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当下的力量》【连载3】 

  “The power of now”[serial 3]  

作者:托利     发布时间:2010-10-08

     
目录
导读 活在当下 
序言 
前言--本书的由来 
前言--真理在你之内 
精彩书摘--开悟(enlightenment)是什么? 
精彩书摘--开悟:超越你的思维 
精彩书摘--情绪:身体对思维的反应 
精彩书摘--别在思维中寻找你自己 
精彩书摘--结束时间的幻象 
精彩书摘--摆脱心理时间 
随处进入当下 
爱与恨的关系 
沉溺上瘾和追寻圆满 
从上瘾到开悟的爱情关系 

全文下载:http://bbs.hrbjls.com/3qing/当下的力量.rar


精彩书摘--开悟(enlightenment)是什么?

曾经,有一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这位乞丐机械地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地说:“给点儿吧。”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乞丐回答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问:“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没有。”乞丐说:“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没有。”陌生人坚持:“打开箱子看一看。”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了惊奇与狂喜:箱子里装满了金子。

  我就是那位没有任何东西可给你却要求你打开箱子看看的陌生人。不是让你看像这则寓言里的什么箱子,而是叫你往一个更贴近你自身的地方看:你的内在。

  我能清晰地听到你说:“可是,我不是个乞丐呀。”

  那些没有找到他们真正财富,也就是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动摇的宁静的人,就是乞丐,即使他们有很多物质上的财富。他们四处寻找成就、安全感或爱情所残余的欢乐或满足,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不仅已经拥有了所有的这些东西,而且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

  开悟这个词听起来就像一些超人类成就的玄学,但是,它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与存在合一的自然状态。它是一种与不可衡量的、不可摧毁的事物相联系的状态。几乎矛盾的是,它其实就是你自己,然而它比你更为伟大。它找到了超越你名字和形象的真正本质。如果你不能感觉到这种联系,你就会有一种你与你自己,以及你周围的世界分离的幻象。你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感到自己就像一个独立的碎片。然后,你的内外部的恐惧、冲突和矛盾就产生了。

  我喜欢佛陀将开悟简单地定义为“受苦的终结”(the end of suffering)。在这个定义里没有超人类观念的存在。当然,作为定义,它是不完整的。它仅告诉你开悟的否定性定义:受苦停止。但是,当没有受苦存在时,还剩下什么呢?佛陀对此沉默不语。他的沉默意味着他自己也没有找到答案。他下了一个否定形式的定义,所以你不会认为开悟是一个超人类的成就或不可达到的目标。尽管这样,绝大部分佛教徒仍然没有体会佛陀的苦心,仍然相信开悟是为佛而准备的,是不属于他们的,至少在此生中不属于他们。

精彩书摘--开悟:超越你的思维

难道思维对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来说不是最为关键的吗?

  你的大脑只是一个工具。它是被用来处理特殊任务的,当这个任务完成时,你就让它处于休止状态。因此可以说,人们80%~90%的思维不仅是重复的,而且还是无用的,而且由于思维的运作障碍和消极的本质,大部分思维都是有害的。如果你观察你的思维,你就会发现这是真的。这还导致了你生命能量的严重损耗。

  实际上这种强迫性的思维是一种上瘾症。上瘾症的特点是什么?非常简单:你没有可以停止的选择。它甚至比你还强大。它同样给你一种错误的乐趣,而这种乐趣会最终变成痛苦。

  我们为什么会对思维上瘾呢?

  因为你认同思考,就是说,你从思考的内容和活动中获取自我的感觉,因为你认为,如果你停止思维活动,你将不复存在。随着你逐渐长大,在你个人和文化环境的制约下,你在脑海中勾勒出了自己的形象。我们不妨把这个虚幻的自我称为小我。小我由思维活动组成,只有不断地进行思考它才能生存。“小我”这个词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含义,但是在这里,我所指的是错误的自我,它是我们无意识地与思维认同而产生的。

