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师父讲一讲五方佛,五智的特点以及于修行上的意义?如果每一佛都圆满,分设佛位等于佛与佛不同的,为什么要这样开显佛智呢?
答:阅读博文《五种智慧的含义》、《五方佛的象征含义》。从本体而言,诸佛没有任何差别,但是在显现上,诸佛的刹土以及利生事业等却有所不同,就像本体是灯,但灯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相。至于修行意义,即是前面所说坛城的修行意义。
五种智慧的含义
(1)妙观察智:莲花部无量光佛的智慧本体,在世俗为广闻博学,总持一切佛法之智慧;在胜义为空性不离显现,显现不离空性,安住于现空双运本性。
(2)大圆镜智:金刚部金刚不动佛的智慧本体,在世俗为忏净一切业障,绝不让罪业住于内心,遣除一切违缘障碍之威力;在胜义为远离烦恼障和所知障垢染,所断所证究竟圆满。
(3)法界体性智:如来部毗卢遮那佛的智慧本体,在世俗了知诸法无我,不执著任何相状之等持;在胜义无贤劣好坏,安住于诸法等净无二之性。
(4)平等性智:珍宝部宝胜佛的智慧本体,在世俗为信心坚定,无论遇到再大的魔障违缘,都无所畏惧,坚强不屈,勇于战胜一切魔障的勇识;在胜义自他一切众生具足明空无别的心性(佛性),原本就是佛,一切受用圆满俱足,能赐给众生共不共悉地。
(5)成所作智:事业部不空成就佛的智慧本体,在世俗取舍善恶,不损害众生,行持利益众生之事业;在胜义安住等净无二,息、增、怀、诛等自他二利事业任运自成。
五方佛的象征含义
大日如来、不动如来、阿弥陀如来、宝生如来和不空成就如来,是转化和净化我们贪恋、我慢、嫉妒等烦恼属心等五烦恼所转成我们佛性五智。
佛 号: 毗卢遮那佛 不动如来 宝生如来 阿弥陀佛 不空成就如来
佛身颜色: 白色 蓝色 金黄色 红色 绿色
代表意义: 自性清净 法性不变 增益行愿 平和安适 一切成就
净土名号: 色究竟土 喜悦净土 具德净土 极乐净土 胜业净土
所转烦恼: 无明烦恼 瞋心 我慢 贪欲 嫉妒
所净五蕴: 色蕴 识蕴 受蕴 想蕴 行蕴
所成佛智: 法界体性智 大圆镜智 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 成所作智
中央毗卢遮那佛
第一佛土是色究竟净土、藏文名称意思是不在任何之下 – 亦即无上 -超越 - 美得难以想象、难以言说;此一卓越境界名为法界。法界不是具体的境界或单独的处所,法界是因见色蕴本性而获得的证悟。当你得见色蕴本性时,即证得与其相应的佛土 - 法界。你可以用完美之身显现此一证悟,而大日如来本尊便是这种显现的代表。在此过程当中,无明烦恼转成法界体性智 - 无明的本性。如是,五蕴及五烦恼都变为清净或回归本性了。
此处所谈的一切,皆无单独的个性,而是以形像代表五烦恼、五蕴等之本性。例如,色蕴的本性是大日如来本尊,他坐在有莲花、月轮为垫,由八只雪狮抬着的宝座上。每只雪狮皆象征证悟色蕴本性,八只雪狮合在一起,象征圆满证得法界体性智。莲花与月轮所象征的是方便与根本智。借着方便与根本智,我们克服迷惑与妄想,从而将诸恶业转为善业。大日如来本尊面为白色,象征无垢、无恶。他右手持法轮,象挣法轮常转,左手持铃,象征他以和蔼、慈悲、可亲的能力法度施教。
东方金刚不动佛
第二佛土是喜悦净土,藏文名称意思意为真乐。它以真乐为名,是因生该土者即不再退转,亦不变异。这是证悟了列为第五蕴之识及与识相应之瞋烦恼的本性上瞋烦恼的藏文名称意思是比单纯的怒强烈。证悟了瞋的本性,你便能把瞋转化为真乐,因为到了那个时候,你的心态是没有恐惧、毫不迟疑。因了知瞋的本性而成就之智为大圆镜智。
