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佛教究竟有什么用 

What exactly does of Buddhism

作者:刚晓法师      发布时间:2009-11-6


  老和尚出身贫寒,虽说贵为释源祖庭的主持,但在中国仍算不上名僧。他病了,作为弟子,我赶了一千余里过去探视。

  医院给下了病危通知单,但师父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一看见我就用已不太清的语言问:

  “你认为佛教有用吗?”

  一刹那我的心有些冰凉,老和尚出家已六十余年,难道现在却对自己的一生持怀疑态度?气盛的我有些激动:

  “简直亵渎!佛教岂容怀疑!”为了佛教,对于垂危的师父我也毫不客气。

  “我一生持诵《金刚经》,对于四句偈,怎么说也不懂,世事与梦幻哪有一点儿相似之处呢?现在真懂了,懂了的时候,觉得不用说了。不懂的时候,说了也不懂,懂的时候,完全不用说--那么,佛教又有什么用呢?” 

  我呆住了。

  老和尚从不曾写过哪怕是极短的文章,但凭这几句发音含糊不清的话就足以傲视“群雄”了。

  打心眼儿里说,佛教究竟能做什么,我还真的不懂。
  目下的佛教,在社会角色中日益弱化,教内的末法情结弥漫在诸多信众的心头,既缺乏形而上的思索与困顿,又缺乏形而下的真实与沉重,如此一来,佛教虽“不会突然消失,但会逐渐萎缩直到消失”。我们最感悲哀的是眼看着(佛教的)“死亡” (消失)在慢慢地逼近却无能为力! 

  当然,佛教界具有萎靡的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那自卑、自负又自慰的精神。隋唐百花齐放的时代过去之后,萎靡的气息已经越来越浓,但经过包括湛然圆澄大师--著《慨古录》等,当时他著此文时所署的名字为“无名叟”--在内的一代代高僧的批判,经过莲池、藕益、行悦、性统等祖师大德的陶铸,佛教终于在清末民初又恢复了生机。作为佛教核心力量的“天人师”,他的力量并不在于外现的教化身份,而来自于自身的理性、自尊和人格力量。要教化大众,首先得从思想上、精神上承担、清算自己的责任。当然,我不是说必须得有忧患意识、责任感、道德感,《高僧传》分有十科就是先例明证,但我们总该有自己的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浪潮的冲击,波涛汹涌,从表面上看佛教几乎灭顶,但它悠久而且辉煌,我们该怎样“收拾旧河山”,首先请真诚的佛子们都来回答--

  佛教究竟有什么用? 

  本问转自
戒幢佛学教育网  作者:刚晓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