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判断来机--般若智境界 

To judge the coming -- highest wise milieu

作者:慢慢腾腾      发布时间:2016-6-16

判断来机----般若境界

    一切境界都是法理,山河大地虽然由大家心力合成,但是也是性分。境界里面如果是带质景就会有四大,在境界里能否自知,那就看你的功夫了,功夫好,就不会那么多带质境的,来机是什么,一接触心就知道。功夫是全面的,不是指一方面。


    判断来机是你的灵性,可以说是智。来机就是接触到的事情,禅宗老说当机立断就是说这个。当机立断要是错了,就是般若功夫未到。般若功夫从心上得,从经验得的是意识。参是入门的办法,理上参也没有不对,事和理要相等的。和你说个例子,禅宗一个大祖师,来人问他前八后二怎么办,脱口而说:吃了他,说完以后他自己也不明白自己说的是什么,就觉得自己功夫不行了,要继续参学。下山的路上歇脚,在一户人家门前座,那家人女的在捏糍粑,就像那么捏饺子,前面8个指头后面2个的捏。来人问他的就是这个,所以他明白了这个道理,般若心立刻反映,意识没有经验,迟于智的判断。当机立断是不落意识的,但是处理世间事情也要有经验才行。


     有人和大家讲道的时候,怎么说的都控制不住,以为是自性流露----有时候面对熟悉的事情,意识也能够立刻反映的,但那不是般若,估计那是说哪那算哪吧。

     是这样的,每一段法性起来,都会有相应的理路,如果说的理和那段法不协调,就是你说的那个了。你没有理由今天讲数学课,自己控制不住讲了种菜,如果是学生问种菜问题引起的就另外说。理先于事,是根基问题,有些问题是理悟到了,功夫上还没有证到。

      现在绝大部分人是先理后事的,先理后事也分二部分情况的,初学当然要先学懂基础知识,实修的悟也有从理悟入和功夫入,这个是二个阶段,《楞严经》讲得很多了,二十五圆通法门。例如大圆镜智是普贤门,普贤法门什么特点呢?从法性上讲就是将所有功德所有性海里面的种子联系起来,所以大圆镜智又叫一切种智,现存的唐密各流派都属于普贤门的分支,属于东方法门。南方文殊菩萨的般若是以平等智做主显,特点是断一切因缘所生法。西方观音法门是默契一切妙理,润发成就一切德性。心经大家都熟了,特点就是将佛的法流传输给众生,成就众生,度众生回归空界。


    某些境界,不是大圆镜智,是灵知,般若之一种特性。般若不能说就是灵性,就是说只有灵性不能表达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