不动如来是象征证得真乐与无畏佛土的本尊。不动如来坐在由八只大象抬着的宝座上。大象被认为是体力最大的动物,象征瞋于诸烦恼中最强。不动如来代表此最强烦恼之被征服、平定和转化。不动如来面为蓝色,象征法性不变。他特金刚杵与铃,表示其一切所作皆为利他,而且全无缺点或错失。金刚杵象征无误,铃象征凡有所作,皆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为之。
南方宝生佛
第三佛土是具德净土,藏文名称意思是,意即赋有光荣。此土之佛赋有光荣,乃因他具有成觉的一切品性和能力。第三佛土之本尊是宝生如来。宝的意思是宝贵,生的意思是宝贵之源。由于所有成觉的光荣都可能在此佛上获得,故其本尊自己乃成宝贵之源。此佛土在五蕴方面得以净化转化的烦恼是我慢的受蕴,其转化后的清净状态是平等智。宝生如来是增益行的本尊,因而面为金黄色。他坐在莲花上,千有由八匹马抬着的月轮及宝座。古代最快的运输工具是马,所以马象征我们何等迅速的能生起本尊我慢。宝生如来右手持如意珠,左手持铃。
如意珠象征宝坐如来能有求必应,凡求助于他或向他虚心求教的人,都能立即获得满愿。如意珠也表示这种成就是自然而有,无需费力。宝生如来左手所持之铃,表示他满足求者愿望的方式,不是冷酷严苛或令人难以接受,而是自自然然、和蔼可亲。
西方阿弥佗佛
第四佛土是极乐净土,此佛土名为极乐,乃因其中从未闻苦、从不受苦。在此阶段所转化的烦恼是贪,所净化之蕴是想蕴。于贪欲的转化中所证得之智是妙观察智。此佛土的本尊是无量光。我们称这位本尊为阿弥陀无量光,其实他还有成千的其它名号。另一常用的名称是无量寿。
阿弥陀坐在莲花与满月轮上,其下的宝座由八只孔雀抬着。孔雀象征美丽动人,也象征贪欲,因为我们一见美丽动人的东西,即起贪心,恋恋不舍。阿弥陀面为红色,右手持莲,左手持铃。花瓣光润之莲,象征修弥陀法可令修者之心平和而安适。同时,莲花还象征我们之生于轮回,有如莲花之长于污泥;
一旦开悟,我们即解脱轮回的痛苦,如莲花之出于污泥而不染。
北方不空成就佛
第五佛土名胜业净土,藏文名称意思是行为,是完全,是圆满。所以此佛土名叫;诸行圆满。于中一切想做之事皆可轻易成就。诸行圆满,即是指此易成就性。
此佛土所转化的烦恼是嫉妒,所净化之蕴是行蕴。嫉妒转化后,便成为成所作智。象征这种成就的本尊或佛性,是不空成就如来. 不空成就如来的藏文名称意即成就一切的智慧。不空成就如来宝座下的象征性动物,依不同的仪轨而有异。一种是象征烦恼不安,另一种是象征成就。
有时,不空成就如来的宝座是由一种名叫的动物抬着。这种动物像水牛,爱争先. 抬宝座的有八只,象征嫉妒,老是想比别人强的那一种烦恼. 。有时为了象征不空成就如来的成就,他的宝座是由神话中一种名叫桑桑的鸟抬着。此鸟具有人身、鸟翼和角。古时很多人都出海寻宝,据说寻宝的人,只要能闻桑桑声,即使未见其面,亦能当下成就所欲。虽未露面,桑桑的叫声还是极具影响力。这当然是不空成就如来的特质;他有能力成就一切。不空成就如来面为绿色。由于绿是多种颜色混合而成,故其含意是此一本尊行多种行,能达成多种目的。他右手持双金刚(羯磨杵)。由于双金刚指向四方,所以不空成就如来,无论在何处都没有他不能成就之事。
他左手持铃,象征其法教的慈悲和令人喜悦。
问:这五种颜色与之相应的智慧特点有关的,那么颜色的表示是不是与色法也有关系,比如地水火风,另外这种对应关系的表似乎各派讲法也不尽一致,我想这也许没大关系,因为成就的实相法性丝毫不差,真的假不了,即使讲法上有错位,修行人也会自知的对不?
