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道教修练成仙与女性地位 

  Taoist practice immortal and women's status  

作者:陈秋梅     发布时间: 2011-09-16

 
 
 
    道教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以长生不老、飞升成仙作为个人修炼的终极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道门中人探求了种种健康养生的方术。道教认为女子只要精修勤炼,不论哪个阶层均可达到这一目标。即修道成仙并非男子的专利,妇女与男人一样具有得道成仙的可能。得道具有非常的吸引力。按照道教的立场,现实世界中不论是享受荣华富贵的人,还是挣扎在贫穷线上的人,只要精修勤炼,均可得道成仙。由于妇女与男人一样具有独立成仙的可能,道门中出现了像《女金丹》、《坤元经》、《坤道功夫次第诗》、《孙不二元君法语》、《灵源大道歌》、《樵阳经•女工修炼》等这样一些专论女性丹经的道书,它们都是针对妇女生理和心理特点而专为女子修道而作的。 


    道教重阴阳、等男女的宗教理论和种种修炼功法、符箓方术,为广大妇女提供了追求精神解脱,自由、自主地选择生活样式的机会和权力。汉代以来,在“男尊女卑”这种强大的社会桎梏压力下,女性为争取心身的自由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她们一般采取两种方式表现对道教的信奉: 


    其一是参与民间道教信仰习俗活动。民间信仰之所以有巨大的市场,就在于有广大的信众。民间妇女既崇拜天上的玉皇、地下的阎王、海底的龙王,也崇拜东厨司命灶神、看守家户的门神和专司安寝的床婆。她们对鬼神也很实际,供奉他们为的是风调雨顺,为的是免灾逃祸。因为她们往往是天灾人祸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受害者。她们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她们最切身的利益,有关吉凶祸福的征兆预示紧紧地牵动着她们最敏感、最脆弱的神经。她们中大多受教育的机会不多,文化程度低下,功利目的动机促使她们往往只能从道教神学中简单抓取一些神仙信仰和去恶向善的劝教以及各种符箓方术。她们求子,首先祭拜送子娘娘,一旦得子后,又要祭拜痘疹娘娘、眼光娘娘,乞求神灵保佑孩子。想发财求财神赵公元帅或求关羽老爷,从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到年节祭祀,妇女一般都要参与这类接神祀神,纳福图祥、求吉讨利、送鬼招魂、符咒禁忌等世俗活动,介入到对异常征兆和未来命运的占卜预算,占验吉凶祸福等巫术事务之中。总之,神仙世界的超凡脱俗、长生不死,冥府阴曹的阴森可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古代妇女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当然,这种民间道教的信仰活动本都具有随行就市的成分,那些具有实用价值功能的鬼神不断得到强化,如对送子有用的娘娘,对风调雨顺有作用的龙王,对发财致富有功能的财神,对航海起保佑作用的妈祖女神,对高中秀才、状元有作用的文昌神或魁星等,愈来愈受到崇拜,而对起居起看守作用的厕神、床婆,几乎越来越淡化。


    其二是加入女道士之列,专一修道成仙。张鲁之母加入五斗米教并成为祭酒首领,大概是女性加入道教并影响道教的有文字可考的最早历史记录了。以后历代都有妇女被度为女道士,到唐朝形成高潮。当时一些公主嫔妃,多有入道为女真者,杨贵妃亦被度为太真宫女道士,号杨太真。睿宗二女出家为女冠,封为金仙、玉真。据史料记载,自睿宗至穆宗8个皇帝就有11个公主入道。五代十国的皇帝亦有多人崇道。隋唐民间女子黄灵微、谢自然、能去尘、胡愔、陈进姑、林九娘、李三娘、何仙姑、成无为、杨正见、董上仙等修道成仙的故事也被四处传扬。 


    道教对弱女子寄予莫大的同情和关怀。如厕神的故事。厕神说的是两个女人不幸悲惨的遭遇,其一是说有一做人家小妾的女子,被正妻嫉妒杀害于茅厕之中。天帝怜悯之,遂命为厕神。其二是说汉高祖刘邦的后妃戚夫人,由于与正妻吕后因太子之争而结仇,刘邦死后,吕后严重惩罚她,作奴尚不解心头之恨,又将其手足斩掉,削光头发,挖掉双眼,熏聋耳朵,灌下哑药,扔进茅厕,称为“人彘”,被活活摧残致死。天帝怜悯之,遂成为神仙。厕神并非主管茅厕之事,而是有先知先觉的能耐,因而道教信徒往往迎祀于家,问休咎祸福,占卜诸事。道教就是这样,更多的是同情、关注现实痛苦、悲惨的一面,希望让其成仙能过上无比幸福的生活。道教成仙理论往往是对过去苦难的否定,是一大解脱,是人渴望平等、渴望自由、渴望健康长寿的满足、回报。 

作者: 陈秋梅  转自中华道学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