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半生仙学志 一世医道情 

 Half a lifetime learning Tao aspirations,a lifetime of the feelings To practice medicine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10-6-25

半生仙学志 一世医道情—访胡海牙教授

  在我十多岁有志于丹道的研究、修炼之时,就知道陈撄宁其人,我读的陈先生的第一本著作是《黄庭经讲义》,后来读的多了,凡他公开发表过的作品,我大都读过。而陈先生的作品,大多写于解放前,能在上个世纪初的八、九十年代再版重印,许多方面要归功于他的最后一位弟子胡海牙先生。 


  在这一生中,我永远会将两位学长作为毕生的楷模,一位是台湾的国学大师南怀瑾,一位是陈撄宁先生。南先生于儒释道医经史子集无所不窥无所不通,诚为海内外公认的一代字师,而南先生尤其于当代尽力提倡的且是宗门禅学。陈撄宁先生且于民国年间一直到解放初,半个世纪中所倡导的且是以丹道为本的中华仙学,他也是一位博通三教,学贯九流,身怀绝技的大宗师。我所敬佩的是他们二人在乱世中、治平之季及社会运动中能数十年坚贞不二地为往圣继绝学,为古真扶道脉。这种勇气、气量是少见的。两位先辈都是真修实证而有成就的人物。 


  陈撄宁先生生于1880年,安徽怀宁人,卒于1969年5月25日下午。我出生于1969年7月,那时,撄宁先生已离世两月了,自我了解了陈撄宁先生生平后,曾多次想过将后为先生写一部传记,才能表达我对他的敬仰之情。 


  陈先生于“三元丹法”无所不通,天元丹法以清修而了道,地元丹法以矿物冶炼而得灵丹以转化自身,人元大丹即阴阳丹法,包括了世间所谓的两家法(男女两人双修)以及当代道学家胡孚琛讲的三家法(龙虎丹法),胡孚琛先生认为陈撄宁懂得两家法,不懂三家法,这可能是师承不同的原因。据我听先师所言,人元大丹,不但有两家、三家之法,乃至有“九琴九剑”之道,其本则是阴阳的巧妙运化,至于两家、三家等,皆因缘、传承不同而已,但陈先生的确著文反对于当时流传于世的“三家法”,我想,陈先生当时反对的“三家法”,未必就是如今胡先生所讲的“三家法”。 


  陈先生的仙学思想的大纲是: 


  “学理,重研究不重崇拜;功夫,尚实践不尚空谈;思想,要积极不要消极;精神,图自立不图依赖;能力,宜团结不宜分散;事业,贵创造不贵模仿;幸福,讲生前不讲死后;信仰,凭实验不凭经典;住世,是长存不是速朽;出世,在超脱不在皈依。” 


  从先生的这些箴言来看,先生是真正明了丹道真谛的人,先生于青少年时,访道四方,研经万卷,后来适时应机,将仙学从儒释道三家中单提出来,扶之独立,以俾仙学流传万古。先生自己早年从事外丹烧炼之事,因中日战乱而未成;后转而从事内丹。先生于剑仙口诀、中医精要,无不明了,对于清静功夫,世人执着于在肉体上做功夫,采真阳,而陈先生则认为,”外界资助,当然不可少,却是从虚空中寻求,并不是在人身上讨便宜“、”修仙者,贵在收积虚空中清灵之气于身中,然后将吾人之神与此配合而炼养之,为时既久,则神气打成一片而大丹始成“。

 

  由此可见,先生所传更注重”虚空阴阳“的作用,当代道学家胡孚琛专门将”虚空阴阳“列出来讲其要,正是丹道家真传。陈先生一生,生于忧患,死于忧患,生于动乱,死于动乱,一生经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代,平生常为时世所累,故而先生的道学思想与著作皆未成完整之体系,这是社会造成的,而胡孚琛先生的贡献在于他使内丹学成为学术界的系统、体系之学,并且为学界所认可,而且真正在做立鼎起衰的切实工作,并培养博士人才,建立新道学体系,以弘扬中华文化,先生之公德亦大矣。


  胡孚琛的导师王沐早年与陈撄宁相友善,胡孚琛早先学丹道时,亦曾在撄宁先生门人胡海牙先生门下求学多年,最终因二人观点不一,胡孚琛另辟径蹊卓然大成,终于成了学术界公认的丹道权威,而胡海牙先生依然忠实地在整理、传播、弘扬陈先生的仙学著作、仙学思想。他们两人都是令人尊敬的学长。就中国儒释道三家之学而言,儒家之学,近世大力弘扬者颇多,如果梁漱冥、钱穆、牟宗三、唐君毅、余英时、杜维民,个个都是学术大师,至于佛家之学,高僧众多,大居士更是与时俱进,推动了佛教的近现代之大发展,唯独道家,近百年来,实在缺少担当大任,立鼎开宗,振臂呼吁,扶承道脉之杰出人士,放眼观看这百年道教史,陈撄宁与胡孚琛就是其中非常杰出的两位。作为晚辈,胡孚琛很敬重陈撄宁先生。


  胡海牙是陈撄宁的关门弟子,曾经照顾过陈先生晚年生活,又曾教导过胡孚琛,尽管胡孚琛后来是自立门户,卓然不群,但从大道的道脉扶承方面,都在做着自己能做的事,我对胡海牙教授的了解,有些是从胡孚琛先生那儿听来的。


  胡海牙少年好道,19岁时曾在浙江金华双龙洞住茅蓬修道,许多道要不明白,也问过不少修道的人。胡先生是浙江人,自北宋以来。丹道南宗在江浙一带很流行,胡先生少年时学医,又好道,接而住山。有一天,孙抱慈道友拿来一本《扬善半月刊》上面陈先生的文章打动了他,从此,他写信向陈先生求道,二人书信往来,直到1946年,陈先生在杭州佑圣观正式收胡为弟子,介绍人是胡的师兄张竹铭与孟怀山。在我写此文时,胡海牙已90岁了,张竹铭已一百多岁。而孟怀山已93岁,这三位老人都很健康。我是第一次见胡先生,尽早很早就读过他的文章他的书,也见过他的照片,但这次,且是面对面地,我仔仔地观看了他的神气,觉得这个九十岁的老人修行境界很高,首先是他面色红润,精神很足,我们跟他侍谈了近三个小时,他一点也不累,而他的面部皮肤细嫩光滑,有光泽,真象婴儿的皮肤一般细嫩,并且不见老年斑。从这外形上就可见他的内养功夫,当然不能就此断定他炼成了神丹,但可以肯定,他是养生得益、修道有术的人,他的师兄孟怀山最近还在写文章,神思清晰,胡先生也是这样的。


  最可贵的是,我感到胡海牙先生很谦虚,与人论道之季,不谈他人是非功过,也不批评别人,而且自己说”老师(陈撄宁)没修成功“。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真正体现了陈撄宁的学风,陈先生生前多次对人说:自己是个修仙道的,没有神通,仍然在生老病死之中,切不可烘云托月,说他陈某人得道云云。我过去读陈先生之自白,深受感动。胡海牙先生也说自己没有修成道,正在研究、探索,也不敢说自己得了道,得了妙诀。他说:“我仍然要不断地学习、研究、探索,也许过上几年,会发现自己所思所写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