北斗七星,也是斗姆的坐骑(此前都认为七星是帝车),将北斗形象描写成猪,恐怕也是印度传来的,也有可能是北方亥地的形象化。一行以六一泥封住七星,六一泥则是道教炼丹时用来封固丹炉的材料。从此描写看来,一行和尚兼得印度及道教法术之传承,据说他还是密宗的传承者,着有《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从留下的文献来看,一行和尚不仅会法术,而且懂天文、算术,还会占卜预测,是一个出众的术士,并非念佛参禅的和尚,可以说是具有道教色彩的和尚,是一个技术控。故所谓大梵斗者,当是西域而来无疑,好比当时的黄道十二宫一样。只是两者不同的是,斗姆信仰得到了很好的继承,而黄道十二宫则只是在古籍之中偶尔能够翻阅到而已。

又,之所以斗姆信仰得到继承,而十二宫没有发扬起来。也和当时道士的神仙谱系的重构有关。宋朝时候利用周易理论,对于星斗世界重新构建。认为南斗为离火,北斗为坎水;南斗为阳,北斗为阴。这样一来,北斗的地位,由以前的尊上,降格为低于南斗之下的了。紫薇大帝为北方之主宰,于是正好用斗姆,这位非南非北的神灵,来统御众星了。个人觉得,斗姆的出现顺应了当时道教重构神仙谱系的需要,所以得到了发扬。而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宋朝其实是道教发展的转折时期,于此也可见一斑了。

余论

近来有道友说起斗姆信仰,认为非华夏正宗,不宜奉祀的意思。然清微道宗所用之法脉就是斗姆奏告。神霄分支苏州穹窿派也有斗姆祭炼,大抵已经为道教所吸纳为己用,非一朝一夕之事也。某道长修习法术多年,深有体会,认为“只要神系传承对,都是有效的。”故道士之传承斗姆法者,也不乏灵验事迹。但是从神仙谱系的角度来说,斗姆信仰和我国传统的北极紫薇信仰是不相符的,将斗姆凌驾于紫薇之上,是不符合华夏传统观念的。

有的道友甚至从民族大义出发,认为斗姆是满清对道教进行改造的产物,其实荒谬无稽。因为在宋朝的时候,三教合一的思想比较流行,尤其是当时的道士,如白玉蟾、黄舜申等宗师,对于佛教还是的态度不甚排斥,对于外来的新生事物,也是乐于接纳的。比如黄道十二星宫进入道教神仙谱系,也是宋朝的事情。大可不必以后代之胸怀,臆测古仙,上纲上线的讨论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