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净宗六祖开示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利益 

  Zen-master Huineng said about interests fo read "namo amida Buddha"  

作者:永明延寿     发布时间:2014-9-18

【昔有人问六祖大师云,念佛有何利益。】

  
六祖答曰:念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为万世出世之妙道,成佛作祖之正因。是三界人天之眼目。是明心见性之慧灯。是破地狱之猛将。斩群邪之宝剑。五千大藏之骨髓。八万总持之要门。十方虚空之无际。广大一性之圆明。开黑暗之明灯。脱生死之良方。渡苦海之舟航。出三界之径路。是本性弥陀。是唯心净土。即是本师。即是化佛。最尊最上之妙门。无量无边之功德。诸大善信。但要记得这一句阿弥陀佛在怀。莫教失落。念念常现前。时时不离心。无事也如是。有事也如是。安乐也如是。病苦也如是。生也如是。死也如是。一念分明。有何问人觅归之途。所谓一句弥陀无别念。不劳弹指到西方。】

关于此文的出处: 

    这个开示和《六祖坛经》中的开示,很不一样。因此,有的同修立即就质疑批判,认为这是伪托的;也有同修认为一切法门皆归净土,所以已经开悟的慧能禅师会赞叹念佛,是很自然的;有的同修则认为六祖是真念佛之人,只不过他的弟子没有将他念佛的事迹记载下来,这个开示是绝对正确无误,对这个开示有疑问,那就是谤法,就是邪见,就是地狱种子。

    这个开示,有些同修转载时标题上或是“六祖”,或是“禅宗六祖”,或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大致上都认为这是慧能禅师作的开示;文后基本上没有标注出处,有的是写了出自《六祖法宝坛经》,但无论哪个版本都找不到这段话;有的标注了转载的来源,仔细一查,却是网站间的互相转载而已。

    这也就难怪有的同修怀疑这段话是民间附佛外道经典中的。这可能与弥勒教等教派的创教传说有关。当年六祖慧能黄梅得法后,就四处躲避追杀。有一次,他被追杀者追逐到一个山村,情形十分危急,眼看就要被追上。这个时候,有个正在耕地的农民发现慧能,问明情况后,就让慧能躲在田边的一条小沟里,他则赶着牛假装在沟上犁田。追杀者没想到犁下能藏人,于是就到其他地方去找了。慧能脱险之后,为了报恩并感叹佛门不幸,就将佛祖传下的心法传给那个农民,并说从此之后,禅门心法“传俗不传僧”。这个农民后来就成了诸多民间教派的祖师之一。

     回过头来,这类话题,无论怎么辩论,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隔壁王二大爷来劝架,也是有道理。事实上,这类话题涉及一些粗浅的考证,只要我们将这个六祖开示中一句话,拿去在电子版的大藏经中搜索,真相立显。

     原来这段开示的确是六祖所作,但不是禅宗的六祖慧能,而是净土宗的六祖永明延寿法师。

     这段话具体出自《庐山莲宗宝鉴》(念佛往生正诀卷第八,化佛来迎章),原文为:

【专意一念持一句阿弥陀佛。只此一念是我本师。只此一念即是化佛。只此一念是破地狱之猛将。只此一念是斩群邪之宝剑。只此一念是开黑暗之明灯。只此一念是度苦海之大船。只此一念。是脱生死之良方。只此一念是出三界之径路。只此一念是本性弥陀。只此一念达唯心净土。但只要记得这一句。阿弥陀佛在念莫教失落。念念常现前。念念不离心。无事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乐也如是念。病苦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分明不昧。又何必问人觅归程乎。可谓行船尽在把梢人。达者同游涅盘路。】

    虽然,目前流行本和原文有些字词有出入,但可以看出这个开示的确是净土宗六祖永明延寿法师所作。永明法师,禅净双修,既是净土宗第六祖,又是禅门法眼宗第三祖,“有禅有净土”的四料简,被印光法师赞叹为“字字皆如天造地设,无一字不恰当,无一字能更移”;而他的《宗镜录》是一部非常殊胜的论著,被雍正皇帝誉为“震旦宗师著述中第一妙典”。

    顺便说一下,我们汉传著名的六祖有三位,除了禅宗的六祖慧能大鉴禅师,净土宗的六祖永明延寿法师,还有就是天台宗的六祖荆溪湛然尊者。(天台宗的祖师法脉,有三种,第一种是以龙树菩萨为初祖,那湛然尊者就是九祖;第二种是以慧思法师为初祖,则湛然尊者就是七祖;第三种是以智者大师为初祖,湛然尊者为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