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中医圆运动理论诊断西南大旱
With the ancient circular motion theory of TCM to diagnosis southwest drought in china
作者:元阳真火 发布时间:2011-10-5
时下,我国西南地区一场几十年一遇的严重干旱正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2010年3月16日,云南省气象局通报目前干旱为80年一遇,其中滇中、滇东、滇西东部为100年以上一遇。旱情已经导致云南700万人饮水困难,小春作物基本绝收,缺粮人数也达到700多万。据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全省库塘蓄水仅为50.1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度减少近20亿立方米。预计2月至5月,全省用水量将达45亿立方米,如果5月中旬雨季还不来,云南省现有的库塘蓄水将基本用完,局部地区将面临库塘无水可用状况。
这次西南地区的干旱范围比较广泛。干旱对当地河流流量的减少,对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均产生一定影响,对当地的农业,特别是西南地区的旅游业也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如此严重的旱情究竟是什么原因,怎样面对和解决这次旱情,引起无数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思考。其中不乏一些就事论事的见解,比如认为干旱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导致降水减少引发干旱,还有人将干旱归咎于人祸,认为根子在于西南地区的当地主管农业与水利的官员的严重失职,有效水利设施的缺失才是这场旱灾造成了如此严重后果的真正原因。这些原因确实各有见地,能从一个角度反映干旱的根源所在,这些现实的问题都值得大家关注和解决。在这里,本人只想从另一个角度,即古中医学中的圆运动理论对干旱进行一番诊断,或许能引起大家运用中医理论思考天灾人祸根源的兴趣吧。
近现代以来,一位著名的中医人士彭子益先生写了一本书,叫《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该理论出现后,对我国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并被认为是推动我国中医复兴的重要理论之一,而彭子益本人也被誉为“中医复兴之父”,是继医圣张仲景之后的第二位医中圣人。关于彭子益其人,本文不做介绍,可以上网查阅。在这里,主要谈及其提出的圆运动理论的主要观点。
圆运动理论认为,一年大气的圆运动,“春木主生,夏火主长,秋金主收,冬水主藏,中土主化。生、长、收、藏、化,五行圆运动之成功也。”“一年的大气圆运动,冬时为终,春时为始,终即始之根也。上年夏时,太阳射到地面之热,经秋时金气收而降于土下,又经冬时藏于土下的水中。火水化合,水气温暖,则往上升。此温暖之气,交春升泄出土,草木发生,故属木气。木者水中火气,由封藏而升泄之气也。”
又云:“一年的大气,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故春气属木,夏气属火,秋气属金,冬气属水。升浮降沉,运动一周,而为一岁。……金水木火土,大气圆运动之物质也。行,运动也。”
该理论认为,一年四季的圆运动,是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而来的,如果春夏阳气不发,秋冬阳气不收敛,则在天地则气候不和,在人则生病。这一理论着眼天人合一的规律,从天地四时阴阳五行运动入手,研究人体疾患的产生,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中医学界的推崇。
由于该理论首先研究的是宏观的天地运动规律,因而在指导旱灾的事情上也具有其借鉴的价值。之所以借鉴圆运动来认识干旱,是基于两个方面的理由:一是圆运动理论来自于对大自然阴阳寒暑的变迁的观测,旱灾也是大自然阴阳寒暑变迁导致的问题之一。二是圆运动理论运用了天人合一理念和类比理念,认为万物,特别是人身体的变化无不受制于天地变化的大规则。所以圆运动理论,将阴阳寒暑的变迁与人体的脏腑、六经相互关联对应,研究出一套实用的中医学问,在治疗疾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这一理论,西南的五行属坤土,在人体类像为胃经,西南出现旱情好比人体的胃经出了问题。问题的症状是干旱,好比胃经火气很重,用中医的说法,是相火下不来,所以出现大旱。相火按圆运动理论看,正常的下降时间是在上一年度的秋季,秋主收藏,而我们再看看旱情地区2009年的秋季情况如何。
资料显示,从去年9月份以来,近半年的时间内,西南很多地区降水量不到200毫米,不到正常年景的一半。这样的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云南省气象局提供的1959年以来的历史资料显示,2009年秋季开始的这场干旱为近51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干旱过程持续时间和平均干旱强度均为51年来之最。
