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戒牌,中国古代行斋戒礼时所置示警牌。明洪武五年(1372)令诸衙门各制作木斋戒牌,刻文于上,文为“国有常定,神有鉴焉”。凡行祭祀则设置。清沿明制,凡大祀、中祀皇帝致祭,事前应斋戒,由太常寺进斋戒牌。斋戒牌为木质,饰以黄纸,以清汉文书写斋戒日期。圜丘、祈谷、常雩,皇帝宿内廷斋宫,于乾清门设斋戒牌二日,置于黄案。坛所斋宫设斋戒牌一日。皇后亲蚕,亦进斋戒牌,由太常寺进递到乾清门交给内监,置于交泰殿。各衙门官员斋戒,大祀斋于公署,于大堂正中设案置斋戒红牌;中祀斋于私署。行祀之日各佩斋戒牌,不理刑名,不宴会,不作乐,不入内寝,不问疾吊丧,而有疾有服者不与戒。
修行要经过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什么呢?惰!起心发愿而惰于行,日常庸懒,不勤于用功,得法不行,常常懒怠。
第二阶段是迷,迷惑于法术神通等等,常常妄想不断,障迷自性。
第三阶段是昏沉,常常糊涂,想不通,弄不明,气息混乱,思维混乱。
第四阶段是失,失去自我,把“我”交给某个神灵,让他去为“我”安排一切,而自己不敢有任何作为。
第五阶段是惘,没有了目标,不知该做什么,看不清楚前面的路,也不知道自己该做还是不该做。
只要过了这五个阶段,自然就智慧开发,通达无碍了,这几个阶段,期间的现象很正常,不要紧张,也不要去妄求什么,咬紧牙根,按法施行,就完全可以过去,不要把这些现象当做是越不过的鸿沟或者是以为走错了方向。只要你有坚定心,持恒久念,那么这些就不攻自破了。
斋戒牌,这牌牌怎么用?斋戒的时候挂出来时刻提醒自己警惕。
问:“需要靠外物来约束自己的斋戒,还是斋戒么?”
----难道不需要时刻惕惕就能心不外驰了?如果达到这样的境界,一切仪式和辅助方法都没有用了,完全可以抛弃。在未能达此境界的时候,一切外缘都是辅道器。故意排斥,也是执著。譬如乾坤圈,念珠,经文,咒语,印诀等等,都是辅道之器,而不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