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有关子女:以生活为修行的前提(1) 

Take life as the premise of practice(1)

作者:自在浮云      发布时间:2021-7-26

父母希望自己孩子好,究其根本的原因和目的的话,是让自己长脸——我要把孩子培养的很优秀。他是这样的一个目的,而不是说我很了解孩子,孩子在这一方面非常优秀,那么我就把他最优秀的一方面发挥的淋漓尽致,让孩子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想达到的境界。并不是这样,她是以孩子的成功证明自己的成功。

就拿把培养孩子当作一个实际修行来说,他不是说我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而是什么呢?我了不了解孩子的天性,然后能不能在某一方面给予孩子帮助,然后我能不能够通过我的了解和我的个人能力,给孩子提供更多的一个空间,而不是说啊,我都没有这个本事,但是我一定要让孩子比我更优秀,你想想,就像你自己都不会解微积分,然后你给孩子辅导数学作业一样的道理啊,你得有培养能力。像孩子吃苦也是一样的,你就一边说不管哪种修行,以世间法、以生活为修行,但是的话,它有一个前提的条件是必须的:就是有没有私心。你如果有私欲的话,你不管说的怎么好,做的怎么好,那都不是修行,都是欲望所使然的。


不想这么辛苦,其实也是一个念头,修行是不需要动念头的,你如果一旦动了念头,那么就偏离了修行的轨道了,这个是个坑啊。
你所有的那种思维方式的都围绕着这个在转动,其实一方面是你想象的,另外一方面是你想要达到的,也就是还是所有的欲望在作怪。


不是说远离颠倒梦想吗?《清静经》你也读了对不对,有执着的话,“着于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他是这么样一个关系,所以说起心动念的时候好好想一想是怎么回事儿。


所谓担心他们,实际上说白了是担心自己,你想想我们都会老去,都会死去,你担心的完吗?说白了实际上担心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