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天取经的终点:大雷音寺(那烂陀寺)
The end of xuan zang to obtain buddhist scriptures: big LeiYin temple (temple of nalanda)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 2011-11-16
位于印度古城王舍城(Rajagaha)外约10多公里处的那烂陀寺,是当时印度最大、最壮观的佛教高等学府。收藏着浩瀚的大乘、小乘佛教经典以及婆罗门教最古老的经典和天文、地理、医药、数学、音韵等书籍。
据考证,那烂陀寺应建于5世纪左右,先后有六位印度国王参与了建寺工程,最鼎盛时期曾达到占地方圆48里的规模,常住僧侣4000人左右,加上各国来的僧客,有上万人在此居住。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描绘该寺为:“宝台星列,琼楼岳崎,观束烟中,殿飞霞上,生风云于户墉,交日月于轩檐,羯尼花树,晖焕其间,庵没罗林,森疏其处……印度伽蓝数乃千万,壮丽崇高,此为其极。”
据载,中国著名僧人玄奘、玄照、义净、智弘、无行、道希、道生、大乘灯等都曾留学于此。寺内制度严格,规定凡要进寺参学者,须经辩论后,赢者才可入寺学习,否则“多屈而还”。玄奘在那烂陀寺中学习十数载,掌握了佛教大小乘理论,并受戒日王的委托,辩赢了外道,声誉五印。那烂陀寺的印度僧人对中国西藏佛教的建设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将佛教传入西藏的寂护和莲花生大师也都曾经是那烂陀寺的僧人。
13世纪左右,那烂陀寺毁于穆斯林军队的战火,僧人大量逃亡国外。以后曾一度恢复,但不久又遭毁灭,终于湮灭于杂草丛中。
直到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康宁汉姆依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挖掘出了这片寺庙遗址。遗址是一片红色砖石砌成的建筑群,中心是一座残塔,原高7层,现只剩4层。每层有很多巨大石柱,上面雕有姿态万千、栩栩如生的佛像,周围有花纹刻饰。塔东伸展着一排排僧房遗址,西边为一排排残存佛塔,共有12座僧院以及讲经用的庭院厅堂。
看着眼前这一大片砖红色的遗址废墟,依稀可以感受到当年众僧云集的盛况,同时也让人感叹历史的无情、世事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