  对于小我来说,当下时刻是很难存在的,只有过去和未来才是重要的。它这样颠倒是非,是因为当我们的大脑由小我掌握控制时,它是功能失调的,小我尽力使过去发生的事情复活,因为如果没有它,你将会是谁?它不断地把自己投射到未来以确保它的生存,并且在未来寻找某种释放或成就。它会说:“某天,当这个、那个或其他的事情发生时,我就会很好、很幸福,也很平和。”即使当小我看似在关切当下时,那也不是它所看到的当下,它完全将当下理解错误了,因为它以过去的眼光来看当下。或者它把当下作为达成未来目的的手段,而这个目的,始终存在于思维所投射的未来。观察你的思维,你就会看到这种情形。

  当下时刻就是解脱的关键。但是,只要你与你的思维认同,你就找到了当下。

  我不希望丧失分析以及辨别事物的能力。我不介意学习如何更清晰地思考问题,但我不愿失去我的大脑。思维是我们所拥有的最为贵重的天赋。没有了它,我们将沦为一种动物。

  思维的优势不过是意识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我们现在就需要向下一个阶段迈进,否则,我们将会被已经演变成怪兽的大脑毁灭了。在下面的章节里我将会对此做详尽的讨论。思维和意识不是同义词,思维只是意识的一小部分。如果没有意识,思维将不复存在,但是意识的存在不需要思维。

  开悟意味着超越思维,而不是下降到思维之下属于动物或植物的层面。在开悟的状态,你仍然会在有所需要时运用你的思维,但是运用思维的方式会更为集中,更为有效率。你主要为实际的目的而运用思维,但是你会从不自主的自我对话中解放出来,享有内在的宁静。当你利用你的思维时,尤其当你需要一个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时,你会在思维和静止之间,思维和无思维之间徘徊。无思维是没有思维存在的意识。只有在这种方式下,你才有可能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因为只有在这种方式下,思维才有真正的力量。当思维与意识失去联系时,思维会快速地枯竭、变得疯狂和具有破坏性。

  思维在本质上是一种求生的机器。攻击、防范其他的思维,收集、储藏和分析信息-这是它所擅长的,但是这些不具有创造性。所有真正的艺术家,不管他们是否知道,都是在无思维的、内在宁静的状态下进行创作。即使最伟大的科学家都声称他们的创造性突破来自于无思维状态。对美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调查令人吃惊,调查结果显示,“在那个短暂的、决定性的创造本身的过程中,思维只起到小部分的作用”。所以我可以说,绝大部分人不具有创造性的简单原因,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使用思维,而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停止思维。

  身体或生命的奇迹不是通过思维来创造和得以维持的。很明显,有一种比思维更重要的智慧在起作用。一个长度只有1/1 000英寸的人类细胞,它的DNA里包含的指令足以填满1 000本、每本有600页的书,这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对身体的工作原理了解得越多,我们就会越多地认识到在它之内运作的智力是多么的伟大,而我们对它的了解又是多么的少。当思维与智力联结起来时,它将会变成一个多么伟大的工具。

精彩书摘--情绪:身体对思维的反应

情绪是什么?我陷入情绪的时间比陷入思维的时间多。

  大脑不仅仅是思考。它包括你的情绪以及所有无意识的心理-情绪反应模式。情绪在思维和身体的相遇处产生。它是身体对思维的反应-你或许会说它是你的思维在你身体上的反应。比如,一个攻击性的想法或敌对的想法会聚集你体内的被我们称为愤怒的能量。这时身体准备开始战斗。身体上和精神上受到威胁的想法促使身体收缩,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恐惧在身体上的反应。研究显示,强烈的情感甚至会导致身体的生物改变。这些生物改变代表着情绪的身体层面或物质层面。当然,你通常不会意识到你所有的思维模式,通常只有通过观察你的情感,你才能对它们保持意识。

  你被你的思维、喜好、判断以及分析控制得越多,也就是说你的观察者意识越少的话,你的情绪能量的负荷将会越强,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果你不能感受到你的情绪,如果你断绝了与情绪的联系,你最终会在纯生理这一层面体验到它们,它们会以生理问题或疾病的形式出现。近几年来,有许多关于此方面的文章,所以在这里我们不需要再来探讨它。强烈的无意识情感模式可能会显化成发生在你身上的外部事件。比如,我观察到那些内心充满愤怒而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没有表达愤怒的人,更容易从言语上或身体上遭受其他愤怒的人的莫名其妙的攻击。这是因为他们散发强烈的愤怒波动,被某人无意识地接收,从而引爆了这个人自己内心潜伏的愤怒。

