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      返回上一页

观无生忏悔

On the view of birthlessness repentance

作者:智者大师     发布时间:2012-7-5


摘自《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观无生忏悔者。如《普贤观经》中偈说。
一切业障海 皆由妄想生
若欲忏悔者 端坐念实相
众罪如霜露 慧日能消除
是故至诚心 忏悔六情根

夫行人欲行大忏悔者。应当起大悲心。怜愍一切。深达罪源。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本来空寂。尚无有福。况复罪耶。但众生不善思惟。妄执有为而起无明及与爱恚。从此三毒。广作无量无边一切重罪。皆从一念不了心生。若欲除灭。但当反观。如此心者从何处起。若在过去。过去已灭。已灭之法。则无所有。无所有法。不名为心。若在未来。未来未至。未至之法。即是不有。不有之法。亦无此心。若在现在。现在之中。刹那不住。无住相中。心不可得。

复次。若言现在。现在者为在内外两中间耶。若言在内。则不待外。内自有故。若言在外。于我无过。复次。外尘无知。岂得有心。既无内外。岂有中间。若无中间。则无停处。如是观之。不见相貌。不在方所。当知此心。毕竟空寂。既不见心。不见非心。尚无所观。况有能观。无能无所。颠倒想断。既颠倒断。则无无明。及以爱恚。无此三毒。罪从何生。

复次。一切万法悉属于心。心性尚空。何况万法。若无万法。谁是罪业。若不得罪。不得不罪。观罪无生。破一切罪。以一切诸罪。根本性空。常清净故。故维摩罗诘谓优波离。彼自无罪。勿增其过。当直尔除灭。勿扰其心。又如《普贤观经》中说。观心无心。法不住法。我心自空。罪福无主。一切诸法。皆悉如是。无住无坏。作是忏悔。名大忏悔。名庄严忏悔。名破坏心识忏悔。名无罪相忏悔。行此悔者。心如流水。念念之中。见普贤菩萨及十方佛。故知深观无生。名大忏悔。于忏悔中。最尊最妙。一切大乘经中明忏悔法。悉以此观为主。若离此观。则不得名大方等忏也。

问曰。观无生忏悔。云何知罪灭相。

答曰。如是用心。于念念中。即诸罪业念念自灭。若欲知障道法转者精勤不已。诸相亦当自现。观此可知。如前观相中所说。善梦灵瑞。定慧开发等相。此中应具明。

复次。若行者观心与理相应。即是罪灭之相。不劳余求。故《普贤观经》中言。令此空慧与心相应。当知于一念中。能灭百万亿阿僧祇劫生死重罪。以此为证。若得无生忍慧。则便究尽罪源。此则尸罗清净。可修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