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明玄师兄谈修功 

  Mingxuan brother about practice kung fu 

作者:于明玄     发布时间:2011-3-12


▲意念是练阴的东西,现在要练精、身、阳,要练出“气”来。气是一种能量,道家指的空就是它,说它是空而不空就是这个意思,真空就是顽空空了。它实际是存在的,你可以感觉到,它是体内阴阳的复合体,因而没有办法形容它,暂时称它无极什么的吧。


▲我们的修行不是没悟到根本,而是要练的东西没出来,出来的感觉认为是所要的(东西),受身体的骗了。练功是个缓慢的过程,要练出的东西不可能几天就有,练的正确也需要时间。


▲男女在思维方式上本质没有差别,都有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啥也不缺。 女人修行就是完善做为女人的一切责任,不是改变女人的性别。做一个完善的人是修行的目标,所谓修成男身,都瞎扯,不是那个意思。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大团圆的结局是无聊的开始”这话很有哲理。但结果也很重要,修行能勇往直前,可以忍受痛苦,是快乐的。但没有目标结果,你愿意干这种事么?可以有幻想,但不能总在幻想中。



▲修道上不要与人争辩,宁可认输也要退出来,浪费时间,还是要干实事,先把身体修好是真的。


▲假的东西用完了就丢弃,长了容易麻烦。


▲以快乐为宗,健康才是美。


▲很多人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用,而是为了赶时髦。


▲红尘不好炼才能练人呢。


▲性情变化说明练功有进展,因为只有身体内部发生变化时,意识才能出现新变化,这叫身心相互作用。


▲修道人:智者不智,是他有智而不用智;愚者不智,是他没有智。智者不智,吉。智者用智,凶。对号入座吧。


▲我感觉我跟你说了很多废话。都说自己明白,其实是在练嘴而非练身。老子“为而弗争”之言要落在修行中,对聪明人都做不到,对愚人就等于上天。慈悲不是种别人的地,荒自己的田。


▲想的挺好,但那毕竟不是现实。如果真的现实中需要去奋斗,志同者多不是更好么?


▲听音乐休息这样也是在练功,因为处在放松、安静、无欲、专一的状态。
▲情执重是好的根基,好的反面是坏。所以处理得当就会朝有利的方向前进,不是没有就到处找,而是现成的就在眼前,只是怎么把持的事了。


▲道家的路简单、走的快,但要求悟性高。

▲人和人都一样,各自有自己的优势。仔细想想,拿出单项比,互相之间有差别,混起来就都一样了。


▲历史要保持原样才有价值,这才是我们庙发展的真实写照。都改了虽然暂时看着舒服,但它已经无用了,因为是假的。


▲看美女不叫好色,叫悦目。


▲想证明你没争,这个做法不是又在争辩吗?你看修行落到实际中多难,一边学一边就犯错。


▲太极理论不是教,身上明白最重要,完善生命是目标,健康长寿才是道。佛道两家目标同,修行路上分头行,走佛走道由心定,功夫法上不同行。


▲欲望虽然产生于大脑,但它确是身体的反应。比如有了食欲,是身体缺营养了,身体告诉大脑要吃东西,补充营养。如果没有这个吃的欲望,身体的营养缺失得不到补充,不就出大事了么。身体比你聪明的多,所以道家修功,不让你巧思,要顺其自然。


▲善于思考是好事,但对修行人要控制思考,事完了马上停止进入无思考境界。而纵欲是追求自己未来的欲望,是欲望的欲望,不是正常的欲望,是过。正常的欲望不是欲望。


▲欲望多了是不利,但不能用意硬压,身体内也是压而不服的。可通过练功,久了能逐渐改善。


▲道是悟出来的,功是练出来的。修行实际很可笑,多数人都悟不到。千里路上寻形迹,终身求道得不到。其实每人都有道,只是自己没想到。龙虎相亲皆欢喜,铅汞一点就知道。真真假假寻觅觅,张开眼帘捧腹笑。 



▲习气这东西不是没了,只能换个方式表现。


 

▲疼不是你心念有什么问题,而是身体有地方堵了(你头晕应该在脑部),不通就会痛的,但不要紧,经常放松自己,对什么事无所谓了,随着修功会改变,不治自治。


▲大道并不大,为小不为大而能成大。


▲别老多思,感想太多了也是很累的。梦乱就证明思绪乱,念专一可以排魔。


▲为什么人愿意回到家里,跟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呢?因为他不用任何顾虑,随心所欲,这时候所有的行为就是无为状态,他感到轻松自如。而在单位就不能,他处任何事情都是有为,所以感觉累。


▲(问:喜欢与不喜欢,与无为无所不为是如何融合的?) 真实表现出来的喜欢与不喜欢的行为即是无为。


▲思想的转变很难,修要感化,这和修功一样。


▲自己都管不好怎么能管好别人呢,你只能去帮助他,但永远不能代替他。


▲(问:修定和修慧哪一个重要?)两个都重要,但后面的主要,如果有一个问题涉及练功的对错,那你练多少功也白练,不如不练吧。 

▲聚在一起,人不在多少,目的是创造了交流的机会,有意义就好。

▲以前修到什么什么觉受感到非常的好,可是后来怎么没了呢?应该一直好下去或者保持下去啊。所以说那些都是假的,真东西是不会丢的。



于明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