每年的5月至10月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雨季。然而,自去年秋季以来,中国西南地区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明显偏少,其中,云南省尤为明显。来自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9月21日至2010年2月23日,云南省平均降水量109.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1%,是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
据此,专家认为,夏、秋两季降水偏少,特别是夏季降水不足,云南雨季结束偏早,导致江河来水偏枯,库塘蓄水不足。同时,秋冬季温度持续偏高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加剧,助推了旱情的发展。
从上面提供的资料可以看出,上年秋季降雨严重减少,是导致今年春季大旱的直接原因,用圆运动理论来解释,就是上年秋季相火当降不降,引发的相火上炎。相火上炎在人体往往发生口舌上火等各类疾患,在自然界则往往会发生干旱少雨的灾害天气。
由于西南坤方是中国大地的一个区域,按照圆运动理论,我们分析西南的大旱还应从全局来判断整个中国地区的问题。中国科学家、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钱维宏教授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及这样一个观点,“我们国家是这样,一个地方如果发生干旱,另外一个地方可能就要发生洪涝。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大气环流异常。环流的尺度越大,这个环流老不走,在环流的某些部位老是干旱,在另外一部分老是下雨。”
不过今年的情况似乎目前没有体现在洪涝灾害上,而是体现在沙尘暴的袭击上。旱情这段时间,全国出现了较强的沙尘暴天气。钱维宏教授对此解释道:“有的时候大气环流一旦要发生异常,不是一地的。今年北半球的冷是一圈,一圈是极地和中纬度地区发生了环流的调整。我国南方和北方不一样了,绕过青藏高原的气流。一个从南方过来的,从孟加拉湾到我们国家的西南地区。北边的气流从新疆,从我们国家西北地区来了,来了以后是旱、冷,如果说风力再大,就有沙尘暴,第二次沙尘暴又来了。”
用圆运动理论解释沙尘暴原因,就是风大破坏了土壤,风大归属于木气,木气病则生风,木气和则生物,五行理论中,木能克土,木气病就会对土产生不利,土气就会生病患。在人体的疾患中,就是肝胆出问题传导到了脾胃出问题。肝胆木气和脾胃土气不和,则导致整个中国天地之间的五行圆运动不能正常运转。目前是春季,正当木运当令之时,而出现木气不旺,是属于反时令的问题。
事实上,相火的下降在圆运动理论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从自然角度看,相火在上年秋季不降,则直接影响到阳气的潜藏,阳气潜藏不足,则直接影响来年阳气的生发,来年的阳气必然处于衰弱状态,阳气衰弱,则草木生长不好,木气不旺。在人体,相火不降,则直接影响人体的肾阳,肾阳不强,则影响脾肝的运化。从目前我国北面出现的沙尘暴以及西南出现的大干旱的症状来分析,我国因去年相火不降,导致2010年年运处于阳气衰弱的状态,阳气衰弱,则木土为害人类。所以,用中医观点诊断我国自然灾害,就会得出内湿寒而外暑热的结论,内湿寒则木土为患,外暑热则相火上炎。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不妨也用圆运动理论来寻找解决中国当前自然灾害的途径吧。在提出解决方案之前,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科学家、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钱维宏教授等一批专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来认识灾害现象无疑是有道理的,因为大气环流本身也是天地圆运动规律的一个具体体现。但是这类就事论事的观点从圆运动理论看是有很大局限性的。这种局限性在于,天地圆运动之理在天地人之间都存在对应关联关系,这类关系在中国古代是以天人合一等理论体现出来的。在老子《道德经》中也曾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宋代大儒邵康节在其《皇极经世》书中的观物篇中也曾提出,“道之道,备于天地,天之道,备于地;地之道,备于万物,天地万物之道,备于人。”这些观点告诉我们,在思考天地之道的同时要立足天地人三才一体化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不仅仅是就事论事。如果单纯就事论事,则难以找到从人的角度解决问题的具体手段来。
事实上,在中医理论中,认为人体生病源自于两个方面,即“外感内伤”,外感就是感于六气——暑寒燥热湿风,内伤就是源于人的七情六欲。从本质上看,人得病首先还是在于内伤,外感方可附着于身。就是说,人生病,内因是决定作用,如果没有七情六欲的内伤潜伏,则外感也很难侵略人体。这种内伤决定的观点非常符合辩证唯物理论中的内因决定论。那么从这个角度看,自然灾害也不仅仅局限于大气环流为啥在西南就不多降雨,而是要从自身找内因,找到了内因,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答案。
那么,这场自然灾害的内因是什么呢?我们继续依据圆运动理论来寻找答案。相火不降者,外感在于大气环流异常,而内因则在于七情六欲受伤。七情六欲者,人的情绪,火气不降,必然和发火的情欲有关。那么我们可以找一下上年度夏秋以及秋季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我国七情六欲的大事。当我查阅2009年下半年大事的时候,一项重大事件映入眼帘,那就是“乌鲁木齐的七五事件”。