我这样理解据五方佛所转烦恼:无明烦恼,瞋心、我慢、贪欲、嫉妒,所转用的法,就是成就五智的过程,这五种是烦恼总纲,所成就的力,是对我们的内心而言,因为众生无量无边并没有度尽,这五种智慧如果全部开显,那就是圆满的佛了,这样的因缘也许只有等弥勒菩萨未来下凡了。那我们在家能让自己着眼于现实一点的目标应该是怎样好些呢?
答:五智与修行要诀
代表五佛的五种颜色不仅与相应的五种智慧特点有关,颜色的表示与色法(比如地水火风)也有关系。在世俗缘起法中,诸法相互观待,即观待各自的因缘而有,比如缘悦意可爱的外境能产生贪欲妄想,特别是大红血液之色,更能让人产生猛烈贪欲,故以红色代表贪心,而贪欲心的本体就是阿弥陀佛的妙观察智,以妙观察智不舍一法,照见诸法本性。
一般我们对一张白纸心里没有好受与难受的感觉,故不贪不嗔,这是愚痴等舍,愚痴的本体是毗卢遮那佛的法界体性智,即安住法界体性,远离贪嗔等一切垢障。
当我们遇到不悦意的对境(如怨敌)时,内心的嗔恨顿然现起,相对柔性欲火而言,嗔恨之刚性烈火更加猛烈,此火呈蓝色火焰,因此蓝色或蓝黑色代表摧毁一切违品的威武,令一切无余成为清净的本体,这就是金刚不动佛大圆镜智。
一般人执著黄金为珍贵稀有之物,而金黄色就代表一切珍宝,令拥有者倍感荣耀,以受用圆满而心生傲慢。福慧圆满时,则证悟诸法平等,对众生亦是怨亲平等,平等赐予一切所愿,这就是宝生佛的平等性智。
绿色是自然的象征,代表畅通无阻,因为嫉妒,无法忍受别人胜过自己。想要超胜所有的人,自己必须成就一切所作。因此嫉妒心的本体是不空成就佛的成所作智,一切事业任运自成,条条大路畅通无阻。
以上各种颜色都是众生的执著心所现出来的光色,这些光色在中阴时一一显出来。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也有人观想阿弥陀佛为蓝色,命终也能往生极乐世界。总之,一切都是心的显现。
五种智慧虽是不同的反体,却是相同的一个本体,只要成就其中一个佛智,五种佛智也同时圆满成就。这些都是个人的修行境界,并非是说因五种烦恼具有清净的本体,众生就全部成为佛陀了,除非所有的众生都能认识五毒的清净本体,然而众生无量无边,其烦恼也无有边际,没有度尽的时候,纵然弥勒佛出世也只能度化有缘者。
因此,作为在家人,首先要注重取舍善恶因果,深信因果是平等的,不会虚耗的,然后按照各自宗派的窍诀修行。若是禅宗,如当年二祖慧可砍断自己的一只手后疼痛难忍,要求达摩祖师给他安心,达摩祖师叫他把心拿来,二祖全身里里外外寻找都无法找到那颗疼痛难忍的心,就说找不到,达摩祖师说已经给他安心了,二祖当下恍然大悟。
同样,当自己生起五毒烦恼时,不妨寻找一下,看它到底在身体的哪个地方,结果就像二祖那样根本无法找到,因为烦恼根本不存在,只是一个显现的影相而已,并且在寻找时,烦恼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此时会有一种体会:烦恼不可得!这就是证悟。如此反复修行,经验日积月累,证悟的境界越来越高,最终达到圆满成就。
尽管证悟了烦恼空性,但世俗的因果绝对不能轻视,取舍因果更加谨小慎微,若能做到这点,说明自己的证悟是真实的,若认为既然烦恼是空的,因果也空,就可以任意妄为地造恶业,毫无疑问,所有的证悟都是假的。
一切修行要点就是:证悟空性,谨慎取舍善恶因果!
问:说烦恼不可得,应是证得法空吧。但又说“证悟空性,谨慎取舍善恶因果!”是不是说证悟空性也只是证明一个道理而已,因为我们凡夫如果象二祖那样砍了胳膊供养也未必能安下心的,恐怕于受上不只不能空,甚至于还要住在受上,虽说烦恼不可得,却是达不到证悟空性的,是不?
