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一本极具现实主义的书,它所关心的是最广大的民众,它所讲述的是一种真正的生活智慧,它决不是象儒学那样单单为统治者服务的东西,它是最朴实最无华的哲理,它所讲述的是“保身”“修身”“养身”“长生”,并非是现代人所形容的空中楼阁。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名天地之始。无名万物之母。”怎么断句?
--有名,天地之始;无名,万物之母。这样呢?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读经不在断句,也不在求其意,《道德经》很多章节是没有部分解读的,只要去解,多半就弯曲了原意。有很多东西,在其他章节中有出现,必须要贯穿一气来看,以经解经才是根本,不能以自己的理解胡解一气,解得一塌糊涂。《道德经》有数次提到婴儿,好好看看。
“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这个圣人指的是什么?
甲:通达之人
乙:老道说以经解经
丙:无我之人
丁:与道合真的人?
真晕了,才说要以经解经,你们的个人认识都出来了,这样如何读经?“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个善人又指什么?
丙:诸善男,善女
甲:象水的人
不是了,都在曲解,要明白《道德经》里面很多话都不是老子说的,他只是记录和转述了古人的话,第二十二章你们看看,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这句就是借古人的,应该说,这个思想是早于老子,而老子把它继承了下来。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这个“啬”字好好领悟!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老子崇阴尚柔,而不提阳刚。
老子是师不是神,
真神惟有一心存。
万般理法无真义,
识破便是得道人。
一切教中所言,决非我心传,一切教中法门,俱是虚妄不真,老子薪火不在教内,庄周逍遥不在庙堂。继我香灯者,惟心是传,千般数术,不如吾之一念。能继吾者乃思想,此是真神,惟继此学,方称真人。
通神之学,道之末,媚神之行,俗之流。莫看冠带巍然,超简高捧,尽是些戏子登台,优伶作秀。
养身之术,道之基也,离此身,不足以言道。然神依此身,身凋神存,后昆继也,故此神不亡,不亡则寿。若论不死,世上无一人,哪有长久?种种无非延年术耳。
神之不灵,泯灭精神,识则愚蒙,和行尸何异?不识路,望高处,总有方向 再不识,回头望来路,和那终点连一线,岂有不认得的?行路总看脚下,方向尽失,任你绕那泥坑水凼,不摔得一下,却迷失方向,行的路却不是去的路了。
人看道法高深,谓之微妙不可识,我看道法无奇,无非是举手投足。