7月5日晚上,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给当地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造成1700多人受伤、197人死亡。事件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依法平息事态和处置了事件。 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事件显然可以归属为一件上火的事情。当然,上火的事件一定不会孤立发生,我们再接着看2009年下半年秋季后的大事记。另一件大事又映入眼帘,那就是哥本哈根会议。
2009年12月7日—18日,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在这次会议上,我国代表与发达国家代表就二氧化碳排放量到底应该减少多少进行了一场艰难的争辩,尽管这类争辩对于维护我国利益具有一定价值,但是,经历如此大的一场口舌之争,并牵动各国领导人无疑也成为上火的重要事件了。这场争论的最终结果是仅仅达成了一个简单的意向:虽然有关气候升温限制在2摄氏度以及从现在起到2020年向穷困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专款援助减排被写进了协议,但是这项匆忙达成的协议仍然没有包括到2050年全球减排50%的目标,而且发达国家的减排计划被推迟到次年1月再决定。
2009年发生的这两件大的内政外交事件中的火气虽然最终似乎烟消云散,但是其对内政外交七情的伤害却不是一下可以抹平的,并构成了今年我国自然灾害的内因。
如果说自然界相火不降导致秋季西南的降水减少,在国家内政外交上的相火不降则体现在内政外交上的争端口舌事件增加。
相火不降会导致一连串的圆运动失灵。为了解决圆运动失灵的问题,当前我国当在以下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提振木气,加强仁政的施行。木土之战,源自于木气生风,木主仁,时令为春,当此春季之时,领导干部要进一步组织做好春耕生产;大兴植树造林;进一步加强对民生问题的关心,特别要增强政府的执行能力;进一步缓和社会矛盾,多体恤民情,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帮助。仁政的推行和整肃贪腐,提升政府对民工作效能的工作应并行不悖,整肃贪官污吏本身就是在增阳涤阴,提升政府对民工作效能也是提振阳气的举措。同时,要加大对环境的改善力度。中国身处震木东方,为阳气生发之地,这个地区是全球环境改善的战略要地,中国环境改善了,整个地球的震阳木气就会改善。因此,在环境改善问题上,中国必须作出更大努力,不能只关注GDP的增长,关注面子工程,在世界环境推动上发挥更实质的重要作用。
二是强化肾阳,加大财政运筹。坎水肾阳不足首先体现在国家经济上,增强坎水积累并不是要加强国家中央财政的财力,坎水在下,一阳藏于坤中,坤主大众,其意义就是要奉行藏富于民的思想,藏富于民实际就是要将钱财藏于国民,藏于民营企业。就是说,在经济上推行有利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比如减税政策,通过减税,加强企业的内部积累,企业内部资金积累充足,就是在暖肾气补阳气。反思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几年不断出现国进民退的逆潮,虽然很多经济学家不断呼吁,但是我国始终没有解决好这一问题,这些都是肾阳不能收藏于民的具体表现。
三是清凉解表,解决西南旱情,做好和平外交工作。西南方的问题,当然要重点解决好西南的干旱,这一点国家已经加大力度在做各种工作,所以在此不再赘述。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和平外交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外交工作同样体现着国家政府的七情六欲,如果处理不善,则与外国发起各类争端,这些争端都不利于相火下降。在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增强政府和商务外交人员的谈判技能,推动各类谈判取得双赢。
四是培育中气,加强战略资源储备,强化交流沟通。中气是脾胃之气,脾胃主消化,是仓廪之官,是一切运作的能量之源,所以要提前预见性地收购粮食、石油,做好粮食、石油等战略物资的储备,以备不利时运带来的连续性灾害发生。同时,中气又主上下沟通之气,所以要加强与内外各方的交流沟通,紧密加强多方合作,凝聚民心国力,共度时艰。
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文章在写作过程中首先得力于对圆运动规律的理解,一些判断和事实都是先通过规律推导,而后寻找到的必然征兆,这进一步表明,“明天道者必有验于人”的道理。由于写作过程十分仓促,未及认真修改完善,所引用的资料以记忆为准,所以错谬之处难免,唯一所愿的是以一种新思维来启发读者的思考,来认识这个世界上许多难以解释的现象,为推动天地人三才的真正和谐提供一些不成熟的感悟。
中国近几年来连遭大难,表明我国目前处于一种阴阳不调和的疾患状态。治国难如治疾病,通过以上轴轮并用的综合手段,推动我国天地人的阴阳圆运动趋向正轨,则国家面临的灾害或可得以缓解。在此,本人祝愿中华民族能团结一心,渡过艰难,早日成为国富民强的盛世中华。
元阳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