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法是一条生疏的路子,岂能浅尝而止,必须要熏习再熏习,重复再重复,方能见功效。所以多听经多看经是有必要的,不补佛法熏习即补烦恼熏习。
△ 现在人心散乱不易成就,应以性之所近,研究一部经典,幸勿贪多。研经的标准最低限度要讲十遍,讲一遍比看十遍还有用。利根者一经通,一切经通。
△ 一经通,一切经通,一千七百则公案如有一条不懂,则全部不懂。求智慧应先求根本智,根本智求到,后得智自然现前。心地清净,湛然不动,是根本智。读经时把心定下来不要打妄想,一个字一个字的接著往下念,不要揣摩,可以求到根本智;若心不专一,一面读经一面又想别的事情,就没有效验了。
△ 学佛人对高僧传与居士传不可不读。古来学人进德修业有了基础再出去参学,否则不辨是非邪正即易于招魔。参学在佛法中是必经的过程,但是不能专向一位老师学一辈子,如此也是著了魔。有很多似是而非的假东西,我们认不出来,《楞严经》中五十种阴魔其表现的道行,几可乱真。佛法有个密诀,即一切境界现前如如不动,舍己为人,牺牲自己亦在所不惜;但是不能舍弃菩提心,没有菩提心修一切善事均是魔业。
△ 古人读经用无分别心读之,今人则以文学眼光读之,或用考据方法研究其翻译之来源,欣赏其文字之优美,或分别其名相,如此则是佛学而不是学佛。读经必须以至诚心读诵,至诚者即心中一念不生,读经如此,读古人注解亦如此,甚而推及世间书籍,以此种态度阅读,亦能以慧眼观察,别有悟处。以至诚心看经就是修定,不可用分别心,一字跟著一字读下去,不生分别心,有三年五年功夫必然开悟。智慧是清净心中现出来的,福德亦是清净心中现出来的,清净心现前,福慧自然具足。
△ 消业要心境都看空了,好坏均不执著,保持平静心才能消旧业,环境好天天享受也是造业,环境坏怨天尤人也是造业,不读大经大论焉能懂得。
△ 学佛应将佛所说义趣彻底明了,使心中了了,然后修行,遇一切境界时乃能历事练心。在行住坐卧、穿衣吃饭等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将其所领悟之义趣存养心中,使经义与我心融成一片,如此便是观照,便是薰习,不一定要打坐参禅。
【摘自刘承符居士辑《净空法师法语》】
作者:净空法师 文章来源: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