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处处晨钟暮鼓[故事集八] 

  Everywhere the morning bell and evening drum reminders [tales 8]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10-3-12

 处处晨钟暮鼓

  顺其自然

  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

  幸福的真谛

  让

  当一个善意回应的人

  (随缘)

  如果修佛能够提高心灵的境界,那为什么非要脱离尘世?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受考验,不是能够得到最扎实的提高吗?

  处处晨钟暮鼓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禅师从法堂出来。禅师非常欣喜的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的来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非常欢喜地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天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我们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城市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于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份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谢!” 

  禅师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就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惟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进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欢喜做礼感谢说道:“谢谢禅师的明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博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古德说:“热闹场中作道场”。宁静,只要自己息下妄缘,抛开杂念,哪里不可宁静呢!深山古寺,如果自己妄想不除,就算住在深山古寺,一样无法修持。禅者重视“当下”,何必明天呢?“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即此之谓也。

  评:向往寺院生活,也是动了人心,以为那样修得容易。佛心不会害怕艰险,只怕自己修行路上的考验太少,提高太慢。

  (随缘)

  人间的万事万物,难道都有宿命的安排?这到底是种怎样的安排?

  顺其自然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

  “快撒点草籽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

  “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说,“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

  “不好了!好多草籽都被吹走了。”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草籽,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

  “要命了!草籽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

  “没关系,草籽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一大早小和尚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半个多月过去了。

  原本光秃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有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评:如果一切都有安排,那力量起码比人类更强,起码值得人类多一点尊重。不用人为地想去控制什么,一切都安排好了。

  世界被一种更高的智慧所支配着,我们常常不能理解,那恰恰证明了我们的局限。

  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卧室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老天使答到:“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 

  第二晚,两人又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俩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因为他们惟一的生活来源——头奶牛死了。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却十分吝啬,老天使还帮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分享他的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 

  有些时候,事情的因缘关系是从表面上看不出来的,所表现出来的可能和事情背后的原因正好相反。就像人们一贯认为的,天使是善良的。如果你有信念,永远保持善意,去理解你所看到的一切,就会发现生活的另一种展现。

  评:随缘的真正含义,是承认自己的局限。我只是坐船的人,看不到船下面水的流向,所以我不可能控制船的航向,惟一能做的,便是欣赏沿途的风光。 

  我们在欲望里追逐,以为这条路能通向幸福。真是这样吗?

  幸福的真谛

  有位年青人,从小就没有父亲,母亲很辛苦地把他抚养长大。完成学业后,年青人勤奋地工作。虽然他们的生活并不宽裕,不过母子俩相依为命,儿子也很孝顺母亲,日子过得很平顺。

  以前,这位母亲每天早晨都会叫儿子:“起床啰!上学啰!”儿子毕业后上班了,母亲仍然每天早晨叫他:“起床啰!上班啰!”这是天天不可或缺的一件事。

  有天,儿子下班回来跟母亲说:“妈!您太辛苦了,我从小到大都没有让您享受过什么,看!我们家的装潢这么简单。现在朋友邀请我一起投资一件生意,如果顺利完成,我们立刻就可以把家里装潢得很漂亮,而且应有尽有,到时妈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母亲听了,问儿子说:“你做这件生意,赚的是不是正当的钱?”儿子说:“钱是正当的,不过可能对别人有点不公平。”

  母亲就说:“儿子呀!每天早上都是妈妈叫醒你的,是不是?”儿子说:“是啊!您问这做什么呢?”

  母亲说:“我每天在厨房准备早餐,看时间快到了,就在厨房叫你,每次都叫了好久,你还是没有回应,于是我就跑上楼来叫你;有时候还叫不醒,就必须用手把你摇醒,常常看到你张开眼皮了,却还是一副很想睡的样子。虽然如此,但妈妈每天觉得很踏实,因为我不希望我来到你的床边,还没叫你就看到你眼睛已睁开、早就已经醒了,我不希望你睡不安稳啊!”

  儿子听了这些话,立即恍然大悟说:“妈妈,我知道了,我会让您安心,不去做那些让您担心的事。我们母子辛苦一些没关系,只要心安,日子就会过得很快乐,对不对?”妈妈很欢喜地说:“对!让妈妈安心就是孝顺。我们的欲望不能太大,靠自己劳力虽然只能够维持生活,但是心安理得,这就是幸福啊!”

  评:幸福并不需要你增加什么,只是需要你发现那些最重要的东西,守住它,不要让它减少。能找到最重要的,能够珍惜,这就已经是幸福了。 

  当属于你的被别人夺走,你可以不生气吗?

  


  从前有一个修炼人,他从年轻就想修炼。古时候修炼的人需要挖一个洞穴进去打坐。

  这个人自己刚挖好了一个洞,一位长者来了,对他说:“年轻人啊,能否把这个地方让给我呀,我已经老了,恐怕没有太多的时间修了,你来日方长,再挖一个也不迟。”

  修炼人说:“好吧,给你吧。”

  他接着又挖另一个洞,刚刚挖好,又被别人占去了。就这样,他挖了一个又一个洞,但最后总是让给别人。

  最后,他老了,他费了好大劲,为自己挖了一个,他想这一次可该好好修一修了。

  不料,刚挖好,一个小伙子来了,对他说:“嗨,老头儿,瞧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修吗?还是让我来修吧。”

  修炼人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好吧,那你就进来吧。”

  上了岁数的修炼人,再也没有力气为自己挖洞了。

  但是他心中很安慰,看着自己为别人修好的洞穴,他想:这么多人在自己挖的洞里修炼,不也是一种幸福吗?我何必在乎修不修呢?

  这时,一位长须长者显现在他面前,微笑着对他说:“你已经圆满了。”

  评:我们纵然无法看到事情背后的因缘关系,但只要有了一颗总是为别人考虑的心,那也就等于是拥有了最美好的未来。因为你不管付出了多少,最后都会得到加倍的回报。 

  在吃亏的时候,受委屈的时候,被欺骗的时候,心灵境界的高低就体现出来了。

  当一个善意回应的人

  你是否认为,能够看透他人心思,识破他人谎言的人就是个聪明的人呢?

  日本有一个威士忌的广告名为“成熟的男人”。

  广告一开始便打出两行字:大街上有两个人,一个是骗子,一个是被骗的人。

  剧情是这样的:

  一个男人和他的朋友约在酒吧见面,他坐在窗边等着朋友,刚好看见朋友从远处走来,并在途中停下脚步,施舍一些零钱给路边一个乞讨的女人。

  当这个朋友走进酒吧时,他便取笑朋友:“你真是笨!那个女人家里根本没有生病急需就医的小孩,你连她是骗人的都看不出来,真是笨耶!”

  原来,那个女人专门以骗他人自己小孩生病,博取同情,来榨取他人财物维生。

  然而被骗的男人回答竟是:“幸好!他的小孩不是真的生病。”

  多么细腻且发人深省的广告啊!这广告深奥之处在于它传达了一个讯息:“别人不会朝邪恶的地方去想,而我却会。真的好丢脸、好可耻、好可悲。”

  我们都曾经单纯过,但什么时候我们已经变的这么不单纯了?

  事情都有一体两面,我们可以选择用善意的出发点来思考,也可以选择用敌意的出发点来思考,不是吗?

  评:适应社会,并不是把社会所有的阴暗面都适应到自己的心里。这个世界并不干净,所以不被它染脏才了不起。随缘的真义,就是一切因缘都无法动摇你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