答:“证悟空性,谨慎取舍善恶因果!!!”即是缘起性空:因果是空性,但因果的缘起显现不灭,否则与《心经》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相符。
证悟并非仅仅是证明一个道理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解除烦恼束缚而获得自在。根据众生的不同根基,证悟有各种不同的层次,其对治烦恼的力度也各不相同。最初观察烦恼不可得,由于空性力量比较微弱,很快烦恼又重新生起,所以需要反复观修,令修行之力不断增长,以达到真实对治烦恼的效果。
若把对治烦恼理解为熄灭表面的痛苦,未免是一种片面,断尽无明实执,心得自在才是修行的最终目标。二祖砍断手臂的剧烈疼痛虽未灭,但却找不到那感受疼痛的心——心显现剧烈疼痛,同时心又不存在!——这就是现空双运!当时二祖就是安住在此境界而证悟的,手虽痛而心自在,这种境界凡夫望尘莫及。
若入于根本慧定,则能灭尽疼痛。
问:在世俗缘起法中,以红色表示贪欲,就是说用世间颜色表示性光之色,但如果红色是我所厌恶的颜色,兰色一直是我所喜欢的清净色,那么这样就会因意识所执出现师父讲的“颜色都是众生的执著心所现出来的光色,这些光色在中阴时一一显出来。”,所以我对中阴的认识是,中阴是没有成就的凡夫位众生经历境界,一切意识所执取的种子境界,昏昧很重,出现一切现象都有可能,纵然观想出兰色的阿弥陀佛,但总属意识的范畴吧?与成就真实的智不应有关联。是否有问题?
答: 如果成就真实的智慧与意识无关,则成心外有佛了,应知成就真实的智慧就是证悟意识的清净本体。修行人无论成就与否,命终时都会出现中阴境界,不同的是,成就者能认识本性而转中阴为清净报身,凡夫未能认识本性,中阴就是极其恐怖的境相。
问:“入于根本慧定,则能灭尽疼痛。”请师父开示什么是根本慧定,如何入?
答:入根本慧定就是入定的意思,所入的定有不同种类,比如世间的四禅八定,出世间的小乘灭尽定,及大乘根本慧定等。这些不同分类的禅定由修行者的见解决定,比如以人无我空性的见解来打坐修禅定,入定时就是趋入人无我空性,入的这个定就是小乘灭尽定;若以大乘人、法二无我空性之见解入定,就是趋入究竟般若空性,入的这个定就是大乘根本慧定;若认为仅仅无想或无念就是安乐,以此见解入定就是世间的四禅八定;如果连这个见解都没有,打坐修禅定就是呆坐,将来堕入旁生界冬眠。
为什么叫根本慧定呢?根本慧就是根本智慧,即是般若空性,定指如如不动,合起来就是般若空性如如不动。
若精进打坐实修就能入定。
问:其实师父前次在《五智与修行要诀》讲“嫉妒心的本体是不空成就佛的成所作智”,其实就是转意识心为智慧心,但是没有转之前,应该意识就是意识。比如成就的某一智,一定是对应某种烦恼,所以有诸多对治法。而摧毁烦恼的威武一定是力的作用,这个力除了师父讲的要积累资粮,还有其他因素没?
答:还有证悟的智慧力,其实智慧原本就具足对治烦恼的威力,但智慧靠福德长养,因此在不断积累福德资粮的同时,智慧资粮也在不断增长。
问:成就者的一个基本的条件应该是“证悟空性”吗?还是其他?
答:出世间的解脱成就,唯一的条件就是证悟空性。只有证悟空性,具足空性智慧后,才能有效对治实执烦恼,没有实执烦恼就不存在受烦恼束缚之说,不受烦恼束缚就是解脱自在。
问:所以我觉得成就者的当下就可以看作是中阴的。
答:虽见中阴,却因证悟中阴本性已转为清净报身之性,所有的恐怖境相消失无余。
问:成就者度过了一个个恐怖之后,如心经所言“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后而能趋入“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的境界,是不是能达到生死既涅槃?
答:也有度过了一个个恐怖之后才证悟的成就者,证悟后确实如《心经》所言“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后而能趋入“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的境界,此时生死即涅槃。
问:证悟空性,谨慎取舍善恶因果就是“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因为“证悟有各种不同的层次”,那么证悟并不代表解脱,所以还要为前进层次铺垫资粮,故而谨慎取舍,是这样不?
答:“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是智慧,还要加上行善去恶的行为。并非所有的证悟都决定是解脱,但解脱必须证悟。即是说,证悟达到圆满时才是解脱。在没有获得佛果之前,还要为前进层次铺垫资粮,故而谨慎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