  如果你不能容易地感受你的情绪,那么请你将注意力集中在你体内的内部能量场上。从里至外感受你的身体。这将会使你感受到你的情绪。稍后我们将会对此做详细的讨论。

  你说情绪是思维在身体上的反映,但是有时这两者之间也会发生冲突:当思维说“不”时,情绪可能会说“好”,或者反之。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你的思维,身体总是会给你一个真实的反映,所以请在你体内去看或是感受它。如果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冲突,那么思维就是假的,情绪则是真实的。它虽然不是有关你是谁的终极真理,却是你当下思维状态的相对的现实。

  表面的思维和无意识的精神活动之间的冲突当然是很常见的。你也许还不能把无意识的思维活动变成有觉知的,并感受到它,但它总是会以一种情绪的方式在身体上反映出来,好让你能察觉到它。运用这种方式来观察情绪,就像是去倾听或观察思维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思维存在于你的大脑里,情感却具有强烈的生理成分,所以你可以在体内感觉到它。然后,你可允许情绪的存在,但却不要受它控制。你不再是你的情绪,而是一个观察者。如果你这样做,所有无意识的东西将会被意识之光所照亮。

  所以,观察我们的情绪像观察我们的思维一样重要吗?

  是的。你应该习惯这样问自己:“此刻,我内在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问题将会把你引入正确的方向。但是,请不要进行分析,观察就可以了。请集中你的注意力在内在,并且去感觉情绪的能量。如果没有情绪存在,那么请更深地去关注你体内的内在能量场。这就是进入存在的大门。

  情绪通常代表着一个被强化的以及被注入能量的思维模式,由于它的能量是蓄势待发的,所以一开始我们容易维持临在的意识而观察到它。它要控制你,而且它通常都会得逞-除非你有足够的临在意识。如果你由于缺乏临在意识而陷入无意识的情绪认同之中,这是很正常的,而且这种情绪会暂时地变成“你”。通常,在你的思维和情绪之间有一个恶性的循环:它们相依为命。思维模式通过情绪创造了一种它自己的被放大了的反应,而情绪的振动频率又一直为原来的思维模式注入了活力。

  基本上来说,所有的情绪是一种原始的、无差别的情绪的变形,这种情绪源自于我们不清楚自己在名字和身体之外究竟是谁。由于它的无差别性,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准确描述这种情绪的名称。恐惧可能是最贴近的一个答案,但是除了不断地感到威胁之外,它还包括一种深深的被遗弃感和不完整感。我们把它称为“痛苦”是很合适的,因为它和前面说的那种最基本的情绪一样,是无差别的。思维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反抗或消除这种情绪上的痛苦。这也是思维活动如此之多的原因,然而思维顶多也只能暂时地将痛苦掩盖住。实际上,思维越是努力去摆脱这种痛苦,痛苦就会越深。思维永远不会找到解决方案,它也不会让你找到解决方案,因为它本身就是这个问题的一部分。请试想一下本身是纵火犯的警察头目努力寻找纵火犯的情形。除非你停止从思维认同中获取你的自我感,否则你将不会从痛苦中解放出来。只有停止思维认同,你的思维才会丧失它的力量,存在才会以你原来的本性显露出来。

  是的,我知道你想要问什么。

  我要问?积极的情绪,如爱和喜悦,是什么呢?

  它们是与你和本体相联的本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思维空白出现时,感受爱、喜悦或短暂的宁静都是有可能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有当感受到极大的美感、体力极度的受到挑战,或极度恐惧时,才能引起思维的暂时失语,这时,思维空白才会产生。当这种思维空白产生时,突然,你就会感受到你内心的宁静,在这种宁静状态中,有一种微妙的但很强烈的欢乐、爱与平和。

  通常,这种时刻是很短暂的,因为大脑很快就会恢复它嘈杂的、被我们称为思维的活动。除非你将自己从思维中解放出来,否则爱、欢乐以及平和不会持久。但是它们不是我所谓的情绪。它们处在一个比情绪更深的层面。所以你需要完全地意识到你的情绪,才能感受到它们。“情绪”字面上的意思是“干扰”。这个词缘于拉丁文“emovere”,它是骚扰的意思。

  爱、喜悦与平和是深刻的存在状态,或是内心与存在联结时的三个方面。在这种状态下,它们没有对立,这是因为它们都源自于思维之外。但情绪则不同,它属于二元思维的一部分,受制于对立法则。简而言之,就是有好必有坏。所以在未开悟的、与大脑认同的状态,我们称为“喜悦”的东西,只不过是痛苦和欢乐轮流交替时短暂的欢乐而已。欢乐总是衍生于你之外的事物,而喜悦是由内而生的。今天让你喜悦的事情,明天可能会让你痛苦,或者它将会离你而去,所以一旦失去它,你将会感到痛苦。而且,我们通常称为爱的东西可能是一种短暂的欢乐和兴奋,一种沉溺性的需求,可能瞬间就向其相反的方向发展。许多爱情在经历起初的激情之后,会在爱与仇恨、吸引和攻击之间徘徊。

  真正的爱不会让你感到痛苦。此话怎讲?它不会突然间就变成仇恨,当然真正的喜悦也不会转变成痛苦。如我说过的一样,即使在你开悟之前-在你将自己从你的思维中解放出来之前,你可能会短暂地感到真正的喜悦、真正的爱或者深沉的内在平静。这些是你真正本性的一些方面,即使在一个正常的爱情关系中,你也会感受到一些更为真实而不朽的东西的存在,但是它们是短暂的,很快就会因思维的介入而消失。这就像你曾经拥有某种很珍贵的东西却突然失去了它,或者你的大脑告诉你这只是一种幻象。实际上,这不是一种幻象,而且你不能失去它。它是你本性的一部分,它会受思维的影响但永远不会被思维破坏。即使天空乌云密布,太阳也不会消失,它仍然在云层的另一边。

  佛陀说人类的痛苦源于欲望或贪婪,如果你要摆脱痛苦,你就必须摆脱欲望。

  所有的欲望都来自于思维在外部环境或未来寻找拯救或满足,以代表存在的喜悦。只要我有思维,我就会有欲望、需要、执著、厌弃等,离开了这些就不会有“我”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渴望得到自由或开悟,那也是在未来寻求满足或完整的一种欲望。所以不要努力解放你的欲望或试图“达到”开悟的境界。请关注当下,并成为你思维的观察者。不是引用佛的话,而是变成佛,成为觉醒的人,这才是“佛”这个词的含义。

  人类一直以来就遭受着痛苦,从他们进入了时间和思维的领域,并丧失了对存在的意识,被痛苦折磨了亿万年,从那时起,他们将自己看成是宇宙中无意义的碎片,断绝了自己和源头及他人之间的联系。

  只要你认同思维,也就是说,你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痛苦就是不可避免的。在这里我主要谈论情绪上的痛苦,这也是造成身体上的痛苦和身体上的疾病的主要原因。怨憎、仇恨、自卑、内疚、愤怒、抑郁、嫉妒等等,即使是最为轻微的不快都是痛苦的各种表现。并且,每一次的欢乐或情绪的高涨在其内部都会孕育着痛苦的种子:痛苦是这些欢乐的不可分割的对立面,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会显露出来。

  任何通过服用药物来达到情绪兴奋的人都知道,这种情绪高潮最终会转变为低潮,这种欢乐终会转变成某种形式的痛苦。许多人从自己的经验中同样能体会到,爱情关系是如何轻易地、快速地从快乐的源泉转变成痛苦的源头。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正、负两极是一体两面的,都是潜在痛苦的一部分,而这种潜在痛苦与思维认同的小我意识状态是如影随形的。

  你的痛苦有两个层次:现在产生的痛苦和过去产生的,但现在仍遗留在你的思维和身体内的痛苦。停止创造当下的痛苦并且瓦解过去的痛苦-这是我下面将要谈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